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斗志“三步曲”——董晓慧

一、让学生对自己有期望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才华,但学生能不能将这些才华表现出来,就要取决于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也就是说,老师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但老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期望“转嫁”给学生,让他们对自己拥有期望,进而为实现自己的期望而努力。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赏识。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就会萌发或增强好学的愿望、向上的志向、勤奋学习的动力。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多赞扬学生,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更充满希望。另外,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老师要时时把赞赏当成学生生命中的一种需要,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赞赏。

二、制定目标

目标要合理。老师在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定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目标设置得越是详细、具体,学生在努力时候就越有方向。

目标要有参与性。制定目标时,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尊重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让学生一起参与制定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奋斗欲望,并发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实现了目标,学生便会有自豪感;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学生则会自觉分析原因,想办法补救。

如果说探讨后的理想是一级目标的话,那么目标分解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制定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甚至是四级、五级目标。通过目标分解,让学生可以自己找到每一个阶段的奋斗方向,规划每一个时期甚至每一天的任务安排,做到每一天都能知道自己有哪些事情要做。当然,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很多时候制定了很多计划,但常常在实行的过程中坚持不下去,那么就需要我们谈心谈话的第三步——奖惩约束。

三、奖惩约束

所谓“奖惩约束”就是在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或者未能完成某一阶段的任务时,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惩罚。这个奖惩约束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也可以是学生找一个监督者对自己进行的,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奖惩约束的作用,最好还是建议学生找一个监督者监督自己。这个监督者必须是“严厉的、不讲情面的”,如果某天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按照前面与监督者制定的的惩罚措施惩罚自己,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执行;如果学生某一时期完成了计划目标,那么监督者也必须兑现奖励;如此,做到“奖惩严明”,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和督促作用。

通过奖惩约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前面制定的各级目标的顺利开展,克制学生惰性和佛系心理影响。在这一阶段,规则的制定和监督者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制定规则和选择监督者,这样规则实行起来、监督者制约起来,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监督者   奖惩   惰性   美文   斗志   分解   才华   时期   规则   方向   阶段   作用   目标   努力   老师   发现   学生   董晓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