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校园”转型“智慧校园”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介绍了“智慧校园”的内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可以给人们了解智慧校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数字校园;未来教室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经过一个周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清晰地呈现出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与社交化等特征。“智慧校园”应时而生,成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与潮流。

一、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本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着数字校园的酝酿、规划、建设和应用展开,到目前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数字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校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但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数字校园的单纯网络基础设施装备、数字化资源建设等,难以有效支撑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数字校园的核心内容是“数字化”,交流的对象是人。而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是“智能化”,人不再是唯一的交流主题,而更多的是“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校园”转型“智慧校园”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智慧校园的内涵

就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各有侧重的定义。物联网技术专家突出智慧校园的智能感知功能,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以感知或挖掘的信息相关性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教育技术学专家侧重智慧学习环境与智慧课堂等教学方式改革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程、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信息化建设专家则侧重智慧校园的应用和服务,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那只是感知部分,应更多考虑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和服务。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三、智慧校园的特点

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同时拥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智慧校园展现出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是要求

覆盖面广指的是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涉及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2.信息化是特征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让信息本身成为一种资源,成为一种辅助的力量,帮助老师和学生在校生活期间有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例如在多数学校已经实现的一卡通就能通行校园,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只要出示这张卡就可以了,这张卡可以实现校内考勤、图书借阅管理等功能,并可结合校讯通功能。此种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及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为学生及员工的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

3.用好数据是关键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一方面,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意识到数据作为基础资源的重要地位,评价“靠数据说话”。华东师大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表扬了数学系的一个学霸在四年中借过七百多本书,去过六百多次图书馆。现在统计变得很简单,只要到图书馆的机器上一看就知道了。去年5月份的一则小新闻就更有趣了,是关于学校对学生伙食预警软件的。学校会监控每一个孩子每一顿饭的平均饭价是否低于某个数值,如果低于这一数值,机器就会给这位同学发一则短信,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有一个同学收到了这个短信,非常感动,说实际上我是在减肥,并没有生活不下去。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数据分析和研究,提高从来源广泛的数据中发现价值的能力。例如信息数据很可能体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本身,教师还应更多关注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变化。

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四、智慧校园的现状

以本课题为例,我们分别对河北省中职精品校、品牌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精品校以邯郸市职教中心、邢台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品牌校以南宫市职教中心为例,同时对国家骨干院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案例进行研究。得到了本次调查对象中的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缺乏理论层面的具体指导,整体构架设计以技术和管理为中心,偏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正确方向。

重硬件,轻软件,且硬件建设以部分基层设施为主,如计算机等实习设备,缺乏物联网设备、多功能交互设备的建设。

对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构建在某种程度上有简单化、理想化的倾向,还没有完全摆脱数字校园的思维。

智慧教学环境的实现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无缝数据管理技术等软件层级技术的缺失。

通过对以上几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没有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标准制定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的影响还未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下是几点建设性提议及思考:

加强理论研究:智慧校园建设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智慧校园能否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与保证。各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应充分研究相关理论,按照《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设计要求》等相关国家标准,按照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框架设计与功能设计。

各校都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普适计算等几个阶段,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基础,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建设智慧校园,提升课改质量,实现新的超越。

所有建设工作都要立足“应用”来开展,以用户为中心,杜绝”为了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各项工程、各个系统、都要从应用服务意识、应该服务基础、应用服务能力、应该服务效果等方面去思考、建设和推进。

五、智慧校园的未来

21世纪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伴着大踏步前进的科技,让我们期待一下智慧校园未来的样子:

1.电子围篱——保护孩子们的隐形翅膀

“以前家长最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在智慧校园内将得到彻底改善,智能化的安全预警系统的引进,通过在校门口、楼道口等学生密集区安装传感器,可实现对各楼面楼道、校门口、游泳池池面等24个重点安全管理区域的监测与管理。

这样一来,学生只要出现在某些危险的地方或是校外某蓄意侵入者,报警器就可以通过传感器告知老师,进而让老师可以掌握主动权,进行事前干预,在学生发生事故前进行“阻止”,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2.讯息发布系统——校内时事广播报

想知道这个学校成立了多少年吗?想知道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大事?来过那些大人物吗?想知道学校最近都发生了什么新闻吗?……那就多留意下校园内那40个数字公告牌吧。

讯息发布系统通过多媒体展示系统将学校的最新动态和相关历史风貌,像放电影一样展示,在不同的场合、面向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间、展示不同的内容。这样除了能让自己学校师生随时随地都能了解该校的各类信息外,亦可作为电子黑板报发布平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3.未来教室——天涯若比邻

未来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

除了当场布置课堂作业,并迅速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外。只要有网络,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别的地方,就可以和老师进行远程互动,向老师提交作业,老师也可以即时在线批阅。

据了解,未来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动连结,除了课堂多媒体互动,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清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公共课堂,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老师讲座与教学资源。两岸学生共同学习书法、聆听国学,在这个未来教室里,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

六、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深入,将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在经费、政策、技术人才、业务应用、评价考核等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我们认为智慧校园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逐步推进。可以肯定的是,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发展,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更是学校建设的理想目标,理想的东西不是轻易就可实现的,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索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智慧   数字   校园   作业   信息技术   新一代   美文   教室   老师   未来   环境   基础   学校   数据   学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