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62)晒晒27年前的一篇论文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62)

晒晒27年前的一篇论文,没过时吧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62)晒晒27年前的一篇论文


高考作文“打定子”


本文不是猜题押题,而旨在探索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找出几点规律,希望对考生有些益处。

(一)、“一大一小”的命题方式

“中语数学大纲”规定,高中阶段“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考纲规定”记叙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掌握应用文体的格式及语言特点。”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选择人才的学能考试,其作文既要保证有信度又要体现区分度,还要受时间分数的限制,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不可能四种文体全考,也不大可能只考查一种文体(高考作文的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趋势已为大家所接受)。它要求命题者设计出那种既能让考生有说可说又能体现其水平的题型。应用文不好命题,而且“考文是不大可能的,最多考考改错什么的(1985年和1989年借写信来谈看法的严格说不是应用文)。说明文包括事理说明和实物说明,高中生不大可能搞清楚事理说明,所以也不好命题。实物说明的确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似乎太简单,命题者还要画出实物并附带有关说明。比如去年让说明“圆规”。我个人认为考这类题意义不大,非常考“必考点”,仅属“轮考项目”,而记叙议论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显然要好得多,且更能体现“区分度”。同时这两种文体又不大可能齐头并进。1992年的一材两用作文,记叙议论各25分。这种命题方式确实不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也美中不足,因为据调查表明,多数考生感到时间匆促,来不及在思维转舵后认真构思后一篇文章。而1993年的“一大一小”就很不错,小作文考说明能力,其中三人对话考查议论抒情能力和认识水平,充分体现出信度和区分度。

所以我要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着重考查记叙议论能力,而且是一大一小。

(二)、“由读带写”的作文题型

我仔细分析了1978年至1993年15年间的高考作文题型,大约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命题兼有的作文共四类。其中命题9次,占23.7%,选题3次,占57.9%,命题材料兼有的3次,占7.9%。由此看出,材料作文是高考的主要命题形式。命题者所以如此钟爱这种命题方式,是为了避免猜题(命题作文确易猜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把读写结合起来考测,融理解与表达为一体。如果考生阅读能力强,语文知识丰,审题立意必定准确深刻。反之,阅读理解差之毫厘,写作表达可能离题万里。这种以读带写,一箭双雕的命题意图,几乎贯串于作文考测的始终,体现了命题方式的稳定性与待续性。

所以我认为今年的命题者仍会出此“高招”。

(三)、“实用辩证”的作文内容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62)晒晒27年前的一篇论文


作文就是对生活对事物的再认识。作文对象不外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高考是为国家、社会选拔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能反映自我、学校,更要参与社会,关心国事。所以高考作文常有“为时而作”的明显意向,有一种紧扣时代脉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同时,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常使作文具有哲学色彩。15年来,诸多作文试题所涉及的易与难(1981年)、忧与乐(1982年)、浅尝与深挖(1983年)、环境与人为(1985年)、个体与集体(1986年)、天下与小我(1989年)、花与刺(1991年)无不呈现出辩证色彩,闪烁出对立统一的火花。还有一种选题作文,如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1985年上海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1年)要求考生各持一端,展开论辩。对于上述主题,如果考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发展辩证的观点分析,那就会失之偏颇,很难自圆其说。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既实用还能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又不易说清的带有明显思辩色彩的作文内容,是命题者非常垂青的,也是我们在高考应试训练阶段所必须加强的知识点。

(四)、“想议结合”的考查重点

前面已说过,叙述议论更能考出学生的能力,而记叙文不外乎写人记事绘景状物,考生对写人记事太熟悉不过了,从小学一直写到高中,而命题者又很难从中命出具有新意又不被猜中的题来,所以他们把眼光转向了绘景状物,“即兴应对”方面,1992年上海题则公开标出“情景作文”四字。这种作文并不要求记叙文六要素面面俱到,它常侧重于某种情景的创设,某种情态或场面的描写,某种氛围的演染。不论是对玫瑰花下的双胞女孩情态的刻画(1991年),还是对清理碎玻璃的雨中青年的描写(1992年),无不体现“即兴应对,临场发挥”的特点,这就需要想象联想能力,只要合理合情,哪怕海阔天空。同时命题者还常常把议论与联想紧密地结合起来,画蛋类及治学,毁树累及人才,掘井关系改革。所以联想想象与议论结构的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考生真正要在高考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认真掌握记叙文等四种常用文体的基本写法和要求,观察生活,留意现实、积累素材,提高认识,树立思辩意识,才能在考试中触类旁通,灵光凸现,“语出惊人”地感动阅卷老师,使自己的分数进入一类。

(此文是自己1994年教高三毕业班时所写的一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心中有数。原载全国《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1994年6月18日头版头条、6月25日第三版连载)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62)晒晒27年前的一篇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说明文   记叙文   情态   散打   应用文   题型   美文   命题   议论   文体   实物   考生   高考作文   课堂   年前   能力   方式   材料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