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国: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梅意清的探访


郑卫国: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梅意清的探访

上级安排的这次访谈,我将面对的访谈对象是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家。来前,对这次访谈,我并没有抱十足的信心。
在一家村级幸福院里,我们一行来采访湖北省省级黄梅挑花传承人梅意清,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坐下来,面对面,老人家给我看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主人是当年参加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饰品挑花制作的桃花手。这位挑花手当年也就二十多、三十来年岁的样子。她模样俊俏,身形皎好。一个大件挑花制品铺在大腿上,左手捧起一角,右手挑针引线高高扬起。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紧盯挑花制件,全神贯注。一张黑白照片虽然经历几十年的时光,但照片上的少妇仍然青春四射光彩夺目。
照片是1959年由县文化馆美摄干部余绍青拍摄,曾在多种报刊刊出,经历60年光阴,最终保存下来。
老人家指着照片眨巴眼睛,指着我笑对众人说:“这张照片是我当年从他手上抢的!”

郑卫国: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梅意清的探访

那是2005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非遗”保护的中心工作应该说是“非遗传承”。为了传承人的认定,我从文化馆所存不多的资料中,突然找到一张照片。这是一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59年,是第一次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饰品制作期间。时隔五十年之久,经过好一番查找,终于找到挑花手,她名叫梅意清,家住孔垅镇德化桥附近。七月,我带着一位同事找到孔垅老街,她的住处,这是一处紧靠东港的老房子。老房子一层两间,栵架歇山瓦屋。她与老伴租住在这儿。
时隔四、五十年,让她感到震惊,手脚无措,面对不速之客,她毫不客气,抢夺照片之后,几乎要拿扫把赶我出门。幸好她老伴王爹在旁劝阻,让她听我把话说清楚了再作决定。
一张照片,是哦,曾经年轻、貌美如玉的挑花绣女,现在已经白发满头,时间过去快半个世纪,突然有人将年轻时的记忆挑出来,把那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在人前招摇,这,真的有些唐突。我理解老人此时的心情。
在讲明我此行的目的以后,得到老人的充分谅解,以后,我们的采访,录像,为申报国家级重要项目保护名录,前期工作得到老人的大力配合和支持。由于有她的支持,黄梅挑花在第一批国家“非遗”保护名录榜上有名。


郑卫国: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梅意清的探访

“申遗”工作前期准备和“申遗”成功以后,有许许多多的后续工作在做,在工作中,我又有好多次采访梅意清老人。采访的内容,重复而又单调,老人已是耄耋之年,毕竟是岁月不饶人了。每一次,她的记忆都有困难,但是她很坚强 ,总能够努力地把我的提问回答上来。采访时间长而又长,从来不见她产生厌恶情绪。
我每次都提问她的家势,从事挑花的经历。她每次都像讲故事一样,从头讲她的人生经历:姆妈石中玉,是个挑花绣花的能手,姆妈的挑花绣花手艺,又师从家婆。家婆是念过书的人(九江教会学校同仁念书)。姆妈在家婆的教育下,略略认得一些字。嫁到蔡山梅勿二梅家,因家庭生计,她的姆妈去到孔垅街开铺,开一爿经营大布,织袜和挑花绣花的小店,以维持一家人的吃穿生计。在姆妈耳濡目染下,她四岁就开始接触挑花,十岁大,就开始了踏机板织大布的活儿。十岁那年,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孔垅街,燃烧弹烧毁了孔垅街,她家的铺子也被烧毁。为避兵祸,她姆妈带着她一路逃难到江西,湖南。在湖南长沙,姆妈带她进湘绣厂做童工 ,那年中秋,她们刚刚吃过湘绣厂发的月饼,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就轰炸了湘绣厂,湘绣厂为避兵祸,遣散全厂职工。梅意清老人还清晰地记得,厂里一人发一瓢菱角……吃过菱角不久,姆妈又带着她踏上逃难之路。
回到家乡黄梅,为避兵祸,归老家蔡山梅勿二暂住,在祖居地,她开始跟姆妈学纺线,织布,脚够不着纺机踏板,就站着织……同时跟着姆妈学会了挑花、绣花。
不久回到孔垅街,在日本飞机炸毁的废墟上重操旧业。织布、织袜、经营挑花、绣花、卖花样。解放后,她嫁入王家,凭着母亲教给她的挑花手艺,在街边摆摊挑花、绣花、为乡村绣女刻镂花样,经营的品种有:木趿鞋帮、单鞋棉鞋的鞋帮,绣花鞋花样、馋圆、抱裙、男女新房花房布置的内外八吊:枕头花、帐沿花、以至乡间寺庙的佛龛和道圣殿堂的挂幅彩吊、这些都是她后来谋生主要营生。
这次经她的指点,由她女儿领路,我和省里来采风的一行人,在孔垅街王家老宅找到了她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各色花样。一百余幅的花样、鞋样都精心夹在几个书皮里,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变黄,但没有受潮,没有残缺,保存得很完整。老人小心翼翼拿到面前,十分深情地对我们说:“这哈(都)是我昔日混饭吃的宝贝。”

