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连载文章(119) 小镇上的风土 — 历史沧桑、岁月仍在;记“马林岗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其实“马林岗”这个名称真的不熟悉,但是地方还是比较熟悉的;

“马林岗”是小镇上的地名,不在主街道区域,临近大河边;那个地方有个池塘,周围都是一片菜地,菜地中间有两棵“罗汉松”树,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后来在那个位置建有一个“土地庙”,供奉着“土地爷”,香火还挺旺盛的,几乎每天都有人去祭拜;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马林岗”的名称好像只有小镇上年纪较大的老人才会叫,我把那个地方叫“灵观娭毑”,为什么那么叫?其实也不清楚,反正小孩们都是那么叫;“马林岗”有一片小树林,经常去小树林里抓鸟,在池塘里钓鱼;“马林岗”也留下了很多童年的记忆;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前几日和儿时的小伙伴“黑皮”聊天,有聊到小镇上的“城隍司庙”,历史的小镇上建有“上城隍司庙”、“下城隍司庙”和“总城隍司庙”;“上城隍司庙”原址就在“马林岗”,现在原址上复建有“上城隍司庙”;电话中,“黑皮”不断的在说“马林岗”,直到哪一天,我才彻底的知道“马林岗”的具体位置,“上城隍司”、“土地庙”及那两棵百年的“罗汉松”的区域都叫“马林岗”;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马林岗”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据说“马林岗”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年大将军“尉迟恭”曾奉旨在“马林岗”督建“观音寺”;儿时“马林岗”钓鱼的池塘,就是“尉迟恭”洗马的地方,那个池塘也叫“洗马塘”;哪两棵百年的“罗汉松”就是那个年代在“观音寺”种植的;那时的“观音寺”里应该是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而小镇上把“观音菩萨”尊称为“灵观娭毑”,所以现在也能理解儿时的我们为什么把“马林岗”称为“灵观娭毑”;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马林岗”在小镇上还有一个叫法为“卧龙岗”,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在小镇上留宿,留宿的地方就在“马林岗”,所以小镇上也把“马林岗”叫为“卧龙岗”,寓意着“真龙天子曾睡卧的的地方”;现在的小镇依然以叫“卧龙岗”为主导,小镇上还成立了“卧龙岗研究学会”;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儿时的“马林岗”其实已经被破坏,基本上为平地,仅剩下两棵“罗汉松”矗立在一大片菜地中间,“洗马塘”在供小孩们玩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小镇居民自发的在“马林岗”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土地庙”;后来又在原址上,和“土地庙”并排,复建了“上城隍司庙”,每年都会举办些传统的活动,比如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大猖”祭祀活动等等;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小镇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非常多的故事和有故事的人,待我们一起去揭秘;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马林岗”)


2021年11月02日 于北京 朝阳门

(注:文中内容均为真实记忆记录,原创首发,但会存在迷糊记忆;本文使用的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对图片所有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便随时处理;)

下一篇:连载文章(120) 小镇上的童年 — 青春年少,爱笑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城隍   镇上   黑皮   贞观   卧龙   土地庙   菜地   风土   原址   池塘   美文   儿时   悠久   小镇   街上   男孩   记忆   地方   历史   马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