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业内,现场短新闻被简称为现短,与特写一道,成为通讯家族的比较重要成员。

它们太相似,犹如孪生兄弟。

由于个头小、一事一写,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显得很“特别”,所以,特别把它们“独立”出来。

先看现场短新闻。

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活、自由、轻巧的新闻形式,是记者、通讯员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

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这些年,我陆续写了些现场短新闻,做了些探索和思考。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现场和新闻,这两点缺一不可。这虽然是一目了然的事,但在采访和写作时还是需要格外留意,否则,就容易出现有现场无新闻或有新闻无现场的情况。对现场准确、生动的描述,可以使新闻真实、可信,可以为新闻的凸现作好铺垫、烘托气氛,收到如临其境、先声夺人的功效。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对新闻事实的捕捉和反映无疑是更为重要的,特别是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尽快地发现新闻亮点,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然后,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层面、多角度的采访,才有可能写出丰富生动的现场短新闻。写好现场短新闻,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基层,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去,并要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做先知春江水暖的鸭子,进而及时将最新鲜的有价值的新闻从纷繁的事物中打捞出来,奉献给读者。

现场短新闻的难点在于,用600至800字左右的篇幅就要解决问题,既要有生动形象、烘托气氛和主题的现场环境描述,又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准确、鲜明地反映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这就需要在描写叙述上做到以一当十,把与主题不相关的枝枝杈杈全部去掉,留下最能说明问题的叙述和细节描述,这样才可能使现场短新闻真正短小活泼、清爽利落、主旨突出起来。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的主要体会有两点:一是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主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来龙去脉理清楚,以便于采访注意力的集中,有的放矢,把最需要和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及时抓到手,把最鲜活的“菜”收获到篮子里。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胸有全篇,围绕主题,弃取自明,自如布局,干净利落。二是文字务必准确、简洁、凝练。

形象地说,现场短新闻异于通讯,特别是长篇通讯。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通讯是一座大山,可以大开大合、汪洋恣肆、任意挥洒,即使有些乱石杂树,也无伤大雅;现场短新闻则宛如一方精巧秀美的小园林,其间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鸟,都得清爽得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容不得一丝冗杂纷乱,任何的粗疏失当都会很扎眼,影响整体效果。

具体来说,现场短新闻的叙述忌讳枝蔓横生,须用最干净、简洁的文字把事实说清楚,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虚词。还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巧妙地运用群众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鲜活,应该说是对现场短新闻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作者要有敏锐的善于捕捉新闻的独特视角和观察分析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即所谓“功夫在诗外”,能够把各种事实写得或生动活泼,或沉着平和,有韵致,有张力,有味道,摇曳生姿。具体来说,要使一篇现场短新闻鲜活,必须使构成它的现场、事实、人物,甚至文章的结构都要尽可能地鲜活起来,一篇仅数百字的新闻作品,无疑应该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有机结合体,任何一个部分的粗糙呆板,都会造成刺耳的不和谐音,直接影响整个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为了能说得明白些,结合我多年的琢磨和实践,再分别具体地谈一点我的心得。

现场的鲜活主要是,要在营造与新闻内容相映衬、有助于烘托和提升新闻主题的环境氛围上多思量。

事实的鲜活关键是,首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新鲜的预示事物发展方向的事实,善于从纷繁的现象中,发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为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这是使现场短新闻鲜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鲜活就无从谈起。其次应该在描写叙述的语言上下功夫,因为说到底,新闻作品要靠文字语言来完成。

同样的新闻事实,作品出自不同的手笔,其深度分量、情采韵致、感染力会高下不同,究其原因,恐怕关键就在于语言的运用。在现场短新闻的语言运用上,我认为陈词滥调是致命伤,是鲜活新闻的牢笼,它不可避免地会使本来鲜活的新闻变得呆板僵死、了无生气,自然也就谈不到感染力和喜闻乐见。避免这些弊病,使新闻事实鲜活起来最好的办法,我体会莫过于尽可能地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要努力揣摩面对事实,群众会怎么说,怎么描述,然后,尽可能用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群众语言来完成作品。这样做,可以肯定地说,即使不很精彩,至少也不会僵硬,总会给读者以不同程度的新鲜感和感染力。在这一点上,我有过不少的教训。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脑子里的那些词很漂亮,不由自主甚至沾沾自喜地就堆到字里行间,结果自然毫无例外地费力不讨好,花哨的外表总是无法掩盖内容的呆板乏力。后来通过对一些好的现场短新闻的阅读分析,加上自己在写作实践中反复琢磨,终于有所领悟。

人物的鲜活,有赖于对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的个性化语言、神情、动作等的捕捉和表现。

在这些方面挖掘深入细致,把握准确,就可以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收到画龙点睛、以一当十的效果。我们只要经常仔细琢磨领悟,自会多有心得。需要强调的是,语言必须是当事人的语言,而神情、动作,必须是当事人心灵的镜子。这样出现在现场短新闻中的人物就肯定是鲜活的。至于结构的鲜活,则必须在首尾呼应、层次穿插安排的精到巧妙等方面多做整体考虑,目的是要尽可能地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情节,有悬念,形成起伏和节奏,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当然,作为一篇数百字的现场短新闻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可能拆开来去运用,而需要交替穿插进行。不露痕迹,浑然一体,应是每个新闻记者所孜孜以求的目标。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29) 现短与特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韵致   散打   新闻   呆板   感染力   特写   美文   鲜活   生动   课堂   事实   群众   准确   语言   文字   现场   通讯   人物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