除了挑花,剪纸雕刻,她涉及的挑绣技艺广泛,并且独具匠心。
孔垅德化一带的乡村绣花女,几乎都认得“梅师傅”。她挑花、绣花、刻花、剪花。说到做花,她从小就是有心人。她说:“从四岁开始,看到姆妈做花,就偷偷拿针跟到学,伴着姆妈渐渐长大,姆妈并没有刻意教给我怎么做,都是我自个喜欢,把心思全用在看人挑花,琢磨么样把花做的更好!……”
她说,除了跟外婆和姆妈学做挑花绣花,也留心看有别人做的好的 ,常借故抱着自家的伢,凑上前,撩起别人的绣品仔细看,学取别人的针脚,搜集花样图案。在谈到黄梅挑花图案,她还能够从牵针、空针,直针每一针脚说起,教给她的女儿们做花。
在采撷图案,制作图样方面梅意清独具匠心,有过人之处。她从上学伢那里看到三角和圆规,悟出缩放花样的技法,又从钟表店弄得闹钟钢簧,用筷子和毛笔杆夹直,制成雕刻花纹的刻刀。尽管九十高龄,凭着记忆还能够在纸上画双凤图案和牡丹等花样。
说起59、79两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做挑花,她告诉我们:“省里两次派陈扁驼(陈少平先生)来黄梅督办做挑花,当年他来,很快找到我,在孔垅、蔡山、新开挑选一些会做花的姐妹,大家集在孔垅街服装社,开始了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做挑花。“

郑卫国: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梅意清的探访

陈少平一方面挑选黄梅艺人,督办黄梅艺人制作,另一方面也从这些艺人手里搜集不少图案……这些图案在多年以后,已作为专集出版。同时梅意清也从他那里学到色彩和图案布局的许多新技法。创造制作了枕巾、帐沿上的人物和禽鸟图案,由于有了当年湘绣厂学徒的经历,在挑花的同又将绣花技艺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谋生手段,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不是自个年纪太大,这些吃饭的家当,是不会拿出的!”。
梅意清老人,1928年生,如今九十二岁。在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制作挑花饰物的同辈艺人中,她活得最久。她笑着对人打趣地说:黄梅挑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作为挑花传承人,要把自己掌握的这点黄梅挑花技艺传给儿孙。


郑卫国: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梅意清的探访

梅意清说:“九十多岁,自己也成为了老物件。我这个老物件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想着还能够发热发光为社会做点事。”

——写于2020年冬

作者:郑卫国 网名:赤土黄梅 黄梅县老文化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挑花   德化   鞋帮   湘绣   针脚   湖北   技艺   美文   老人家   省级   图案   艺人   花样   当年   采访   老人   照片   黄梅   郑卫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