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小书包:一面刚烈 一面柔情——何昕

长28厘米,宽22.5厘米,双面、方形,历经岁月洗礼,白色底布暗沉泛黄,上面的绣字却红艳鲜亮——

一面是“丽儿”,繁体、倾斜,仿佛两只跷足抗首的小动物,活泼、可爱;另一面,字体同样俏皮,内容催人泪下——“狱中的母亲作 1936.5.9”。

“这是刘清扬在狱中缝制的小书包。”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刘翔说,烽火年代,刘清扬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因组织力强,深为敌人忌惮。1936年2月,她在清华大学的家中被捕,自此开始近三个月的狱中生活。爱国女杰在狱中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可歌可泣。

刘翔是小书包的保管员,悉心呵护多年,对这件馆藏文物十分熟悉,但每次瞻仰,依旧为书包缝制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

刘清扬,1894年出生于天津,周恩来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她是学生爱国团体“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长、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首批成员、全国第一份主要由妇女主办的日报《妇女日报》总经理。在反帝爱国斗争中,刘清扬始终站在前列。

聆听历史回音,凝视小书包上的鲜红绣字,呈现在眼前的,是铁血柔情、舐犊情深。

此去一归期,生死两茫茫。离开年幼的孩子,狱中的母亲必定牵肠挂肚。刘清扬的小女儿刘方清曾深情回忆慈母:20世纪30年代初,“母亲已经生了我和姐姐(张立丽,后改名刘方明)两个女儿”,在狱中,“她还为我们姊妹俩做了两个书包,在书包的两面,分别绣上了‘丽儿’‘玳儿’(我们乳名昵称)、‘狱中的母亲作’,一针一线浸透了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巾帼英雄视死如归、义正词严,“爱国之心人皆有之,我受良心的指使,誓死不当亡国奴”“如果我为国而死,也是我的光荣”。她鼓励难友临危不惧、威武不屈,和敌人斗争到底……

1936年5月,经多方营救,刘清扬走出监狱回到“丽儿”“玳儿”身边,然而也只是匆匆安顿一下,便又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

岁月变迁,精神永恒。时光穿越80余载,小书包旧了,斑痕点点,但蕴藏爱国精神的鲜红绣字如同永不凋谢的红花,常开常艳,吐露馨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常开   书包   舐犊情深   周恩来   救亡运动   威武不屈   斑痕   爱国   视死如归   刚烈   狱中   天津   鲜红   美文   柔情   敌人   母亲   精神   何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