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莫言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后来我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


现在完全不行了。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


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有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


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


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


我好恼怒!


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几天后,他将《三家巷》扔给我,说:赶快还了去,这书流氓极了!


我当然不会听他的。


我怀着甜蜜的忧伤读《三家巷》,为书里那些小儿女的纯真爱情而痴迷陶醉。


旧广州的水汽市声扑面而来,在耳际鼻畔缭绕。


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


当我读到区桃在沙面游行被流弹打死时,趴在麦秸草上低声抽泣起来。我心中那个难过,那种悲痛,难以用语言形容。


那时我大概九岁吧?


六岁上学,念到三年级的时候。


看完《三家巷》,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怅然若失,无心听课,眼前老是晃动着美丽少女区桃的影子,手不由己地在语文课本的空白处,写满了区桃。


班里的干部发现了,当众羞辱我,骂我是大流氓,并且向班主任老师告发,老师批评我思想不健康。


几十年后,我第一次到广州,串遍大街小巷想找区桃,可到头来连个胡杏都没碰到。


我问广州的朋友,区桃哪里去了?朋友说:区桃们白天睡觉,夜里才出来活动。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读罢《三家巷》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


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


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官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实在是让我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


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影剧照


从冬妮娅向保尔真诚道歉那一刻起,童年的小门关闭,青春的大门猛然敞开了。


一个美丽的、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我想,如果冬妮娅不向保尔道歉呢?


如果冬妮娅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子痛骂穷小子呢?


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没有了。


一个高贵的人并不意识到自己的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高贵的人能因自己的过失向比自己低贱的人道歉是多么可贵。


我与保尔一样,也是在冬妮娅道歉那一刻爱上了她。


说爱还早了点,但起码是心中充满了对她的好感,阶级的壁垒在悄然地瓦解。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剧照


我是三十多年前读的这本书,之后再没翻过,但一切都在眼前,连一个细节都没忘记。


保尔和冬妮娅最终还是分道扬镳,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各奔了前程。


当年读到这里时,我心里那种滋味难以说清。


后来在筑路工地上相见,但昔日的恋人之间竖起了黑暗的墙。


但也不能说保尔不对,冬妮娅即使嫁给了保尔,也注定不会幸福,因为这两个人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保尔后来又跟那个共青团干部丽达恋爱。


这是革命时期的爱情,尽管也有感人之处,但比起与冬妮娅的初恋,缺少了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最后,倒霉透顶的保尔与那个苍白的达雅结了婚。


这桩婚事连一点点浪漫情调也没有。


看到此处,保尔的形象在我童年的心目中就暗淡无光了。


莫言:我小时候都读什么书?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文章摘自我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儒林外史   保尔   麦秸   草垛   牛棚   马蜂窝   闲书   猪圈   广州   美文   高贵   童年   小时候   眼前   样子   下午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