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10) “走”出新闻一片天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10)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10) “走”出新闻一片天


“走”出新闻一片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工作者应该怎么办?

宏观上,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全面创新传播方式,广泛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微观上,内容为王,采写出血肉丰满、令人信服的优秀作品。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度理解与贯彻“48字”方针。

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共48字: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1、准确解读内涵。48字方针,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概括并提炼了新时期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时代责任,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努力方向。前16个字说的是导向问题,是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问题;中间16字说的是内宣问题,是面向人民传递正能量的问题;后面16个字说的是外宣问题,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三个层次48个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方针。

2、切实融入实际。笔者以为,学习48字精神,落实48字方针,新时代讲好新故事,新故事造势新形势,必须走进基层,深入一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深情讲述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点点滴滴,让新闻宣传焕发生机与活力。

“位不在高,想民则名;权不在大,为民则灵。斯是记者,心系百姓。谈笑皆民生,往来皆民情。田间地头走,话筒进街庭……责任当使命,真爱作准绳。百姓云:‘泥腿记者。’”这篇网传《记者铭》,是热心听众送给一个记者的,也是对他“三贴近”走基层的赞扬与肯定,反映了老百姓对“泥腿记者”的呼唤。

不久前,渝贵铁路开通在即,联调联试紧锣密鼓。为讲好新线故事,传递新线声音,我们走进渝贵。在风中雨中采访,在桥梁隧道体验,在黎明晨曦写作,生动鲜活的《“非洲人”韦科》《就是那一双眼睛》《且看咱们90后》《蚂蚁精神的书写者》等新闻故事水到渠成、自然流出,立即成了职工的精神大餐。重庆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主任、2017年“官生权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角官生权感慨地说:“我们平时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看了你们采写的报道,我们一下子有了神圣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好有意义,激励我们一定要更加敬业,更加仔细,以零误差理念搞好精调工作。”该段动态检测室车间主任兼车间党支部书记龚雪尧更是动情地说:“精调工作十分辛苦,40多天以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测试,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卡控好信号安全最后一道关卡,保证渝贵高铁顺利开通。今天看了你们采写的报道,我们真的很享受,感觉所有的付出都特别值!”重庆工务段重庆西车间主任韦科则咧嘴一笑:“朋友说《“非洲人”韦科》把我写活了,我本来就是活的噻。”他大笑,黝黑的脸庞顿时活跃,“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文章,这可比发给我奖金还爽!”

二、走进基层,走入一线,走访最美的风景。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10) “走”出新闻一片天


走基层既履行了媒体人自身的责任,回归传媒行业的本真,重塑“责任媒体”的形象,也挖掘出鲜活的新闻,还原社会真相,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危机的良策,更是延续党报的优良传统,顺应时代大潮。

1、走进基层,将新闻写在自己的脚下。新闻界有两句老话:“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一直是新闻记者恪守的座右铭。到今天,这种精神更是不能丢。记者下基层活动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但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不入,就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奔赴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才能体验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随着铁路的发展进步,“绿皮车”逐渐成为被淘汰的老式火车客车车厢类型。那么,“绿皮车”服务如何?客流怎样?旧车型有何新特点?去年夏天,记者冒着滚滚烈日,“体验绿皮车”。8月6日18日8时许,记者登上由重庆客运段值乘的、重庆开往昭通的K9402次旅客列车。652公里行程、13小时32分钟旅途,记者与列车长熊前程,列车员郑强富、黄家卓,旅客刘先生、张女士等聊天、拉家常。几席长谈,几身汗水,几许疲惫,几多感慨,一挥而就出《“百姓列车”准点发》《“绿皮车”上的“烤”验》《渐行渐远的时代背影》《绿皮车上锦旗飘》《车长当上理发师》《老少爷们齐上阵》等15篇现场特写。一次短短的旅行,居然有如此众多的写作题材,熊前程惊奇极了:“我们的工作平凡普通,辛苦而难言,但你们却再现了这些场景。有了你们媒体的报道,我们一下子觉得神圣多了。”当时已经59岁、现在已经退休的郑强富更是高兴,他拿着报纸,笑得合不拢嘴:“这辈子也上了一盘报纸,我要把它珍藏起来,留给后辈看。”

