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不管是在河南省内,还是放眼全国,如果单就历史人文底蕴而言,洛阳都有足够的资本或底气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决高下。

  这还真不是吹牛,咱们暂且看看洛阳的厚实“家底”吧: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中心,十三朝古都……

  这些名头够炫的吧?别急,这还不算完。拿洛阳拥有的文化遗址或文化遗产数量而言,那也称得上名列前茅。这里不仅拥有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等五大都城遗址,还坐拥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至于国家A级旅游景区,更是多达8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0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更是渐成气候、名扬天下。

  洛阳无疑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美古都之一。它不仅拥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河水神宓妃的庇护,还有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牡丹的满城争芳。唐人有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两种极致美丽的事物诞生在一水之畔,也难怪诗人会怀疑洛阳城的牡丹一定是宓妃亲手创作的,所以才集得这世间的华美。而被洛神一直守望的洛水,作为中原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一方面养育了美人、国花,另一方面还演绎出玄理、滋养了汉文化的发育生长。

  传说,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便出自于洛阳。“河图”出自今洛阳孟津的雷河村,晋代修建的龙马负图寺就位于此;而“洛书”则出自洛宁县西长水村。该村现在还竖有两通石碑,记载此处为“洛出书处”。而后,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据河图推演出八卦,大禹据洛书修整成九畴。这一图一书构建起的河洛文化,也成为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

  洛阳还是武圣人关羽葬首之处,也是文圣人孔子问道周礼处。这是洛阳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这座城市吸引来无数国内外游客。

  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说到交通,洛阳与运河的故事便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当时,在大运河洛阳段,每当凌晨时分,晓月还挂在天空,天津桥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车马如流了。这种大运河上的繁华景象,被人们称为“洛阳八景”之天津晓月。大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才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正如唐代诗人皮日休诗中所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直到唐朝,大运河依然肩负着为长安输送物资的重要任务。丝绸之路上的大量丝绸、瓷器、茶叶……依然借助着这条运河取道洛阳,运送长安。中国封建王朝大多沿袭的一国两都制,让东都洛阳与长安一起见证了盛唐气象与丝路繁华。

  其实,洛阳与丝绸之路的渊源远不止这些。汉武帝开通西域、汉宣帝设西域都护以后,西域诸国一直与西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被王莽改制时贬黜西域各国王号所引起的不满所打破。东汉公元73年,班超和郭恂率领部下从都城洛阳向西域进发,先后恢复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丝绸之路得以重开。

  依仗着这条丝绸之路,佛教文化才得以流传到中国,并发扬光大。东汉明帝做了金人之梦后,便派人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出使印度,请来得道高僧、用白马驮回经书、佛像,并在洛阳城内建起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而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也成为今天人们探索洛阳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物证。

  进入新时代,洛阳最为人熟知的,当数美冠天下的国花牡丹。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远播。更以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

  那位“乘龙舟、下江南”的隋炀帝杨广,也是个牡丹花下的风雅人士。“周二百里为西苑……易州进二十箱牡丹”,使洛阳成为最早的牡丹花培育基地。到了唐朝,洛阳牡丹至少有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同时出现了重瓣品种。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可见,洛阳人养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风民俗。而现在每年四月份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万紫千红的牡丹花、接踵联肩的赏花人,都让人领略到旧时“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赏花盛况。

  我曾两度抵达洛阳,还曾到国家牡丹园晨跑过。只可惜,我没赶上牡丹盛开的时节,至今无机会一睹国花芳容。

  2021年9月27日晚草于天津河东,10月2日修改完善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走遍河山」豫见中原15:国色天香最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洛阳   豫见   龙舟   都城   西域   中原   国花   长安   国色天香   牡丹花   大运河   河山   隋唐   丝绸之路   天津   运河   美文   中国   牡丹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