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风采|她逢人就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编者:这是多么感人、珍贵的夫妻情分!从退伍军人李栋身上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军人的品质!多年的不离不弃只为一个似乎不可能再像一个正常人生活的妻子。李栋所做的一切就是当今社会最难得、值得人民崇尚、无私奉献的一个精神楷模!正如李栋患病妻子所简短的一句话:“我的退伍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老兵风采|她逢人就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作者: 雒督元 整理:尹娟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在陕西省荣复军人第一医院住院部楼下,一部用加长面包车改装的“房车”,吸引了众多荣军老兵的围观。“房车”后面的空地上,一位貌若四十的女士,坐着轮椅,趴在特制的饭桌上正用晚餐。油饼就着饭碗里的炒虹豆,两个果盘里,分别放着黄瓜段,蜜桃、黄李、苹果。女士的丈夫,把一段削了皮的黄瓜递了过去。当众人嘘长问短之际,女士操着脑梗后遗症患者特有的音调,说了不长不短的一串话。我仔细辩别后问她:“你是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对吧。”她笑得很甜,啊、啊了两声,使劲地点了点头。也许是她赞赏我听懂了她的“话”,对着我笑了好一会。她丈夫也笑了,说:“她经常逢人就说这句话。”

老兵风采|她逢人就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他们被分诊到三楼内二科住院疗养。第二天下午,我专程去拜访他们,很想知道这对夫妻不同凡响的生活经历。找到十四病室,加二十七床及病房空空如也。我以为他们去六楼康复科做理疗,赶上去后还是不见人。院子找找吧,肯定锻炼去了,约个时间,“采访采访”他们。又扑了空,悻悻回三楼,从内二科大门远远望去,女士正扶着助行器,从过道的尽头返来。我急忙上前相扶。听到招呼声,他丈夫从十三病室出来说:“不用扶,让她慢慢走。”看着她满面笑容,迈着坚毅的脚步蹒跚着走到加二十五病床,我的心中充满欣慰和高兴。丈夫给她固定好轮椅,端来小凳子垫在脚下,给颈部、腰部、腿部安放好理疗仪,在进行康复理疗的间隙,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这位妻子的丈夫名叫李栋,陕西省凤翔县陈村镇紫荊村四组人,一九五五年生。一九七四年,李栋应征入伍,在新疆军区陸军五师汽车营一连服役,任汽车驾驶员。因工作积极,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连、营嘉奖,实现了一年入团、两年入党的政治进步。一九七六年六月至十月,奉命调往马兰核试验基地,参加“7601”演习(原子条件下步兵进攻战术演练)。九月九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他们更是高度警惕,紧握钢枪,随时准备应对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挑衅。九月十八日毛主席追悼会隆重召开,七天后,九月二十五日“我国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二十六日全国各大报纸头条庄严宣布了这一消息。在这次试验中,李栋和战友们一道,圆满完成了演习的各项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妻子周爱会,一九五八年生,陈村镇料地村二组人。经人介绍,他们一九七六年订婚,一九七九年结婚。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两个女儿出生,一九八九年儿子出生。李栋服役十年后,于一九八四年退伍。开始,他帮人开车跑货运三年,后与朋友张志贤合营货车两年。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积累了丰富的货运经验后,又开始自营货车。经多方努力,二零零零年购买客车,在宝运司凤翔汽车站参营跑客运,初中文化的妻子跟车售票服务,一对年富力强的中年夫妇,小家庭光景过得红红火火。