2、走进一线,亲手抓“活鱼”。 记者在写作稿件的时候,经常犯的毛病就是稿件角度相同、模式化严重。通常情况下记者下基层采访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难以找到“新东西”。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第一、对基层不熟悉;第二、“主题先行”,往往是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很多主题年年都做,像秋收、春运等等,还没有采访,记者就已经在心中想好了主题了,到现场就不是去采访,而是寻找可以佐证自己心中那个主题的证据。这种“走基层”将“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联系起来,是一种职业倦怠,它敷衍了公众,伤害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媒体,同时也摧垮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尴尬呢?记者在做选题的时候,不要着急到基层去,而是先“做功课”,对所要做的选题进行深入了解,再走入一线。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好文章。抛弃“为新闻而新闻”的错误理念,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守正出新、精彩夺人。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司空见惯的绿皮列车;熟视无睹,日复一日、简单枯燥的客运服务,在列车工作人员的眼里也许不是什么新闻。但平凡寓示着伟大,普通孕育着高尚,记者在绿皮车上找到了新灵感,看到了亮火花,写出了好稿件,原因就是不让主题先行,而是“现场抓活鱼”。但让记者格外高兴的收获远不止这些,这是因为,当真正走进基层铁路职工中间,在敞开心扉的长谈中,体味着根植于客运列车的勇气与智慧。在近似于相濡以沫的相处中,体验着与时代同行的艰辛与奋进。记者从列车员的一个微笑、一次握手,或者他们的一条短信中,领悟到一种信任、一分期盼、一种期待,更汲取到一股力量。最美的风景在身边,最好的新闻在脚下;脂粉何如泥土香,质朴自然胜矫情;行走在路上捕捉新闻,沉淀在心上牢记责任。15篇文章能够迅速水到渠成,也就毫不奇怪了。还因为,每个列车员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旅客,都有自己的传奇,在旅客列车这个小社会里,层层浪花反复激荡。

三、履职尽责,深入挖掘,重塑媒体良好形象。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10) “走”出新闻一片天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信息获取如此便利的时代,“走新闻”也是媒体改变自身形象的契机。

1、履行媒体人责任,重塑“责任媒体”形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记者走基层,是记者坚守真实客观性原则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扎实的写作,才能写出让人们信服的文章,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去年春运,重庆记者站组织记者、通讯员、文联骨干会员深入一线“另眼看春运”。采访组深入重庆、达州、南充、遂宁等地,上车下站,与职工谈心,同旅客交流,把自己溶入春运大潮一分子,切身感受春运,体验春潮,通过眼看、心思、手写,采取书写小故事、小人物、小点滴等形式,既反映一线职工奋战春运的感人事迹;又通过春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临客车厢暖如春》《“今年买票真顺利”》《小小轮对乾坤大》《巴渝枢纽春潮急》《带病添乘为春运》等16篇现场特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铁路职工舍不家、为大家、奋战春运的感人事迹;折射了时代日新月异、服务与时俱进的新风貌。

 2、挖掘鲜活新闻,讲述生动故事。新媒体大潮让人眼花缭乱,传统媒体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线传播,实现了“多对多”的即时交流。信息的广泛性、多样性、数字化以及海量的特点,使得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快”和“多”时总是显得捉襟见肘。面对这种形式,“内容为王”逐渐成为传统媒体为应对危机发出的最有利的口号。尽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数量、速度、传播的多样性上较之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确更胜一筹,但并不代表新媒体就完美无缺。由于把关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虚假信息的泛滥,扰乱人们的视听、占用人们的时间,这无疑成为网络媒体最大的诟病。虽然这种缺憾一时改变不了,却也给了传统媒体绝地反击的机会。

“走新闻”给了新闻记者适应格局变化、应对新媒体挑战一条出路。记者只有走到基层去,才能写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作品,“到现场去”、“获得第一手资料”、“内容为王”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口号,而变成了广大新闻记者的实际行动。为了能够找到吸引读者、趣味盎然而又真实的信息,很多记者通过“走新闻”,捕捉到了生动的画面,获得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赢得了与新媒体竞争的优势。

“走新闻”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走到底、走到边,我们蓦然发现,新闻多得打自己腿;走到头、走到尾,我们勇接地气,我们的文章便有了才气与灵气。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10) “走”出新闻一片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列车员   散打   新闻   重庆   美文   春运   舆论   传统媒体   基层   课堂   采访   记者   精神   媒体   责任   故事   时代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