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山的保姆校长

Original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扎根大山的保姆校长

▲ 庄桂淦校长在爱心图书室看孩子们上阅读课(9月1日摄) 董昕摄

孩子们上床睡觉了,自己办公室还亮着灯,11点巡夜一次,凌晨2点再巡一次……周而复始,只要孩子们在校,庄桂淦就像一位操心的保姆,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

“我们负责教导孩子,上百个家庭就能出去安心务工。”

对于接班人,庄桂淦的要求是,至少要有两个“心”:扎根村小的决心和为孩子付出的爱心


扎根大山的保姆校长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邓倩倩 陈弘毅 赵雪彤

  秋风吹过,教学楼旁的翠竹被“拍”得沙沙作响。在庄桂淦听来,像是为努力学习的158位孩子加油鼓劲。

  眼前这所闽北山区深处的学校,他守了几十年,甚至放弃出国继承家业的机会,也要为大山孩子撑起一片天。

  庄桂淦,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校长。17岁那年,他响应“上山下乡”号召,从沿海侨乡到闽北贫困山区支教。而今64岁的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山村里的留守儿童,“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能一直干下去”。

  47年过去,一棵棵翠竹笔直高耸。在“保姆校长”庄桂淦的守护下,近2000名留守儿童在此成长,奔向大山外的世界。

,时长02:27

▲ 在这里,孩子们把山区村小当成家


条件有限爱无限


  开学第一天,一个佝偻的身影天未亮就出现在校园,清扫操场,迎接新来和陆续回归的孩子。

  西津畲族小学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西津村,是当地唯一的村级寄宿制小学。校舍坐落于大山深处,周边乡镇不少家长都希望将孩子送来。

  “今年床位的数量容得下新生吗?伙食怎么安排?”庄桂淦思量着。大到招生,小到孩子起居,都是这位校长给自己加码的职责。

  只有孩子们回来了,他“空落落的心才被填满”。但他也担心孩子太多,“今年又多出60多个孩子,很想接纳,但实在没地方住了”。

  原来孩子能收则收,但如今条件所限,西津畲族小学有了新的特殊门槛:谁家更困难,就先接纳谁。

  学校所处的石屯镇外出务工人口多,留在当地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目前,全校有158位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寄宿生有83位,有的来自贫困家庭,有的来自单亲或失去双亲的家庭。

  “他们对外界敏感,时常感到无助。”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和关爱的眼神,庄桂淦下决心陪伴学生成长,甚至给刚入学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喂饭、洗澡、擦屁股。

  为更好照顾孩子,庄桂淦将家安在了学校。他平日负责教劳动课和思想品德课。课后,庄桂淦组织学生排队打饭,学生吃完了,自己还没有端起饭碗;安排值班老师为学生辅导晚自习后,自己免费帮学生继续补习;孩子们上床睡觉了,自己办公室还亮着灯,11点巡夜一次,凌晨2点再巡一次……周而复始,只要孩子们在校,庄桂淦就像一位操心的保姆,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

  “我们负责教导孩子,上百个家庭就能出去安心务工。”望着不远处一直支持自己的妻子梁纯爱,庄桂淦说。

  学生半夜发烧,他们背着孩子,沿着漆黑山路摸到诊所;学生因为思念亲人哭泣,或被同学无心之语触及敏感之处,他们耐心安抚;学生寒暑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他们陪着孩子……朝夕相处中,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庄校长夫妇“校长爷爷”和“梁奶奶”。

  他们共同守护西津畲族小学,用爱填补孩子内心空白。


“有庄校长夫妇在,我们放心”


  1989年,庄桂淦被任命为西津畲族小学校长。刚接手时,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是一所出名的薄弱校。“课桌椅、宿舍楼、操场都没有,用了几十年的厕所又脏又臭,还有倒塌风险。”庄桂淦记得,当时学生喝水都成问题。

  为了改变学校状况,他尽力争取教育拨款,并发动社会人士集资办学,筹集到不少资金。在庄桂淦努力下,小学焕然一新,教学楼得到了维修,打好了水井,铺了水泥路,新建了操场和厕所。

  2003年,撤点并校的消息传来,不少村级教学点都要取消。庄桂淦急了:撤了学校,哪里能接收这些困难学生?

