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 啷个抓新闻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


啷个抓新闻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 啷个抓新闻

黄鹤飞白云,千古望江楼;骚人多有感,诗兴泛悠悠……

面对出类拔萃《黄鹤楼》,诗仙李白钦羡不已、大为折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而我们谈的是新闻!

你认识新闻不?认识了,你抓得住新闻不?抓住了,你写得出新闻不?

鸭,先知水暖;雁,黑夜高飞;楼台近水得月,黛玉葬花飙泪……

这些或诗句或典故或现象表明,不同的动物、植物、人物,对不同的环境、氛围、对象,有着不同的特殊敏感、感觉或感慨。动物学、生物学甚至遗传学社会学的某些规律,与人类活动中的某些现象,有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跟动物、植物一样,作为特殊的动物、人的任何创造性拓展性劳动或行为,都离不开人的职业敏感或特殊敏锐。

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记者、通讯员更是如此。

“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曾经这样说过。(没办法,又引用洋人的话,谁叫老美掌握话语权?)

新闻学界都喜欢讲一个故事:美国《纽约时报》有一个著名记者叫迪姆士﹒泰勒,但迪姆士﹒泰勒“初出茅庐”、初涉新闻时却并不“著名”,相反,却表现得相当“拙劣”。那天,他一到报社报到,主编就让他去采访一个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来到剧场,他大失所望——演出取消,“没有了演出,何来采访演出?”他失望地回家,倒头就睡,呼噜入耳。半夜,他突然被电话惊醒,编辑气急败坏地告诉他,其它报纸都炸开了锅,在头条位置把女演员自杀的消息炒得活灵活现、沸沸扬扬,而你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还睡得着觉?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是大新闻,背后不知道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大众普遍“热衷”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深入下去挖一挖?“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被感冒堵塞了。” 迪姆士﹒泰勒陷入反思:“报社让我采访她首场演出,难道我就不可以采访与首场演出并无直接关系的东西?只要与女演员有关,只要与演出有关,难道不都是自己的采写范围?”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 啷个抓新闻

这件事深深地刺激、启发着迪姆士﹒泰勒,成了伴随他一生的“笑点”“痛点”与“警醒点”。“新闻人必须要有‘新闻鼻’,如果没有‘新闻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材中明明白白地这样写着。这里所说的“新闻鼻”,就是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主要是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有深度、广度、厚度、力度甚至温度的新闻采访线索的新闻能力。具备较强新闻敏感的新闻工作者,能对新闻自身价值、传播影响、表现形式、报道时机、宣传效果做出最佳的分析判断,从而折射出时代或潮流。新闻敏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新闻能力与新闻水平高低的标志,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闻敏感更能深刻体现新闻记者的悟性,更能综合展现新闻记者的政治水平、思想素质、精神格调和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否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表象、本征,洞悉表象背后的深刻意义,也就是用一滴水去反射太阳的光辉;能否及时判断某一事件是否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广泛兴致、兴趣,甚至共鸣,也就是能否“吊大众胃口”而“引人入胜”;能否及时判断某一新闻事实是否新鲜、别致、独特,是否“稀奇”“稀在哪里”“奇在何处”“社会意义有哪些”,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能否及时从海量信息中条分缕析、披沙拣金,准确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关键的,哪些是重要的,也就是“抓关键、关键抓”的能力;能否从纷纭复杂的新闻事实中立即推断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大方向、大趋势,甚至预测出事件大致的结果,增强采访工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如果能够,恭喜你,新闻遭你抓住了。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 啷个抓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散打   泰勒   闻人   新闻   新闻记者   大众   女演员   美文   新闻工作者   课堂   敏感   也就是   事实   采访   演出   著名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