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3) 四点来临,赶快抓紧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3)


四点来临,赶快抓紧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3) 四点来临,赶快抓紧


抓新闻、逮活鱼,新闻敏感数第一;四种类型到眼前,抓紧挖深更做细。

1、闪现型:“瞎猫逮到死耗子”

大雁从天空飞过,电流从头脑闪过,阴云从眼前掠过,忧愁从心里飘过,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稍纵即逝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或者现象,能否勾起你特殊的想像与联想?

落花无意,信号有心,有意或无意,时强或时弱的信号,瞬间与潜伏在大脑皮层中的信息碰撞、拥抱、认证,很快确认为“新闻,新鲜的让别人闻”。这种新闻敏感的特点是偶然性+敏捷性,“突现的火花”。

从记者主观上看,纯粹无意识,甚至根本不知道这里有“新闻”。但一个偶然,“一不小心”,让他摒弃“无意识”,自觉“下意识”,从正在专心采访甲新闻事实迅速“异化”“转移”到乙新闻事实,“新闻”闪现,纯属偶然。但是,突然闪现的偶然与机遇,犹如撞到大树的野兔,让记者“守株待兔”个正着,或者干脆“瞎猫逮到死耗子”,“下意识”淘汰“无意识”。从记者客观上看,特殊职业的特殊敏感,特殊岗位的特殊修炼,特殊时段的特殊感触,让记者在“电光火石”间进行思维、思考、思辨识、思想,从而进一步推理、分析、判断,“灵光一显”,捕捉新闻。

从表征看,闪现型新闻敏感好似“孤立现象”“突发事件”,是对客观事物及现象的片面、孤立认识。而从深层次上讲,记者头脑远胜电脑,大脑贮存大数据,大数据涵盖大信息和大问题,这些海量问题与信息同时带有“假设性”“潜在性”与“临时性”,犹如没有遇上火花的天然气、即将喷薄而出的火山溶浆。但当它们平地惊雷炸响时,定会强烈刺激记者神经,让记者情不自禁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迅速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传播新闻。

2007年3月13日下午,我到重庆客运段采访企业文化建设,该段党委书记老龚心情沉重地告诉我:“上午,我段职工陈文胜跳长江救人失踪。”作为铁路企业记者,也作为曾经的该段职工,我心里格登一下:救人?失踪?在这个“有选择不当雷锋的权利”的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学习雷锋日,究竟需不需要雷锋?需不需要学习雷锋?铁路职工舍己救人的壮举有何社会意义?救人背后有无故事?能否激起强烈共鸣?对职工、对家属是否作点什么?一时间,“信号闪现”“信息堆砌”,偶然性+敏捷性,客观事实与主观刺激,让我的心里充满问号,条件反射告诉我:大新闻来了!于是我“异化”“转移”新闻线索,深入采访,深入探究,迅速写成《陈文胜跳江救人失踪》的消息,在《西南铁道报》,在重庆各媒体、网站发表,中央媒体纷纷转载;紧接着,我又深入采访台前幕后,写出《英雄陈文胜,你在哪里》的长篇通讯,在《西南铁道报》头版转二版刊登,通讯共分“离江3米跳水救人”“残疾英雄一贯助人为乐”“亲人以泪洗面盼奇迹发生”“日夜搜寻不见英雄踪影”四个部分,比较深入报道了英雄事迹。陈文胜尸体找到,我立即发布消息《陈文胜光荣牺牲》,然后陆续发表《为英雄捐款》《英雄的生日》等特写和《长江为谁哭泣》等评论,这些报道汇入重庆乃至中央各大媒体的海洋,很快引起原铁道部部长的重视,部长批示原铁道部宣传部调研,原铁道部宣传部第一时间派出强大的采访阵容,与我们一道,再次深入挖掘,深入采访,很快写成了《长江激浪唱英雄》等长篇通讯,《西南铁道报》有史以来第一次从一版到四版四个整版连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久,陈文胜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革命烈士”等。粗略合计,就为这件事,我一共写了12条消息、5篇通讯、3篇评论,共计5万余字……事情已经过去十余年,但我常常为自己的新闻敏感而高兴。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3) 四点来临,赶快抓紧

2、开掘型:层层挖矿矿更多。

大地处处有矿藏,大脑时时有能量。

用大脑的能量,去开掘社会这个“大地”的矿藏,好似开掘社会新闻一样,以客观事物、眼前事实、新闻事件的浅层次为出发点,展开记者思绪的翅膀,循序渐进,由此及彼,层层挖掘,迅速识别、捕捉新闻信息。这种形式的新闻敏感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优中选优”“强中胜强”,当你掌握一件或若干件客观事实或新闻事件之后,并且这些客观事实或新闻事件都很生动,此时,你犹如“布里丹的驴子”,为了对左右两堆青草谁先下口而举棋不定,总是提炼不出新鲜、新奇、新颖的观点或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启动大脑,调动思维,打开大数据库,对这些客观事实和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判断、推测、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拨开迷雾,直抵本质。

2017年10月18日,19大召开以后,集团公司各单位纷纷组织学习、讨论,大会小会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新时代新精神新会议,新形势新观点新方法,如何才能不落窠臼,让报道出特色、展亮点?我偶然在与会者中发现了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不经意一问,方知究竟。原来,第一,他退休20多年,这次是主动要求到原单位参加学习;第二,他腿脚不便,是儿子搀扶来的。我大喜过望,有一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立即深入采访,现场特写《就是抬着也要参会》很快发表,鲜活的现场描写,接地气的人物语言,精气神十足的主题,引起强烈反响。

另一种情况是平中见奇,矮中找高,这就需要记者有较强的分析、推测、判断、决定能力,思路沿着事物的层次步步深入,再上台阶,从而分析判断,吹糠见米,能够“于无声处听惊雷”。

3、发散型:雷达扫描定主题。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3) 四点来临,赶快抓紧

天地万物,大到日月星辰,小到一草一木,往往使人缘物生情,“触目惊心”,从自然现象、生物规律、生态背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世事沧桑、人生风雨、成长历程,感悟到某种道理风格、精神品质,犹如林妹妹“见花落泪、望月伤心”,杜工部“感时花泪、恨别鸟惊”。

类似的新闻敏感,以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为原心,以思维、思绪、思想为半径,雷达般,追踪、扫描新闻事实。这种以散型思维方式,天马行空,不为物役,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和大脑中贮存的大数据,借助想象,展开联想,启动思维,有目的、下意识地去捕捉新闻信号。

2017年7月,我写长篇通讯《生死抉择》时,就由英雄徐前凯眼前的新闻事件,“发散”联想到欧阳海拦惊马、张培萌赛飞机等故事,大大美化、深化了新闻内涵,提高了新闻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4、顿悟型:蓦然回首抓亮点。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虽然只活了50岁,但其高格、高范却千古流芳。他在《人间词话》里,形象地深刻地推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境界”:第一境界,引用北宋神童晏殊《蝶恋花》,巧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引用北宋词人柳三变《蝶恋花》),妙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引用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偶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及新闻敏感,就是偶然遇上她,却不知道她,判断她,热爱她,突然一个激凌:她,就是我梦中的她。新闻信息犹如她,开始时,我没有立即识别出它的新闻性与传播性;过了不久,在彼信号的启发下,我顿然醒悟,犹如王氏第三境界。跋山涉水,苦苦求索,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此信号暗示、提醒,我一声长叹,一个长啸,一种“顿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3) 四点来临,赶快抓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铁道部   散打   新闻   重庆   救人   美文   课堂   客观   信号   敏感   眼前   事实   采访   现象   记者   事件   英雄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