  庄桂淦四处争取,终于在2004年把西津畲族小学办成了寄宿学校。因缺少人手,已经退休的妻子梁纯爱被丈夫拉来当专业保姆,无偿照顾留守儿童。

  “办寄宿校比想象中难太多了。”梁纯爱回忆,最初几年,他们照顾留守儿童的消息传出,不断有困难家庭的家长将孩子送来,寄宿生的数量从几个一下增加到70多个。手洗孩子衣服,准备孩子伙食,不免心力交瘁。

  后来,学校聘请了三名后勤人员协助,但庄桂淦夫妇依旧对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事必躬亲。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庄桂淦和妻子不敢马虎。此外,虽然加盖了两层的宿舍楼,床位仍供不应求。庄桂淦和妻子就腾出自己的小房间,和孩子们挤在一起睡。

  每次家长们来学校,总拉着庄桂淦的手表达感谢。有的孩子跟着在外务工的家长辗转多所学校又回来了,也有的留守儿童从全寄宿制私立校转学到这里。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余福强说:“有庄校长夫妇在,我们放心。”

  今年夏天,学校又换新颜,教室安装上电子白板。政和县教育局对接社会力量捐建塑胶操场,一家爱心企业还捐献了一间图书室。


把爱和希望传承下去


  勤勤恳恳耕耘,一晃大半辈子。

  当年,从福清市到政和县“上山下乡”的共有18人。如今,只有庄桂淦还在坚守。

  早有机会离开,但他选择留下。

  1982年,在印尼的父母叫庄桂淦去国外定居,帮忙打理生意,他没有走;40岁那年,乡镇中心小学请他去当校长,他没有走;2017年退休之后,他担心没有人接班照顾孩子们,依然没有走……

  “我舍不得走,只要身体可以,能为孩子们做多少就做多少。”庄桂淦说:“本来没有条件办成这样的学校,多亏了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更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庄校长夫妇也有亏欠。女儿成家后,他们看望的次数屈指可数。梁纯爱说:“这辈子遗憾没能好好照顾女儿。”庄桂淦安慰妻子:“有这么多学生把我们当亲人,还不够我们骄傲和幸福吗?”

  女儿继承了他们的志向,在福清中学当一名老师。高考报志愿时,庄校长夫妇劝女儿:“你爸妈当一辈子乡村老师,虽然清贫一点,但是能育才,对社会和国家有好处。”最后,女儿报考了师范类大学。

  “这些年来,近2000名留守儿童从这里毕业。”政和县教育局局长吴继良说,当地留守儿童约占中小学生总数的10%。如何让他们就近上学得到保障,事关孩子们身心健康,“希望山村学校有更多像庄校长这样的老师投身教育”。

  “把教育事业进行到底,把爱传承下去,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这是已过退休年龄的庄桂淦如今的心愿。

  他说,未来尽可能为学校打下更好基础,把对教育的热情传递下去。对于接班人,庄桂淦的要求是,至少要有两个“心”:扎根村小的决心和为孩子付出的爱心。这样自己才能安心。

  这些年最令他欣慰的是,学校走出的孩子,后来成为老师、军人、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常常会一批一批回来看他们,给在校孩子分享大山外的世界。

  庄桂淦说,孩子能感受到爱和希望,再把这份爱和希望传承下去,“我们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这辈子就值得”。LW


刊于《瞭望》2021年第38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政和县   畲族   南平市   保姆   校长   美文   操场   夫妇   爱心   妻子   女儿   儿童   孩子   小学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