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寻一处幽静之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吮吸清鲜的空气,欣赏怡人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是多么惬意呀!那真是对生命的馈赠。可红尘滚滚,世事喧嚣,我们总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匆匆奔波在谋生的路上。

累了,倦了,想休息了!出去旅行,囊中羞涩,又唯恐新冠肆虐,招来灾祸。不如家中小坐,沏一壶香茶,捧一本书,让心灵去书海旅行。这里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峦叠翠,林涛怒吼,随处都有别样风情。今天就让我们在诗词中到鲁山一游。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的作者是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今安徽人,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分别与欧阳修、苏舜钦并称“梅欧”、“苏梅”。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一行的野景、野情、野趣,鲁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首联就点出了“山行”的情感基调,一个“惬”字,便可体会作者悠闲喜悦之情。作者喜欢欣赏野外的自然风光,这次路过鲁山,能够好好欣赏“野景”,心中自然感到惬意。

瞧,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绵亘蜿蜒,看不到尽头,千山一碧,翠色欲流,赏心悦目,甚是壮观。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颔联进一步写“山行”,非常精彩。“好峰随处改”将山行时那种人一边走,山的形状也随之变化的视觉表现的形象生动、淋漓尽致,并且有很强的画面感。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一人走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陶醉于这种野外的情趣,以致于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一个“好”字呼应了上联的“惬”字,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山行时的畅快心情。作者独行在幽径,无人打扰,清幽宁静,“野情”令人心醉神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颈联是对山中景物的动态描写。通过“霜落”一词,我们知道这是在秋季。这时候,太阳高升,霜雪融化,山林中显得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小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野趣”展现地淋淋尽致。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对这句的理解有争议,有人说“霜落熊升树”,是写大熊星座爬上树梢,要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接近傍晚时分,林中的霜雪会越来越多,就不会有后面的“林空”。所以,我觉得写这首诗的时间应该是秋季的清晨,太阳升起,温度升高,霜雪融化。你觉得呢?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尾联是本诗的一处妙笔,令人回味无穷。前三联由山中静态之美写到山中动态之物,由远景写到近景。虽然是“独行迷”,却也不禁好奇“人家在何许?”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到炊烟,作者心中正在疑惑,这山里到底是否有人家居住呢?就在这时,忽然听到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里传来一声鸡鸣。

作者的笔触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好像看到,在大山深处,一所所农家小院,菊灿金黄,竹篱短墙,鸡鸭啄食,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头至尾透露着悠闲快乐的节奏,是呀,在幽静秀美的深山行走,欣赏美景,陶冶性情,怎能不开心快乐呢?

现在的我们,琐碎缠身,顾虑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大概很多人已经记不清甚至根本没有体会过“适与野情惬”“幽径独行迷”的自在、闲适,更无法体会“云外一声鸡”的惊喜和满足。这真是生活的遗憾。

“野景”“野情”“野趣”,1首小诗展现地淋漓尽致

如果有机会,让我们走出城市,走出熙熙攘攘的人群,远离喧嚣,来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感受大自然的风吹鸟鸣,水滴石穿。或许回来,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如果没机会走出去,那就在书海徜徉吧!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请关注,让我们红尘作伴,领略更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野景   野趣   鲁山县   襄城   鲁山   大熊   小诗   霜雪   北宋   幽静   独行   美文   淋漓尽致   野外   秋季   大自然   路上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