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明月(散文)

花牛红


胸怀明月(散文)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八月月圆逢月半便是中秋佳节了。坐在中秋明月之夜,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或邀宾朋于月下,奉清茶果品一同赏月,这是难得的快慰平生之事。

同是一轮明月,为什么就有“月到中秋分外明”

之感呢?这恐怕就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了。明月当头,思乡的游子总会献上自己对远方亲人的一腔思念,免不了要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两心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相知情侣,哪怕是远在天涯海角,相隔万水千山,胸怀明月,会更进一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军哥、军嫂所唱《十五的月亮》又是另一番生活情调。失意时会见月伤心,得意处会对月狂歌,只是各人的体味不同罢了。

唐代诗人王健的一首七言绝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代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七言绝句译成现代文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 ,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王建是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官员、诗人。出身寒微,贫困潦倒。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诗作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王建的这首七言绝句历来被称做是写中秋的佳作,尤其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句不知引发了多少人的无尽遐思!但我以为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句还是有让人不得不商榷的地方,特别是“湿桂花”的“湿”字就更是令人值得商榷了。因为桂花树原产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我国西南部、四川、陕南、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但这并不是说桂花树就普遍地生长于我国北方的原野。我是甘肃省人,生活了快一甲子的岁月,说实话我只是在神话剧中看到月宫里吴刚手持利斧所砍的桂花树,要么就是在诗文佳句里读到桂花落或是在歌曲里听到“八月桂花遍地开”罢了,而实质是到现在我都未曾一睹桂花树的真容,这当然与我的孤漏寡闻有关,但也足够说明桂花树在我国北方地区生长的不易来。其实,桂花树是可以在北方种植的,只是它的耐寒性并不是很好,而北方的冬季温度会降低,如果不采取适合的措施,它就会很难过冬,所以在北方种植的就会少一些。如果所在地区不是特别偏北的话,也是可以进行种植的,或是在冬季注意御寒也是可以的。再就是桂花树适宜酸性土壤,而我们北方的土质大都是碱性土壤,故我到现在都没见过桂花树就不足为奇了。此外,如果你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我国北方或者是像我一样生活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坡,你就有个常识性的问题应该知道,三伏天的毒太阳是晒不死庄稼的,但秋骄阳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晒死庄稼禾苗一大片,甚或是赤地千里!这是因为三伏天再热但早晨起来有露水,而秋骄阳下的早晨是没有露水的;不信?你可查查历史记载,北方大地的历次“赤地千里”哪次他不是在秋后?庄稼晒死了,土地大旱导致这一年的秋播不能如期很好地实施,最终出现第二年麦黄熟月的青黄不接,不知饿死过多少人啦?好你个王建,一个善于细节描写的圣手,并能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的杰出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恐怕只追求了诗歌的意境了吧?!而北方原野的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你注意到了吗?既就是到了中秋节莅临的时节,有了秋露,但能打湿几朵桂花?所以说这首诗里诗人用桂花树入诗尽管诗意颇佳,但与生活的真谛不符,我花牛红老师认为是不妥贴的!花牛红老师以为这首诗里作者应该选择一种更能比桂花树具有象征意义的其它花树来入诗就能使诗歌的意境更上层楼了;或者是干脆把“湿桂花”的“湿”字改为“折”字会好些——“冷露无声折桂花。”为此,我曾想过,我要是能穿越到唐代,我要像北宋的王安石把苏东坡贬谪到黄州去一样,非把你王建贬谪到北中国深处腹地去深刻地体验体验秋日的毒骄阳晒死庄稼禾苗的生活细节不可!

这使我忽然想到北宋大文豪王安石的《咏菊二首其一》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此乃传说中著名的东坡“黄州菊公案”。

传说某日,东坡访师王安石,王安石不在,桌上一纸诗笺,墨迹未干,其诗曰:“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东坡凭经验臆想,老师博学,如何犯此常识性错误,有谁见过菊花落瓣呢?于是续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之后,王安石很不满意东坡续写之句,后因政见不合,将他贬到黄州,也好让东坡去看看黄州的秋菊落瓣。其实,菊花落瓣也属于自然现象,皆因气候影响、风雨摧残之故,也并非黄州所独有之景观。

说完这些,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中秋节的核心习俗便是赏月,这种习俗源自古老的祭月信仰。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之时,古人便会设案祭祀月亮,祭月仪式结束后才开始赏月。

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边吃边谈、共赏明月,这种感觉简直赛过神仙。而“吃月饼”作为中秋节应景习俗,早在唐朝初年便大行于世。月饼不仅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最重要的还是团圆的象征。

唐代以后,月饼越来越考究,到了北宋时期,月饼已成为一种精致糕点。现代社会过中秋节,虽各地风俗迥异,但唯一不变的恐怕依然是赏月和吃月饼。这两种凝聚着华夏儿女团圆情结的重要习俗,在每个人的心底开出不由让人羡艳的花朵。

“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圆满是中国人情感中最难以割舍的情怀;团团圆圆也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至高的人伦境界。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各位朋友,切莫为一时的挫折离散而抱恨,更不要为一时的成功团聚而忘乎所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得志时,心底应多默读几次明月之句,会使你忘不了那“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月缺之时,才不致于使你处顺境而发狂笑;失望时,高声朗诵几遍明月文章,会使你有“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的宽慰而顿生勇气,才会使你处逆境仍能微笑。

胸怀明月,笑对生活,会使你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胸怀明月(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东坡   明月   赤地千里   黄花   绝句   月亮   北宋   庄稼   骄阳   月饼   中秋节   美文   习俗   胸怀   中秋   诗人   散文   桂花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