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Original 陈建桥 新三届


作者简历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本文作者


陈建桥,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1957年出生于湖北汉川,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华中工学院力学系77级本科。毕业后公派赴日本留学,1988年获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鸟取大学工学部任副教授。1999年起任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教授。


原题

桐木湖畔

作者:陈建桥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与爹爹和堂弟合影,屋前种着美人蕉


桃花、燕子、耕牛、水塘、美人蕉;

荷叶、蜻蜓、大雁、炊烟、稻草堆。


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1)祖屋印象


马口镇北依汉水,南临白石湖,其地势宛如一匹躺在河边的骏马。岭上(马头)有一股清泉常年不断地从马口流出,当地百姓谓之“洗马口”。相传三国时关羽从荆州下汉阳,中途在此系马休息,“洗马口”因此改称 “系马口”,简称马口。


陈湾在桐木湖的西岸,分前后两个村落,与钱湾、胡湾、蒋湾、周湾等,同属马口镇窑新公社新庄大队,即现在的新庄村。村子前面和左边是一片农田,后面多为菜地。左边的一片农田紧挨着桐木湖。前面一大片农田之外,是一条东西向的连着蔡甸和马口的公路。周边有猫子山、高官山、燕子山、癞痢山、庙山。每年一开春,细枝嫩芽,桃红柳绿,漫山遍野都是翠绿的青草,五颜六色的小花点缀其中。桐木湖是沿岸村民的母亲湖,碧水、蓝天、野鸭、芦苇、青菱、荷叶、残荷、白雪,构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老家的祖屋是父亲的曾祖父留下来的,土墙平瓦,冬暖夏凉。两扇大门各装有一铁环,外出锁门时,将老式长铜锁穿过两铁环就可将门锁住。进门有个露天前庭,中间有口大水缸。老屋后面是一段二三十米长的环形土丘,约3米高、3米宽,上面长满树木和竹子。父亲回忆,早先,堂屋的檩子上悬掛着一块道光年间的大牌匾,下面有一神柜,柜门上写着: 春遊芳草地,夏尝绿荷池,秋飲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我四岁那年,破旧的老屋要拆了,在其前面约五十米的地方盖新的土砖房。爹爹(祖父)带着叔叔姑姑们,在留有稻茬的田里,拉着重重的石磙在上面碾压,使其平整结实,之后用专门的切砖器从田里切出土砖,竖起来摆成一排排晾干,挑运回来用于盖房。房子上梁那天有个简单的庆贺仪式,有人放鞭炮,有人在房梁上往下扔糖果和涂了红点的小馒头,周围看热闹的大人小孩一哄而上,争相接住或拾捡。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2)屋后的竹林


新建的土砖房位于全村的最南边一排,再前面就是队屋。屋门前视野开阔,可望见前方的一片农田和稍远处的公路。新屋窗前种有一大束美人蕉,红黄颜色的美人蕉默默地争鲜斗艳,花开花谢,年复一年。屋傍还种有桃树,桃花盛开时节,屋的外墙面像是被映成淡淡的粉红色。堂屋房梁上的燕子窝,每年都会迎来一双燕子,在这里,它们对旧窝进行加固翻新,之后专注地哺育下一代。


新屋也被屋后面的土丘环绕,土丘止于房屋的左前方。在其尽头与房屋之间,用一些石头和马口窑的旧陶器罐碎片(马口镇陶瓷业始于北宋年间,有1000余年历史)围成围栏,里面空地即为自家菜园。土丘上有树有竹林,有时爬上去玩,向后望可看见远处的山丘及湖水。夏天拿个小凳子上去乘凉,有时也端着碗爬到上面吃午饭。竹子可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如:菜篮子、筛子、筲箕(在铁锅里做米饭时,米煮到一定火候,就用筲箕压在半熟的米饭上面,筲箕上面的米汤用舀子舀出,之后用小火将米饭闷熟)、簸箕(用于分离谷物或豆子中的较轻的外壳等杂物)等。村里其他人家需要用竹子,也会让他们砍一些拿走。再后来,到了1970年代末,在原来地基上,二叔和幺叔两家并排盖了红砖瓦房。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3)天上的星星亮闪闪


在老家生活期间,我跟爹爹睡的是一个拖柜,在贮存谷物的大容器(拖柜)上面,搁上板子,就变成床了。有时,听到床板下有老鼠啃食谷物的声音,就让猫咪守在一边,然后揭开床板,让其捕捉。爹爹早起上工穿衣时,衣角扫在我的脸上,有点凉凉的感觉。隔一段时间,爹爹就会早早地起床,踏着星光去赶集。


有一次我醒来时,爹爹从集上回来,带回来了几头小猪仔,我看见后有点兴奋,想象着以后将它们喂养大的情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吃不饱饭,最困难时吃过糠菜粑粑,吞咽时有点扎喉咙的感觉。那时我跟爹爹说,长大了我要赚很多的钱,买一屋子的米,让全家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爹爹听了笑眯眯的……爹爹在湾里辈分较高,过年时,爹爹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接受一拨一拨后生上门磕头拜年。


