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岗:军中物语之望远镜

军中物语

文/李耀岗


相见不如怀念,离开了,走远了,往往才肯把过去的一些细节一一翻捡出来。好像那是一个个寄托,浸满了汗水和泪水的寄托,散发着属于当兵人的奇异的味道。

许多老战友,尽管已经解甲归田,远离军营,但对军中使用过的物品倍感亲切,这种亲切感体现在无时不在回忆之中、怀想之中。

当他们提起某件军品,一只缸子、一条腰带、一把工兵锹,或者一只马扎、一个水壶,似乎上打开了一道记忆的闸门,马上就有说不完的故事,和着眼泪和回味,一起飞舞,一起诉说,一起绿染天涯。

所以,下面这些军品故事,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是一个记录者,这是我们共同的回忆。我姑且称之为——军中物语。


李耀岗:军中物语之望远镜

图片来源:360图片


一部望远镜能够望多远


冯小刚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运用了独特的圆形遮罩画面,讲述农妇李雪莲的遭遇。以圆形画面构图的影片实属罕见,银幕上的圆形遮罩似乎像一条寻觅的通道,一只“窥视”眼睛,一孔世相的窗口,使人印象深刻。无疑,这个圆形遮罩是夺人眼球的,是吸引人的,是给人一种参与愿望的,也是给人无限联想的,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是围观群众的一员,把想象的目光集聚在圆框之内。银幕上这一幕幕的圆形遮罩,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那些战争题材影片,每当剧情中敌我双方指挥员举目观察时,银幕上便呈现出经过遮罩的经典的双圆形拼接画面。尤其在激战正酣的战场上,镜头切换出来的圆形双筒画面的是一幅幅突然安静下来的画风,突然间就没有了枪炮的呼啸、惨烈的呼叫,没有喧哗,没有争吵,只有默片一般的悄无声息,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屏住气息,透过光学镜片细心观察。

李耀岗:军中物语之望远镜

图片来源:360图片

那是望远镜啊!

望远镜真是个好东西,透过它远方的秘密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远处的敌情、诡秘的行动、敌方的态势、潜伏的兵力、被观察者的隐秘……你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只是声音太慢没有同步传过来。也许就在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望远镜,多亏了望远镜,让目力不及的人有了“千里眼”,悄无声息地参与到远距离上发生的事情中却不为人察觉。要是拥有一架军用望远镜该有多好。尽管我的这点小愿望距离伽利略发明出来望远镜已过了快四百年,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它至少拓展了人类的生理极限。我渴望拥有的是一架真正的军用望远镜,而且是目镜上有十字线分划测距的那种。我始终觉得军用望远镜是很男人的东西,战场上胸前挂望远镜的一般都是最高指挥员,军用望远镜似乎既象征着一种身份,标志着权力和责任,又像一柄利刃把敌人剥得体无完肤,无处躲藏,一切都逃脱不了望远镜后面那双雪亮睿智的眼睛。

我对望远镜的追逐是从自己制作开始的。科普类杂志上有详细的制作流程,主要材料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无处可寻,便用老花镜片和近视镜片代替,因此还偷偷拆了奶奶的花镜,至今仍有歉意,但却再也无法弥补。也许当时用自制望远镜拉近了远处的景物时,一刹那的兴奋早已淹没了内心的不安,望眼欲穿的渴望遮蔽了忘乎所以后的内疚,要是能拥有一架真正的军用望远镜该多好。望远镜虽然有点让人着魔,但我却对普通的玩具类望远镜不屑一顾,那种装在黄色牛皮套内的黑色军用望远镜才是我的最爱,仿佛有了它就有窥视世界的秘密武器,任何风吹草动都能了如指掌一样。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我入伍后的第二年就成为两副军用望远镜的临时保管员。那是两副厂家不同的62式8倍军用望远镜,大小略有区别,沉甸甸的全金属结构,黑色镜身带有分划,能概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也有想象中的漂亮的牛皮镜盒。从此,它们的维护保养都归我,当然使用上我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感。单身汉的周末,潇洒而自在,我常常背着绿色的军用挎包去附近爬山,里面装着要看的书和其中的一副军用望远镜。那时我所在的单位地处山区,四周有数不清的山,数不清的岭,平时我们训练时已经征服了一些小包,周末我想走得更远些,远到只有用望远镜能看到的地方。我的计划中要爬完方圆一带所有的山峰,然后以一个征服者的姿态站在山的最高处极目远眺,想象着自己在君临天下,指点江山。当然,此时的我手里一定离不了一副62式军用望远镜,它把我的视线延长到了平时抵达不到的地方,山川、河流、田畴,还有川流不息的车和忙碌奔走的人。

