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千亿!安徽这个县为什么能?

决策杂志 Author 姚成二


近日,国内知名县域经济研究机构发布了2021年度百强县名单,其中千亿县增至38个,县市GDP突破千亿更加常态化。

为什么是这些县?它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老杨今天选摘决策杂志专题文章,剖析百强县名单中的安徽省肥东县,千亿雄心,肥东为什么能?


其中有以下几个关键:

1、一个县域不可能样样强,产业发展需要处理好“主导与多元”“传统与新兴”的辩证关系;

2、资本与产业正在肥东深度融合,形成核裂变效应;

3、一个县域不能只有一个平台,必须变单点发力为多点支撑;

4、解决了“招什么”后,便是“谁去招”,肥东形成了“‘一把手’亲上阵、一层抓一层”的生动局面;

5、肥东也不是所有大项目都投,而是坚持市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解决“敢不敢投”“钱投得安不安全”的难题。

老杨认为,肥东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的经验,特别值得河南县域学习借鉴。


以下为全文:


9天,200亿!


国轩电池材料基地、中建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达闼智能机器人在合肥市肥东县密集开工,屡屡刷爆朋友圈。


200亿元的背后,是肥东县域经济正呈现出的集聚性、趋势性变化。放在长三角、全国百强县两种视角来看,肥东“加快建设千亿县、挺进全国五十强”,已到了厚积薄发、奋力起跳的临界点。


千亿雄心,肥东为什么能?


冲击千亿!安徽这个县为什么能?


“新光大道”


2020年12月以来,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协鑫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引发全省上下关注。


这是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80亿元。未来,一座现代化的绿色能源超级智能工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几公里之外,总投资50亿元的晶科高效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热火朝天,该项目将于2021年底前如期投产。更让人期待的是,7月,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肥东县签订投资额约120亿元的光伏项目投资协议,再次引爆全省。


协鑫、晶科项目之大、质量之优、前景之好,在全省极具示范性和前瞻性,不仅是合肥与安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需,更是当前“双碳”目标下发展绿色产业的代表,肥东率先为全省县域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目前,以协鑫光伏、晶科光电为核心,肥东县聚集了10多家光伏光电企业,初步形成一个科技研发高地的产业集群,未来将贯通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智能制造高地,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


光伏光电产业的异军突起,源于肥东在县域产业上的谋篇布局。经过多年发展,肥东建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但一个县域不可能样样强,产业发展需要处理好“主导与多元”“传统与新兴”的辩证关系。因此,肥东抓住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围绕合肥市“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主导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在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两翼齐飞”中,培育“新光大道”产业集群,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东部新高地。

“新”是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光”是建设光伏光电产业基地,打造“安徽光伏第一县”;


“大”是创建大健康大数据基地,建设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布局大数据产业园,建设长三角数字科技中心;


“道”是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新光大道”四大产业都形成了若干个龙头加一批配套企业的格局,走出一条“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其中,“新”“光”“大”领军企业国轩高科、海辰药业、晶科光伏、飞马智科等都为上市企业,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的能力娴熟,资本与产业正在肥东深度融合,形成核裂变效应。


“道”的领军者中铁、中建材等企业均为“中字头”企业,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实力雄厚,大大增强了肥东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这些产业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高度契合了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方向,将在全省县域经济版图上标定出醒目坐标,创造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肥东现象”


更重要的是,新产业为肥东发展带来新契机,将肥东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缘优势转变成新增长动能,重塑肥东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为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奠定基础,补齐与同类县域的差距与短板。


数据也显示了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2020年,肥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9.4%,带动肥东经济总量达到703.4亿元。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力支撑,与产业壮大同步的,是县域发展平台载体的扩展。


冲击千亿!安徽这个县为什么能?


“一区两园”


肥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石磊是一位“老规划”,在他看来,规划就是发展的“作战图”,令人高兴的是,肥东已经有了若干主阵地。石磊所说的主阵地,就是肥东“一区两园”的平台载体


16年前的2005年,肥东经开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到2018年8月,开发区加挂合肥上海产业园牌子,总规划面积达117.56平方公里,形成了装备制造和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产业集群,整合提升迈向2.0时代。


2019年,肥东经开区进入空间整合与功能提升的新时期,迈向3.0时代。一方面,自我提升,充分挖掘园区空间和潜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清理,加快腾笼换鸟,实现高水平“退二进二”;另一方面,向北拓展,谋划“二次创业片区”。2021年5月,“二次创业片区”成片开发方案获批,面积2.57平方公里。