桐木湖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幺叔有次在湖里罩了一条十多斤重的草鱼,给家人带来很大惊喜。这条鱼冲破了好几人的罩子,最后被幺叔抓到。家里的生活用水是取自清澈的湖水,爹爹时常在湖里挖藕、抽藕毡、打猪草,二娘将荷叶摊在锅里炕出来的米粑粑,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夏夜,在屋外躺在竹床上乘凉,小姑教我们认天上的星星,一边为我们扇扇子,一边讲“梁山伯祝英台”、"西游记"、"秦香莲"等故事。许多个夜晚,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不知不觉地在故事声中进入梦乡。


后来过年回老家,有时坐汽车、有时骑自行车。坐车都是在公路旁的新庄小学下车。往往一下车,就看见叔叔他们在家门前朝公路这边张望,而弟弟妹妹们则沿着田埂小路向我们跑过来。爸爸带给爹爹一些烟酒,也给叔叔家带一些礼物。一家人吃饭谈家常,是最开心的时刻。爹爹柴火灶煨的鸡汤,美味无比,二娘做的米酒,津甜可口。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童年的玩伴长明


4)童年无忧


夏天,在堂屋的竹床上午睡,竹床挨着内墙,墙面被报纸糊满。面对墙时,报纸上的新闻小字自然就映入眼中(走资派王*重、张*学如何如何…),日复一日地躺着读报,还就猜出和认识了一些未学过的字。房顶处,房檩穿墙过的地方有大大小小的空隙,太阳光射进来,在堂屋的地面或墙上映照出大大小小的光亮椭圆点(日头晃子)。看日头晃子走到什么位置,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时辰了。有时与幺叔攀比,日头晃子到了某某地方了,你还不起来。


隔壁人家是好朋友长明的家。


夏天吃饭时,我们约着端个小凳子,坐在两家之间的过道一起吃,相互交换一点自家的菜。长明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立过战功,后转业到汉川工商局。


在马口新庄小学读书时,沈邦义校长教珠算课,考试时学生一个个拿着算盘,依次被叫到老师跟前,当场出题和考试,我得了满分,老师很满意。沈老师后来在我家大人面前夸过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沿途的房屋外墙上都写着毛主席语录。其中有一条是: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那时不理解,“而且”是什么?为什么比"读书"比"使用"还重要?日复一日,看见这语录,就一次次地在心底升起这个疑团。


大姑妈家离得不太远,步行约半小时。在窑新集穿过公路,走过一片低洼的农田,再上坡就到了吴家湾的有石磙的稻场。小时候,每年过年都会去大姑妈家拜年,与他们家孩子一起玩,大姑父张罗着拿出麻糖花生给我们吃,有时也考考我们简单的算术题,或汉字听写。


二叔转业后在鄂航工作,有次他们的船停靠在马口港,我在船上住了二晩,看他们将抓鱼的竹笼子沉放汉江,几个小时后笼子里就多了几条黄鳝鱼。


队屋前面是稻场。在大大小小的稻草堆边,我们在此玩捉迷藏。出工收工时,队屋仓库里的农资器具搬进搬出,牛棚里的黄牛水牛牵回牵走。队屋一侧的会计房里,计账的算盘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晚上或农闲时,人们聚集在队屋谈天、下棋、打牌。


有一次傍晚时分,在桐木湖边发现一狗獾,众人将其围捕,随即就在队屋前架起大锅炖了起来。炖好之后,有人向着村子大声吆喝:各家各户,拿碗来分狗肉汤啦。


春天,在田里跟在犁耙后面捉泥鳅;炎炎夏日,举着竹笤帚在屋外拍蜻蜓,顾不上一脸的黑汗;秋天,在田里捡拾收割时漏下的稻穗;冬天,约着小伙伴将垂在树枝下或屋檐下的冰柱子敲断,含在嘴里尝一下是什么味道……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5)乡情何处存放


被开发的大潮裹挟,陈湾以及桐木湖沿岸的其它村子将不复存在,农田已被圈进施工区域。故乡的土地,儿时的伙伴,住过的老屋,和曾有的时光,以后该向何处找寻?


最近一次回老家,站在祠堂前已废弃多年的稻场上,眺望四周,回想往日在队屋前面排队,分粮食或其他农作物的热闹场景,回忆稻场下面一望无边的油菜花、天上大雁排成行的画面,以及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弹玻璃珠、跳房子、绰纸牌、抽陀螺、滚铁环。一切仿佛触手可及,又是那么遥远。回忆中,童年伙伴的眼睛个个清澈明亮,但脸庞轮廓却分辨不清。在故乡蓝天下的生活点滴,模糊的、稚嫩的、倔强的、无邪的、欢快的、迷茫的,每个片断都是珍贵的记忆。


陈建桥:乡情何处存放,最遥远的过去最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汉川   新庄   筲箕   美人蕉   桐木   土丘   铁环   堂屋   屋前   日头   爹爹   乡情   田里   农田   美文   燕子   公路   陈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