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槐花香


又是一年槐花香

今天傍晚,开车在烟台大南山南坡的一条车流量很少的道路上慢行,摇下车窗玻璃的瞬间,一股浓郁的槐花香味扑鼻而来。我索性停下车,满足着嗅觉的享受,不经意间,思绪已经回到童年一个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


又是一年槐花香

精神上是富足的,衣食上是贫乏的,这是我童年的最深记忆。我老家是典型的山区,人均占地少,山塂薄地多,加之童年时期的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的文革动乱,再加之科技落后,粮食产量极低,其中小麦亩产不到100斤,玉米产量也不高,为了满足填饱肚子的需要,生产队里不得不大大压缩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大部分土地种上了地瓜。村民(过去叫社员)们一年到头基本上以地瓜和地瓜干为主食,一般是冬天吃煮鲜地瓜,其它大部分时间吃晒干以后再用水浸泡蒸熟的地瓜干,间或吃几顿黑乎乎的地瓜面饼子或玉米面跟地瓜面掺和的饼子,几乎个个吃的胃发酸,那真叫一个难受。


越是贫穷的时候,越是对吃顿好饭印象深刻,不像现在吃什么都习以为常了。今天突然闻到槐花的香味,让我陷入童年回忆的,就是与槐花有关的槐花菜包子,我们那里的土语称菜角。


又是一年槐花香

记得那也是一个槐花飘香的季节,母亲安排我上面的三姐和四姐,从生产队放工后去山上摘回一大包槐花,焯水后捞出,再放到清水里浸泡一昼夜,而后母亲就开始动手忙活着包槐花菜包子了。


那个时候,我没有上学,还是母亲的一个跟屁虫,母亲包槐花菜包子的场景至今依然清晰。包子馅儿素的不能再素了,没有肉可放,只是到小菜园里拔几棵小葱切碎拌进去调调味,再加一两勺花生油,那个油勺是当时家家户户基本通用的近乎于平底的小铁勺,盛满了也不过几钱油。包子皮儿用纯地瓜面粉,不是不想用也不是不想吃小麦面粉,是因为太缺乏了,像我们七八口人的家庭,生产队一年所分配的小麦,磨成面粉,仅够春节和其它几个农历节日吃顿白面面食的。现在,我不仅对那个年代中秋节的一次白肉包子、春节和元宵节的几次水饺、端午节的一次粽子、入伏的一次面条等印象极为深刻,就是对那个地瓜面槐花包子的记忆同样是美好的,在当时能够吃上这样的饭,已经是感到很满足,很幸福了。


又是一年槐花香

又是一年槐花香。闻着面前槐花的香味,回忆着童年那地瓜面槐花包子的美味,忘不掉,永远忘不掉,因为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一个时代的深深烙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槐花   上个世纪   铁勺   饼子   生产队   地瓜   美文   小麦   面粉   包子   香味   玉米   童年   深刻   味道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