但一个县域不能只有一个平台,必须变单点发力为多点支撑。两个极具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平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合肥上海产业园破土而出。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成立于2006年,经过15年发展,相继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荣获“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多块金字招牌,成为肥东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更重要的是,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是安徽省会城市近郊唯一的新材料园区。放眼全国,在省会城市近郊的循环经济示范园都不多见。


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园区正重点培育壮大“新光大道”中“新”产业,打造合肥产业创新示范、循环经济升级示范“双示范园区”。


相对于循环园,合肥上海产业园起步于2017年4月,短短4年,已成功嵌入到上海市产业链条大循环,成为上海合肥“双城记”的典范,入驻企业3000多家。


放在长三角来看,合肥上海产业园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和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的“必经地”,具有重要的战略节点作用。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中沪宁合杭甬发展带合宁段,仍处于空白。合肥上海产业园将有力填补“空白”,推动肥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在合肥“老三县”中,肥西和长丰与合肥城区都有合作区域,肥东一直在寻求破题的方向。实践证明,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就必须要借梯登高,创新园区合作机制,做强合肥上海产业园。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合肥上海产业园捷报频传。当年7月,合肥上海产业园成为《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安徽工作方案》首批18个园区之一,是合肥市唯一的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成为肥东谋划对接合肥中心城区、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平台载体。


2021年4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总结交流会上强调,加快建设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5月,合肥上海产业园核心区战略规划启动招标工作,同时积极与新站高新区等开展合作,朝着扩容升级为合上产业新城奋进。


在构建多点支撑的持续进程中,肥东还重点打造了一批以机器人小镇、长临河科创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平台,助力产业起舞。


肥东多点支撑的实践中,融入科技创新“催化剂”,是肥东经济的一张“王牌”。在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俊指着晶硅光伏组件说,公司先后开发出半片、叠片、双玻及多主栅等高效光伏组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在丰乐农化,成功组建的院士工作站,实现了肥东零的突破。


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平台,为肥东开创“双招双引”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冲击千亿!安徽这个县为什么能?


拼专业、拼方法、拼环境


中国建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是肥东“巧”招回来的。


2020年4月,肥东县投资促进中心捕捉到一条信息: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大项目投资意向,招商人员旋即与之接洽,并上报肥东县主要领导。随即,肥东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拜访,并邀请到肥东实地考察。在了解肥东的区位优势和热情服务后,设计院最终确定投资肥东。


“巧”招的背后是肥东渴望强招商促发展的强烈诉求。“十三五”以来,肥东累计利用省外资金超900亿元、年均增长11%。2020年新签约重点项目71个,协议总投资约61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大项目23个。目前,重点在谈项目7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千亿元。


在“双招双引”上,肥东做对了什么?答案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选准项目是招商引资的第一环节,事关项目成败,因此精准定位产业成为肥东招商的出发点。围绕“新光大道”产业集群,肥东梳理四大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链条、重点企业、对接平台,编成《招商指南》,招哪些商、到哪些地方招商,一目了然。


解决了“招什么”后,便是“谁去招”。肥东形成了“‘一把手’亲上阵、一层抓一层”的生动局面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参加,重点项目从项目谋划、考察、洽谈到落户推进调度全程参与。


招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最关键的是“怎么招”。肥东并没有走过去招商拼政策、拼土地等老路,而是创新“双招双引”方式方法,走拼专业、拼方法、拼环境的新路。


所谓“拼专业”就是做到“又博又专”,既要提升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又发挥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等专业力量。


长临河科创小镇便是典型。依托合肥工投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继引入中科大光栅、国际生物医药港等项目入驻。


“拼方法”是备足招商工具箱,熟练使用金融工具、产业基金、海外并购等现代市场化招商方式,促进资金、技术、市场有效融合。


肥东组建了20亿元战新产业引导基金,出资2亿元参股省新材料基金,7000万元参股合肥战新产业发展基金等,拉动资金总规模近百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600多亿元,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实现了“钱能生钱”。在协鑫光伏组件项目中,肥东定增8亿元,拉动了50亿元的投资,目前浮盈已超2亿多元;赛赫智能、意大利NMS、日本武田制药等项目成功运用海外并购模式。


