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我在蔡山等君来,一等就是一千六百多年,每年花开两次,只是为了等你再来时,依然能在这里看见我美丽的容颜。

——题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湖北省黄梅县《夜宿江心寺》写就的千古佳作。 山上有棵东晋僧人支遁(313-366)手植的梅树,每年冬末、春初间隔半月两次开花(白花黄蕊),故称二度梅。黄梅县志记:“蔡山寺在邑西南江畔,古名江心寺。山石镌刻李白《夜宿江心寺》诗句。今江南徙,寺名犹仍。其旧寺有龙王三尊,一木为之。有支遁手植梅一株,尚存。亦邑之名胜也。”后因长江改道南移,蔡山位移至北岸长江大堤内,距长江达8公里左右。

【一】

「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春来了, 蔡山的晋梅开了,一朵一朵的,白花吐蕊,幽香四溢。

辛丑年正月初四,在那千年的梅树上有100多朵小小的白花,这就是传说中的晋梅么?尽管梅花早被人为地用护栏围了起来,但丝毫没有阻挡住慕名而来游客好奇的眼睛。

我为晋梅而来,虽然我来过蔡山30多次,但真正目睹它如此美丽的花姿还是非常少,视频拍摄是第一次。江心寺旁,这千年的梅花,白白的,小小的,一点不娇艳,不做作,却素朴,且淡然。就如一个历经沧桑的满头白发老人,看透人间百态,有着大彻大悟的坦荡胸怀。

我为晋梅而来,只因它是文人雅士的最爱。东晋支遁祖师亲手插栽的梅树,这一插,留芳了千年,许多文人雅士因此而竞相泼墨。生于东晋末期的陶渊明,与此梅树几乎同龄,而且心意相通。据说此梅树为了让当时家住柴桑的陶渊明能跋涉数百里,赶来赏花,特意为他每年冬春二度开花,故称“二度梅”。

李白在梅花树旁崖石挥笔题诗后,在崖下的小水池洗笔,至使池水发黑,故名洗笔池。

这千年梅树饱经风霜,皮褐纹绉、苔藓密布、古朴苍老、曲虬蜿蜒。树高近8米,扁圆形树冠,冠幅7米有余,全株朝北卧倾,枝条散垂。如果不是旁边立有保护晋梅的标志牌,就很难让人知晓,从而无法领略这奇特的一景。这样的老树应该是有灵性的,如果是情侣在此树下携手,一定会在人生路上恩恩爱爱到白头的。

清风徐来,花自芬芳,看着这一朵朵白色的梅花在枝头摇曳,就如同一个个身着白衣的梅花仙子在翩翩起舞。既优雅,又大方。

晋梅旁,许多游客在驻足观看,这千年的梅树开出的花,是吉祥,更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象征。晋梅曾一度枯死,后蔸再发新枝存活。历经沧桑的它,就如同今年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抗击新冠病毒,或许会让人领悟到:只有坚强的忍耐、顽强的拼搏,世界因此变得如此灿烂,人生也会绚烂多姿!

「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二】

历代以来,有许多诗人来过蔡山,写景或写人,都流芳千古。李白除了《夜宿江心寺》,还写了《送蔡山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唐代高适也写了《送蔡山人》,或许他们写的同一蔡山人。“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清代胡驾生在《蔡山寺·五律》中,“旧识江心寺,曹王驻此山。北朝匡岳北,寺隐竹林间。太白诗碑古,支公骨塔残。故来寻旧址,不畏朔风寒。”清代杨自发的《江心寺》题壁诗,“孤峰一角水之涯,灵鹫飞来立浅沙。浪打山唇潮欲上,天低楼角月初斜。谪仙泼墨还留石,支遁栽梅尚著花。却忆曹成谈往事,纪宫碑字绾龙蛇。”

「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三】

蔡山山顶,是耸入云霄的摘星楼。

蔡山,虽不高,却是有故事的地方。现在它是黄梅下乡平原上的一座小孤山,而在唐朝时,它还在长江中心,因此蔡山上的寺庙得名江心寺。

唐天宝年间,李白来了。在濯港许家街(太白湖),喝得醉醺醺的他,夜上江心寺。踉踉跄跄中,他携着梅花仙子的手登上了摘星楼。这一夜,他摘星辰了么?这一夜,他说悄悄话了么?这一夜,他写出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千古佳句。