老兵风采|她逢人就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二零一一年四月份的一天,李栋和妻子周爱会照例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去西安城西客运站赶点拉客。发车前,周爱会感到头疼不舒服,李栋就让她回住处休息,独自驾车西行,返回凤翔彪角镇。周爱会望着丈夫出站上路,便准备回住处休息。但只觉得一阵头晕头疼,接着便失去了知觉,昏倒在了客运站。在几位好心朋友的帮助下,周爱会被就近送往西关“中航医院”,经查系颅内出血,需及时开颅救治。接到朋友电话,李栋正在运行途中,因为客运的性质,不可能停运而耽误旅客行程。他及时电话告诉在西安务工的二女儿赶往中航医院,照顾母亲的治疗。当天下午,医生为周爱会做了开颅手术,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七天。在会诊复查中,发现颅内出现感染。医生建议李栋把妻子转往条件优越的唐都医院治疗。唐都医院的医生做了详细检查后告诉李栋,由于出血量、部位和感染程度以及脑组织损伤程度,施行二次手术的后果,即使手术成功,患者也将成为植物人,如果病情、体质有所变化,患者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医生让李栋作出选择时,周爱会二哥也在场,医生的意思是再也明白不过了。他能听懂,更能听出医生对一个农民家庭的考虑。周爱会兄妹五人,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中间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她二哥对妹妹的亲情,他妹妹在年迈的父母心中的地位,他是感受深同的。但医生的话,是没有任何余地的。他忍着巨大的悲痛,让李拣以顾家庭为前提,果断拿定主意。李栋心如刀绞,夫妻恩爱三十二年,当兵服役时,妻子照料孩子,照顾父母,参加农业劳动,包揽家庭事务,以一己之力使全家人和睦生活,其乐融融。难道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能扔下她不管吗!作为退伍军人,保国安民是天职,如今连自己的亲人都要轻言放弃,还算什么退役军人,三等功臣。李栋当即立断,施行手术,不惜代价,不考虑后果,全力救人。李拣的言行,让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令周爱会二哥激动得泪流满面。


正当李栋认真讲述,我细心聆听他当时决定妻子性命的选择时,身后做理疗的周爱会不停地发出啊啊声,先以为是配合讲述情节,回眸一望,只见她已经哭成了泪人儿。我忙说冒失了,没有注意谈话场合。李栋和妻子赶忙摇手表示:不在意的,不在意的。接下来,我们三人噙着闪闪欲滴的泪花。讲述、听完了以后发生的故事。


二次开颅手术时,医生们胆重心细,因为他们有家属无限信任的精神支持。手术取得了成功,周爱会的性命保住了。由于脑组织感染损伤严重,身上插了十几根输液、输血、输气、鼻饲、监测的管线。术后十五天,周爱会一直处在昏迷中。政策性住院时间已到,李栋只得把妻子转往宝鸡“三陆医院”治疗。赶到宝鸡后,因事先没有取得联系,没有预留床位而住不进去。李栋只得把妻子转回凤翔县医院治疗。在凤翔县医院,除了挂吊针、输氧,还是挂吊针、输氧,当天药液已送到病床,前一天的吊针还没有输完。在凤翔县医院治疗八天,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出现。李栋持凤翔县医院的转诊单进入宝鸡“三陸医院”治疗。经过再次检查,对症用药,坚持挂针、吸痰、监测。在“三陸医院”治疗十五天,按政策性规定出院,回家治疗休养。由于丧失意识,周爱会嘴巴张不开,进食喝水都得靠针管注入。李栋还学会了鼻饲技巧,尽量让妻子多增加营养。为了全身心照顾妻子,李栋卖掉了客车,买来轮椅、汽垫床、中频治疗仪、颈椎治疗仪、手指按摩器、站床、益尔健起坐器、磁疗仪、电疗仪、高电位治疗仪、空气压力治疗仪、助行器、上下肢自控电控训练器等康复训练器材,还自己设计制造了几套康复设备,有些还达到了一物多用的效果,根据需要,及时施用。术后妻子处于植物人状态。为了唤醒意识,锻炼身体,先从练习走步开始。看似极其简单的走步,对这时的周爱会来说,却需要四个人的帮助。李栋叫来两个娃他舅和邻居一起帮忙训练。李栋抱着身后,两个娃他舅搀着两只胳膊,邻居拉着拴在脚腕上的两根绳索,帮助周爱会挪步、迈步、走步。一帮一扶一练,所需毅力、耐力、功力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李栋自身也患有多种疾病。在“7601”演习中,李栋开车帮空降兵收伞并把人员一同转往基地安全地带。按理说每人只能在核爆地区跑一趟,因他技术好,跑得快,领导安排他跑了两趟。正准备脱卸防化服装休息时,又遇检查善后工作的丁副师长小车抛锚在核爆中心地段,他又开车接应一趟。后来他大病一场,肺部大咯血,虽经新疆军区总医院治愈,从此身体一直很虚弱。退伍后多年开车,职业病前列腺增生严重。长期抱着妻子练学步,使得腹膜变薄,以至挣破了腹膜,形成右腹斜疝。住院治愈后,继续抱着妻子练学步。久卧病床的患者,最怕褥疮。李栋为妻子换了一个又一个汽垫床,直到花了一万八千元从山东买回了可调节可转换姿态汽垫床,才彻底化解了产生褥疮的风险。