这其中,肥东善用平台的思维成事,发挥县域国资平台—合肥东部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作用,以国有资本撬动社会投资,取得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双赢成果,探索打造出县域国有资本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产投模式”。2020年,公司总资产达到467.85亿元,净资产103.05亿元,主体信用等级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委员会审定为AA+。


但肥东也不是所有大项目都投,而是坚持市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解决“敢不敢投”“钱投得安不安全”的难题。以武田制药项目为例,由长临河国际医药港的海森医药公司联合多家创投机构,尽调论证,最终成功引进。


“拼环境”就是完善保障机制,始终把优质服务和良好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形成了亲商、扶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现在肥东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未来打算把更多生产线迁过来。”沃普光电负责人江晓鹏说,正是看中肥东独特的生产要素和良好营商环境,企业才落户并扎根于此。


肥东的这一系列招商操作背后实质是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做事,用平台的思维成事,用改革的方法做事,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生动写照。


这种良好的“双招双引”氛围已在肥东形成,正为肥东“千亿雄心”积蓄起跳的澎湃力量。


冲击千亿!安徽这个县为什么能?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现代产业、平台载体、“双招双引”催生肥东当下的变化,并将持续推动肥东向高质量发展。但要从量的积累达到最终质的“蝶变”,成功实现“加快建设千亿县、挺进全国五十强、创建全国文明城”,还需寻求新的机遇与优势。


那么,机遇与优势在哪里?


对于县域经济体而言,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意味着经济能级迈上新台阶。


先从最直观的经济数字来看,肥东已具备冲击“建设千亿县、挺进五十强”的基础条件。2020年,肥东经济总量已达703.4亿元,居安徽省县域第2位,距离突破千亿仅有296.6亿元,是除肥西之外,安徽省最具实力冲击千亿的县域。


从长三角来看,肥东占有先机。目前,长三角拥有25个“千亿县”,占全国总数38个的66%。肥东排在长三角县域经济总量第33位,意味着将与7个县域展开直接竞争。


梳理2018至2020年“千亿县”扩容路线图可以发现,长三角成为孕育新晋“千亿县”的沃土,除2019年江西、2020年河北分别新增1个“千亿县”外,其他9个“千亿县”均来自长三角。其中,江苏2019年、2020年分别新增3个,浙江2019年新增2个、2020年新增1个。按照长三角每年3个的新增速度来推算,肥东将在2024年成为新晋“千亿县”


从全国新晋“千亿县”的变化轨迹来看,肥东冲击千亿步伐有迹可循。同是省会城市近郊型县域,2016年南昌县经济总量为666.71亿元,2019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27.8亿元,仅用时3年。


放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来看,2020年,肥东排在全国第67位,位次比2015年前进16位。以目前的上升势头,肥东有望在“十四五”内跻身“五十强”。


但肥东实现雄心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


首先是天时,肥东占据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利契机。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长”战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两圈”交集叠加区域,肥东可以直接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优先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通过嵌入式融合发展,成为长三角产业齿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下,肥东更是站上抢抓新兴产业的风口。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影响一个县域的发展格局,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由此,肥东“建设千亿县、挺进五十强”的目标,实质就看大项目、新项目落地的多少。随着中铁、晶科、成山、中建材、协鑫、中南高科、海辰药业、武田制药等“新光大道”产业重大项目落地,肥东将迎来一个产业快速增长的爆发期。


其次是地利,这是肥东最大的优势。从全省来看,肥东拥有全省羡慕的区位优势,既是省会东向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也是展示省会城市形象的“东大门”。


梳理发现,肥东是安徽省唯一同时具备高速、高铁、高架、地铁、水运、航空等多式联运体系的县域,特别是一个县域拥有两座高铁站、双地铁线,这在全省范围来看,具有唯一性。得天独厚交通区位优势,让肥东成为长三角、合肥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地,又成为合肥未来拓展市辖区的新城区。


关键是“人和”,肥东打造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凝聚了干群的强大合力。肥东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共同富裕作为县域治理的目标,把民生工程作为县域治理的具体载体,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迸发出充满活力的干事创业氛围。


这种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已在肥东牢牢树立,并在实干中增强了干部的专业“本事”和高强“本领”。这是肥东“加快建设千亿县、挺进全国五十强”的根本力量。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当新兴产业、平台载体、“双招双引”、大建设等要素汇聚到一起后,产生一股前所未有的动能。


可以说,肥东实现雄心,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肥东县   安徽   肥东   新光   多点   安徽省   合肥   美文   上海   载体   产业园   优势   产业   项目   全国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