「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没去过湖南省岳阳市,更没登过岳阳楼,但不能说不熟悉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无论学生时代的刻苦背诵,还是参加工作后的反复研读,这篇雄文已然刻印在脑海深处。

  需要检讨的是,2020年9月中旬拜谒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由范仲淹于1045年兴建的花洲书院之前,我一直以为《岳阳楼记》是作者亲自登楼参观后的感言,类似于游记或杂感。殊不知范大作家压根儿就没去过岳阳楼,而是凭借同年考取举人、多年好友、当时刚被贬官一级、主政岳州的滕子京差人送来的一封书信和几张草图,便在尚未完工的花州书院内奋笔疾书,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晴朗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用今天的话讲,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或叫“友情赞助帖”,完全出于对好友的感情和支持。事实上,正是凭借这篇《岳阳楼记》,原本没什么地位、亦无显赫名声的滕子京得以流传后世。不仅如此,滕子京还谨记好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己悲”的友情提醒,仅用一年左右时间,便把偌大的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最终搏得一个“勤政为民”的千古美名。

  就这样,《岳阳楼记》不仅成就了滕子京,亦成全了花洲书院。时至今日,花洲书院仍是河南邓州的一张重要名片;而《岳阳楼记》的诞生经过,则是花洲书院永不过时的亮点或卖点。

  公元1045年,范仲淹赴邓州做知州,到任开始营建百花洲,并在百花洲创建花洲书院。44年后,也就是1095年,范仲淹的第四个儿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斥资整修了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东路,占地面积211亩,整个院落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建筑组成,清代修建的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存完好。该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行走在花洲书院里,默念着《岳阳楼记》,听着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贫民出身的范仲淹,如何凭借自身努力成长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并且恩泽后代、光耀范氏家族?其二,身为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政治精英和文学大佬,范仲淹到底影响和帮助了多少人?

  成名后,由于长期在外为官,政务工作繁忙,范仲淹主要采用家书的方式教育四个儿子,同时非常注重“以身作则”,始终身正行端、默默影响后代,他还充分尊重孩子选择,支持他们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如此这般,四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长子范纯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次子范纯仁官拜北宋宰相,三子范纯礼做到礼部尚书,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几乎全都身居高位。

  再往后,范仲淹的后代能人辈出,名仕无数,先后出了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氏家族连续兴旺了8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门望族。

  某种意义上,范仲淹是古代众多士大夫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除了“修身齐家”,他对当时政坛、文坛的影响可谓深远,称其“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话说公元1034年,范仲淹回苏州祖宅祭拜范氏宗祠后,决定在苏州南园旁边买一块地,准备盖一处房屋,待老迈时回乡居住。风水先生称这是一块宝地,如在此盖房,子子孙孙必定科举及第,世代将相,荣华不绝。范仲淹听罢,立即打消了盖私宅的念头,而是建起了府学(书院)。

  对此,大家很不理解,范仲淹解释说:“吾家有其贵,敦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意思是说,这块宝地如果盖私宅,只能富贵我一家而已;如果盖成苏州的府学,学子都来此地读书,将来必定人才辈出。

  一年后,范仲淹奏请朝廷,将南园之地建为“苏州府学”。此后数百年,苏州府学对苏州乃至全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宋元明清四代,苏州一共出了43位状元,其中一半来自苏州府学,另有进士上千人。

  对此,元代儒学大家郑元祐在《学门记》中评价:“天下郡学莫盛于宋……盖范文正公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意思是说,宋朝的地方官学之所以能兴盛起来,起始于范仲淹在苏州建立的府学;苏州府学发展起来后,天下文教才兴盛起来。

  关于人生价值,古人有“三不朽”的说法:“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而范仲淹基本做到了“三不朽”,不愧为几近完美的中华人格的光辉典范。

  在立德方面,范仲淹敢言直谏,奋不顾身,心胸坦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白为官,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在立功方面,他出将入相,为民谋利,戍边御敌,革新政令,兴办教育,拔掖人才,文以定国,武以安邦,是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在立言方面,他是宋学开山人物,开启了豪放词派的先河,并著有《范文正公集》,是文章传世的思想家、文学家。

  范仲淹的弟子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范仲淹几乎都做到了。

  正如有人感叹的那样:“中国历史需要这样的人,中国文化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引领千年风骚,才能让后世仰视千年!”

  2021年9月22日草于天津河东,9月27日晨修改完善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0:花洲书院——从《岳阳楼记》说开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立命   正行   邓州市   豫见   岳阳楼   邓州   书院   知州   私宅   中原   河南省   河山   苏州   进士   北宋   美文   后代   儿子   府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