李耀岗:军中物语之望远镜

图片来源:360图片

军用望远镜的确在那个偏远的山区为我带来了独有的快乐。年长我很多的四川籍老兵朱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与我分享了各自的乐趣,他是我们靶场的管理者和守护者,白天靶场枪声不断显得很热闹,夜里夹在偏僻山坳里的靶场就只有朱建一个人。老兵们都开朱建的玩笑,把他名字的谐音发成“猪圈”,朱建要是在猪圈还好,毕竟有一群嗷嗷待哺的猪陪伴他,但靶场不是猪圈,只有他一个人。我知道朱建是孤独的,孤独的人孤独久了,会变得细致和敏感,他用数不清的弹壳制作出许多精美精巧的小工艺品,有钥匙链,有飞机、坦克模型,还有各种有实用性笔筒什么的。有一次,周末经过靶场的时候,朱建硬要留我坐一会,并送我一枝弹壳做的笔,精致漂亮、军味十足。他高兴地陪着我站在靶场的中央环顾自己的“领地”,我习惯地拿出挎包里望远镜环视四野,山头草木摇曵,山下靶壕纵横,偶然间发现周围山头尽管有铁丝网隔离出了安全区域,但仍然有附近放牧的村民不经意地走进可能出现流弹跳弹的危险区域。我忽然觉得如果朱建有一副望远镜会确保靶场的安全系数,也会有利于他的工作,后来在我的协调下,我们把一副62式军用望远镜借给靶场归他保管。从那时起,朱建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用用望远镜观察自己守护的靶场,并且及时发现了几次安全隐患得到上级褒奖。朱建是个细心而充满情趣的人,他对军用望远镜的喜爱超出了我的想象,白天的时候,他用望远镜检查不安全的区域,细致到了每一个角落,想家的的夜里,他用望远镜还能欣赏到硕大无比的月亮,以及月球表面隐约起伏的地貌。后来,我离开了那片群山环抱的营房,到了城市,到了以前没有到过的更远的地方,仍然怀念那时候用军用望远镜看到的世界,那些清晰而纯净的世界。

有一年,多年未联系的朱建忽然打电话托我买一副军用望远镜,说他回到老家后成为林区义务护林员,要是有一副军用望远镜会更便于查看林情火情。我知道军用望远镜有着稳定的性能和极佳的光学效果,能拥用一副军用望远镜一定会为他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特殊军用装备市场上并不能买到,最后辗转经过一个军品收藏者才买到了他要的型号。寄过来之后,打开一看,竟然我们最熟悉的老62式军用望远镜,老朋友多年之后再见,依然有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穿过镜筒看到的世界。朱建收到望远镜后,邀请我去了一次他巡山的林区,久居城市来到森林,顿时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空气真好,连呼吸都觉得是奢侈的享受。那天,车到山顶,没有了山的遮挡,附近的村庄、梯田、矿井一览无余,老战友把他的观察站涂装得像我们当年的哨所,上书“林海卫士”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室内极为简陋,只有一条狗,一个探照灯和那架军用望远镜,旁边还有一个手摇报警器,再有就是满墙的奖状和锦旗。他说他太爱这片林子了,钱也够花,儿女也无须牵挂,一个人与一片森林其实也是一种享受,这副望远镜跟当年在部队用过的一样,好几次发现盗伐盗猎的人都靠它立的功,还有一次发现有人违规生火,还避免了一场人为的大火……听着他絮絮叨叨半天,我想象着他每天与他的狗和一副62式军用望远镜相伴,听着风声雨声,守护着他倾心的林海就像当年守护着他的靶场,觉得他的生活要比很多人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他一定是用望远镜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李耀岗:军中物语之望远镜

图片来源:360图片

一晃之间,好多年过去,军用望远镜早已淡出我的工作生活范围很久。有时候我也在想,一副望远镜到底能看多远?专业的人会告诉我们,望远镜看得远近与人的视力有关、与观察条件有关,当然也与望远镜本身的品质有关。其实,普通的7~10倍军用望远镜能看到的距离也十分有限,借助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更多要靠观察者的眼光和敏锐。正像那句流传甚广的哲言所述:“眼睛看到的地方需要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需要眼光。”一副军用望远镜能望多远,也在于使用它的那个人。

就在前不久,我在微信上还收入到了朱建用“望远镜+手机”拍到的超级月亮照片,照片上62式军用望远镜的十字线分划清晰可见,据说下一次要等到2034年,真希望那时候还能收到他拍的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军中   望远镜   靶场   多远   军品   月亮   猪圈   银幕   美文   圆形   物语   画面   当年   地方   世界   图片   军用望远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