李栋和家人的百般照料,周爱会的病情未见丁点好转迹象,而开颅手术后的并发症却接踵而来。一段时间,患者脑袋右侧忽然长出一个比鸡蛋还大的包,据有经验的亲戚提醒,可能是术后并发症之一的脑积水。李栋又送妻子再次去宝鸡“三陸医院”检查治疗。确诊就是术后脑积水,进行了第三次开颅手术,排除积水并安装了脑积水自动排泄泵。在治疗脑积水期间,根据医生建议,应李栋再三请求,还给周爱会做了干细胞移植,以增强患者体质。所有的辛苦照料,所做的康复努力,所投资的累累爱心,会达到什么效果,所有人都是一往迷茫。但李栋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与妻子同甘苦、共命运,不论费多大的艰难,不但要把妻子救活来,还要把妻子救醒来。


功能锻炼、肌体恢复,是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他照顾妻子的生活,吃喝拉撒,穿脱洗漱,周到热心无怨悔。对妻子的护理,更是无微不至。翻身、擦澡、热敷、针灸、按摩、使用各种理疗仪器,从干中学,学中干。由不懂到会用,由普通到熟练。他豁出命来,要用后半生的心血帮妻子共度后半生。在下肢运动锻炼中,有时找不到帮忙人员,李栋就一人抱着妻子练。患者没有意识,颈部是软的,脑袋耷拉来耷拉去,他就给妻子戴好颈椎支撑器。他把妻子抱到地上,妻子不知道迈步,他就用自己的脚拨动妻子迈步,稍有闪失,两人跌倒,就会釀成大错。李栋用尽全力,抱着妻子一步一步锻炼,往往三五十步下来,就累得汗流浃背。根据医生建议,李栋抱着妻子练步的强度必须逐步增加。他就腾出通风透光好、门外景色亮、能遮风避雨、宽敞平整的大门巷道,作为锻炼场地。还在墙壁上绷了一道铁丝,上面串着五十个饮料瓶盖,每练步一圈,就把瓶盖往后移动一个,便于记数。有一次移动瓶盖时,李栋抱着妻子的胳膊稍微松了点劲,周爱会打了个趔趄,就这一闪,忽然听见妻子身上发出轻微的“喀嚓”声,随后就瘫到了地下扶不起来。


李栋及时送妻子去宝鸡市中心医院,经拍片检查,左腿股骨颈骨折。医生让“换骨治疗”,已经饱受缺钱折磨的李栋请求医生“保守治疗”,最终方案是“三颗螺钉固定治疗”。术中发现,病程、营养方面的影响,骨质疏松、骨头太小无法使用三颗钉固定,只用两颗钉做了处置。妻子自从患病卧床,时不时出现严重便秘,需送医院处理。叫出租车之前,必须先请两人帮忙,司机也得动手帮衬,患者才能坐上车。到医院后,还得请司机和别人帮忙才能送往病室。久而久之,出租车司机都怕了李栋这个“上帝”,避而远之。


为给妻子送诊,李栋顾不得脸面,求婆婆告奶奶,甚至低三下四,求人帮忙。有时请来第一个帮忙的朋友,再去请第二个人帮忙时,待忙完手头活路,延时稍长,第一个帮忙的朋友又因事忙他的去了,真叫李栋异常无奈,欲哭无泪。挫折,更加坚定了李栋早日治愈爱妻疾病的信念。他于二零一二年,再上“三陸医院”,为周爱会作了颅骨修补手术,把钛护板以八颗螺钉稳稳地加固在颅骨创面上。他甚至默默地保佑,但愿这是最后一次来“三陸”,也愿是爱妻康复的开端。此后,还真是爱心融化了坚冰,冥冥苍天睁开了眼睛。李栋从他日复一日的体贴照顾中,已经微微感到了爱妻有了丝丝好转的迹象。他抱着妻子练步时,似乎妻子在拼尽全力产生细微的动能,被动挪移的脚步也似乎能够随意配合那么一点点。这使李栋看到了久盼的曙光,他的胜利感倍增,急切感愈烈。


为护送妻子治病,李栋多方筹钱买了一辆加长面包车,按需装备,用作护送妻子急诊(如便秘治疗等)或者临时住宿的“房车”。在李栋的倾心呵护下,几年之后,奇迹终于出现了,周爱会能够睁眼瞅物,对周围的人物和景色慢慢产生了追踪现象。李栋和孩子们、亲友们有意加强了与周爱会的语言交流,使她在一片关爱中再迈新步。接着一年的努力,周爱会能够点头称是,摇头否认了。再经一年的康复,周爱会可以坐住,可以搀扶着迈步了。又经过一年的锻炼,周爱会呀呀试语,张口吃喝。她的健康状况一月更比一月好,一年更比一年强。下一步能迈腿,能吃饭,能起卧,便成了李栋梦寐以求的目标。