历史上的摘星楼几建几毁,如今的摘星楼早已不是1300多年前的样子,比我10多年前见过的蔡山摘星楼要恢弘的多,颇有“小黄鹤楼”的味道。

站在摘星楼的顶层,环顾四面八方,云儿朵朵,似乎可随手抓取几朵。

楼上的风很大,吹到身上很凉爽。许多大学生模样的游客在楼上边手舞足蹈,边开心地朗诵《夜宿江心寺》,或许,人人都会朗诵李白的这首诗,却有几人知道千年蔡山的前生今世么?

「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四】

蔡山脚下聂福俊村梅家城墩,是秦末汉初的九江王城,更是黄梅历史的第一个县城——寻阳县城。2100多年前,也就是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湖北黄梅就有了建县的历史。

秦朝末年,抗击暴秦风起云涌。当脸上受秦律被黥的英布带着他的兵马来到古九江北岸的蔡山脚下,此时是公元前202年。在这里,英布屯兵九江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

上古之时,黄梅下乡非平原,而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变,在黄梅下乡一直存在演变的遗迹,唐时,濯港芭茅山脚下就是浩浩长江水,后长江南移,形成今天的平原。英布的九江王城,南距郑家山约500米,呈不规则的圆形台地,南北走向,长275米,宽200米余,面积约5.6万平方米,遗址内有一古水井尚存,西南角有汉代城遗迹,残高1.5米,宽2米,《湖北通志》《黄梅县志》均载为西汉高帝元至四年(前206——前203)间,九江王英布筑作屯兵之用。秦末,黄梅境内还有东黥城、西黥城,这其实也是英布最早屯兵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军营。东黥城、西黥城分别在大河、濯港一带。

“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公元前196年,英布叛变被杀后,曾经兵来将往、人声鼎沸、热热闹闹的九江王城在历史的场合中沉寂了多年。这个昔日的王城,成为了土城,附近百姓称之为古兰城,是经商、居住的城池。或许因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置寻阳县,属庐江郡。县治设在九江王故城上,县境包括今武穴、九江、湖口、彭泽、宿松、望江等临近县市沿江一带。黄梅境内的第一个县城就在2182年前建成。

晋咸和年间(330年),时任江州刺史的温峤把寻阳县位置由长江北岸迁到江南柴桑。江北故地北部划归蕲春,南部仍属寻阳县(以今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古长江为界)。寻阳,唐朝以后史书作浔阳,又名浔阳一带的长江为浔阳江。

寻阳故城历史无比辉煌,吕蒙、陶侃做过寻阳令,也可以说是当过黄梅的县令。这里曾经是九江王城、寻阳县城、南新蔡郡的所在地,还是东吴屯兵屯田的重地。吕蒙、黄盖、诸葛恪均先后在此驻领。

如今站在寻阳故城上,这里除了一口古井,其余都是大片良田。故城就在地下,让人不禁感叹2185年来,这里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曾几何时,旌旗猎猎,鼓角争鸣,马蹄如雨,舟楫往来,渔歌唱晚,馆舍林立,驿站酒肆,举目可见成为过去。如今这里土壤肥沃、人烟稠密,不仅是“十里棉乡”、更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那整齐的楼房,金灿灿的油菜花田,竞相绽放的梅花,争奇斗艳的各类花田,以及在田间地头奔跑玩耍的孩子,不就是当今蔡山人幸福的真实写照么?

「畅游黄梅」曹锦军:蔡山 蔡山

作者:曹锦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2019年长江读书节领读者、中国摄影家协会2020年新媒体专题研修班学员、黄梅摄协副秘书长、《黄梅文艺》杂志副主编,擅长微视频、专题片拍摄、制作、解说词撰写。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学习强国》《文旅中国》《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 文旅湖北》《荆楚群文》《涛声》《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或入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太白   梅树   湖北省   江心   东晋   山人   长江   江南   湖北   西汉   白花   李白   美文   县城   梅花   千年   曹锦军   黄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