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萍乡变了,变得素净了,变得更有韵味了。

萍乡是一座因煤而兴、因铁而荣的城市,黑色曾经是她的主色调。在我的记忆深处,萍乡的地面是黑不溜秋的,萍乡的房子是灰不拉几的,萍乡的月亮是羞答答的,萍水河的水是臭烘烘的,就连萍乡的空气都是一股焦煤味的,唯有萍乡的妹子是亮闪闪的。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在1992年6月20日以前,萍乡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

据我们村里一个到过萍乡的村民讲,这去趟萍乡,命都快吓掉了半条,车过高步岭时,他全程双手一直紧握着前面的座椅靠背,嘴里一个劲地念着菩萨保佑。只是,他末了却又意味深长地来了句:“萍乡妹几,冬下都不穿裤几”。

这句话翻译成普通话,字面上的意思是说萍乡的妹子在冬天都不穿裤子,而潜台词则是指萍乡的妹子爱美、爱打扮。

这女孩子冬天不穿裤子,在一个当年正青春萌动的男孩眼里该是一道多么诱人的风景呀。我甚至有好几次梦见自己已经坐上了去萍乡的长途班车,只是每次都被那连人带车从高步岭上翻落悬崖的恶梦所惊醒。萍乡妹子冬天不穿裤子到底是个啥样,当年终不得见识。当然,今天的大街小巷,女孩子们冬天不穿裤子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不管如何刻意去想象,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自己有一天竟然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萍乡人。1992年6月20日,莲花县由吉安地区划给了萍乡市管辖。我这个莲花人自然也就一夜之间变成了萍乡人。

说心里话,莲花刚划入萍乡时,很多莲花人的心理是有些不适应的,甚至还有些抵触情绪。我们村上一位老者当时就说了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这只萍乡拐子是厉害,一个县都拐过去了”。

“拐子”这个词在这里倒不是什么贬义词,其实在乡间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褒奖。拐子既要能说会道,还要精明能干,因为无论拐人或拐物,这沒有一点计谋与手段是万万拐不到手的。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这缘分来了,还真是躲都躲不过去。我1995年大学毕业,居然分配在江西天河煤矿工作,这家煤矿与萍乡矿务局同属江西省煤炭厅主管。因为工作上的联系,我此后多次来到萍乡。终于,我看到了一伙又一伙冬天不穿裤子的萍乡妹子,同时还近距离地体验了一番萍乡的城市风貌与市民生活。

当时,仅仅一件事就让我备受刺激,感觉我们与她们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萍乡矿务局与江西天河煤矿同属一个系统,都是挖煤的,而且我们单位的人均经济效益并不比她们差,可她们不但工资比我们高,福利比我们好,那个企业文化生活更是比我们丰富了很多很多。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我后来才慢慢的弄明白,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与湖南交界,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深受湘楚文化的影响。在湘楚文化的长期浸染下,萍乡人活络而务实。她们为人非常灵活,善于因势利导,懂得变通,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条条框框;她们处事非常实际,善于抽丝剥茧,直指核心,不会迷惑于虚虚幻幻。

萍乡得现代工业文明之先气,萍乡煤矿1898年由清政府开办,盛宣怀、张之洞领衔主管,并聘请了两名德国高级矿师负责。这西方文化之风早早地就吹进了萍乡。在西方文化的吹拂下,萍乡人思想开放、商业意识浓。她们善于接受新思想,容易适应新潮流;她们懂得投资,熟悉经商,经济头脑普遍较强。

萍乡是因煤矿而繁华的,萍乡煤矿开办之初,规模就很大,有工人一万三千多人。由于当时的煤矿安全保障很差,经常出现死亡事故。“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是旧社会矿工们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萍乡人深受矿工文化的影响。一是敢爱敢恨,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1927年秋收起义这里也是策源地;二是享受生活,这里的餐饮店、泡脚屋特别多,这里的物价便宜、房价也不高,这里的女人们打扮得像公主、男人们却穿得像农民。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只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萍乡城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似乎一点也不像萍乡的女人,倒很像萍乡的男人。行走街巷间,虽说烟火气很重,世俗味很浓,但城市的总体形象却难免有些粗糙而无序,黝黑而零乱。

然而,这些年,萍乡真的是变了,变得越来越爱干净了,变得越来越懂得如何打扮自己了。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城市产业在加快转型,传统产能压缩了,新兴产业比例上升了,黑色产业越来越讲究创新讲究环保了。污水不乱排了,萍水河里的鱼虾又回来了。煤灰不乱扬了,月亮与星星又闪亮登场了。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城市建设在有序推进,安源煤矿打造成人文景区了,萍水河的改造治理已经见成效了,城区的道路网络更完善了,市民休闲的公园广场更多了,海绵城市的实施让街区更清爽了。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城市管理在不断提升,小区里的乱搭乱建不见了,小街小巷里的坑坑洼洼填平了,街道两侧的房屋洗涮干净了,道路上的标志标牌更清晰清楚了,马路两边的车辆摆放更整齐了,市场里的摊位更规范有序了。

萍乡还是这个萍乡,只是她打扮得更得体、更舒适了,也就更显妖娆了。

梳妆后的萍乡更妖娆

(作者:李芝桂,江西莲花人。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创作评谭》《海外文摘》等刊物发表散文百余篇。文章曾用作中考试题和入选《中华活页文选》《散文百家十年精选》等选集。著有散文集《行走微生活》《走丢了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萍乡   安源   天河   拐子   月亮   江西   矿务局   妹子   美文   妖娆   煤矿   裤子   散文   善于   冬天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