二零一六年五月六日早晨,李栋像往常一样,给周爱会穿好衣服,扶上轮椅,在村口溜了几圈。回到家中,他照例为坐在轮椅上的妻子打开电视,调到央视十二套《法制》栏目,让她观看“再婚老人要离婚”的重播节目。自己忙于收拾房间,准备做早饭。期间,李栋隐隐听到画外音:徐州某老太瘫痪在床,医生说打一针五百多元的特效药,就能有明显的起色,但老伴嫌贵不给施打……李栋赶忙跑到电视前,追寻是哪个医院?在哪个地方?打的是什么针?然而,留给他的是模糊的记忆,难舍的药剂和不尽的遗憾。究竟是什么特效药?怎样才能买到疗效如此神奇的良药,从此刻在李栋心坎。当年少有智能手机,电脑使用还不普遍,更不知道求助于新闻媒体。李栋心中盘算着大海捞针,亲临徐州寻访名医名药的计划。


二零一七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爱心开了花,功夫没枉费。周爱会病情的明显好转,使亲朋乡邻无比震撼和喜悦。李栋更是乐不可支,他决心用自己的爱心给妻子最大的关爱。他做好一切准备后,驾驶“房车”,拉着爱人,踏上了漫长迷茫的“遍访名医,求药救妻”的征程。出潼关,经河南,过安徽,李栋来到了徐州。他找到徐州市公安局,说明来意,凭着零碎的记忆,请求帮忙查这位“徐州瘫痪老太”,被以涉及隐私而拒之门外。在公安局门外围观李栋壮举的人群中,一位阿姨告诉了她老伴在“徐州二院”治好脑梗的医生杨新新。李栋费了不少周折找到这位医生,询问病情后医生告诉他,病情不一样。要想治疗周爱会的疾病,全国各地治疗方案和所用药品都是相同的。建议他还是回家治疗,医疗费用比较低廉一些。李栋不甘心,第二天找到徐州电视台,请求帮忙联系那位“徐州老太”。凭着准确的时间记忆,电视台工作人员查到了调解此案的法院。李栋即刻驱车赶往徐州市鼓楼区法院,好不容易联系到当年办案的王法官。王法官提供了“徐州老太”的女儿电话。经电话联系,李栋终于找到了“徐州一院”那位医生。经交流方知,“徐州老太”患的是骨质疏松型瘫痪,一针见效的“神药”是专治此类病症的。医生送给李栋的治疗方案与“徐州二院”完全一致。这位被李栋感动了的医生,发挥了他的“特权”,在挂号单上签了字给李栋退回了两元钱的挂号费。


治疗方案明确了,李栋的又一次努力到位了。下一步怎么办,李栋又做出了关爱妻子的重大决定:既然迈出了家门,不妨遍游江南,让他陪着妻子风风光光走一趟。

老兵风采|她逢人就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李栋驾驶“房车”,游览了徐州,再沿连霍高速行至东端连云港,又游览了苏州。妻子很少见着海洋,李栋就驾车沿海驶往上海。推着妻子游览了金融大厦、东方明珠塔等景点,又向浙江进发。转杭州,游西湖,看断桥,经福建,下广东,去海南,从天崖海角到桂林山水,穿贵州,又进入云南的西双版纳,留下了美好的人生足迹。返程从重庆、四川,一路游到汉中,历经两月多时间于夏收前赶回了家乡。

又是四年过去了。在李栋的精心照顾和医治下,如今周爱会不但能扶着助行器练步,能自己进食,还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她甚至能够回忆往事,对李栋及子女为她治病“花了一百万”耿耿于怀。在我同她俩谈话中,她让我坐坐她的健身椅,说是舒服,说是“宝座”。她还邀请我有时间“过来说说话”,或“打上饭来一起吃”。多么伟大的退伍兵丈夫李栋!多么可爱的死里逃生的“好军嫂”周爱会!二零一四年八月李栋被凤翔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

(作者原铁道兵五师)

老兵风采|她逢人就说:“我的退伍兵丈夫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责任编辑:梦醒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凤翔县   宝鸡   脑积水   退伍兵   丈夫   徐州   房车   天底下   轮椅   老太   术后   美文   病情   患者   妻子   手术   风采   医生   医院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