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吉之日,阳气回升,健康常伴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那么,冬至养生应当注意哪些呢?

养生法宝:凉暖热结合

民间把冬至称为“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天算起,每隔九天作一气温变化的时间单位,共有九个九天,直到第81天进入惊蛰节内为止。其中冬至属一九、二九,被称为数九寒天,最冷的三九出现在小寒节内。

因此冬至过后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做到凉、暖、热三结合,即做到早起、睡前凉水洗脸,温水漱口,热水泡脚。这样就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冬至——大吉之日,阳气回升,健康常伴


冬至——大吉之日,阳气回升,健康常伴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防止寒从脚下起,经常保持脚的温暖,养成随时按摩两脚的习惯,这对全身保健都是大有好处的。每天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如早晨起床后也用热水烫脚,则可活血通络,振奋精神,保护心脏。

冬至进补记住1234

1“一”道菜


冬至——大吉之日,阳气回升,健康常伴

清汤冬菜萝卜牛腩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在北部地区,号称冬季吃赛过小人参的白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进补美食,而白萝卜的绝佳搭档是滋养脾胃的牛肉,两种食材一个性温一个性寒,两者一起正好寒热中和,“香”得益彰!要注意的是,这里,白萝卜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汤汁,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风味鲜美的冬菜。

2

“二”种 饺子

冬至——大吉之日,阳气回升,健康常伴

第一个饺子是用来吃的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是有“医圣”美誉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如果冬至以后比较怕冷的,不妨吃些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香菜肉馅的饺子,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

第二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

就是我们的耳朵。耳朵不仅是长给大家用来听东西的,懂得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

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轮。

三”道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在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对一般人来说,温补肾阳主要通过药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

冬至——大吉之日,阳气回升,健康常伴


“四”种果


花生

冬至养生适宜吃点花生,花生具有“护心”功能。花生在民间被称“长生果”,常食花生,可促进体内胆固醇分解,不但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而且对防止中、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都有较明显的效果。


核桃

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中医认为核桃仁味性甘温,有“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板栗

冬至适宜吃板栗,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如钙、磷、铁、钾、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或者中老年人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


桂圆

桂圆又称龙眼,能养心安神,有助缓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汤,体质偏寒性容易手脚冰冷、晚上难入眠,这时把龙眼干、红枣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帮助入睡。另外,比较劳心的人也容易耗损心脾气血,吃点桂圆更能有效达到补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虚火旺或有热性体质的人,不能吃桂圆



康复驿站,关注健康生活,传播康复知识。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阳气   冬至   冬菜   冻疮   桂圆   当归   节气   生姜   肾脏   美文   饺子   花生   热水   冬季   耳朵   中医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