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6-060)

有感于自家孩子考试作文中缺乏“金句”,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作文得分常年居于“二类文”(即每次作文都要扣10分以上),故于读书之余,决心自给自足为孩子摘抄整理,以翼其作文能攀上“一类文”(作文扣分在5-6分)。我寻思普天下为人父母者,有此患者多矣,故飨之。
以下句子均摘自杜预注、孔颖达疏的《春秋左传正义》,译文和点评是我加上的,P代表该书页码。

看往期,请点击链接: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01-01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11-015)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16-02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21-025)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26-03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31-035)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35-04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41-045)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46-05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1-055)

56、犹可辞乎?

原文:申叔时使于齐,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吾侪(chái)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p630)

试译:申叔时到齐国出使,回来,复完使命就退下。楚庄王派人责备他,说:“夏徵舒行无道(之事),杀他的国君,我率诸侯去讨伐并且诛杀了他,诸侯、县公都向我庆贺,唯独你不庆贺我,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我)还可以说几句吗?”楚王说:“可以啊!”申叔时说:“夏徵舒杀了他的国君,他的罪大了;(您)讨伐并且诛杀他,这是您的仁义。不过人们也有说:‘牵牛践踏别人的田,却夺走这人的牛。’牵牛践踏的人,确实有罪了;但是(因此)就夺走他的牛,惩罚太重了。诸侯跟随(楚国)讨伐,说是讨伐有罪。现在把陈国设为县,(这)是贪图陈国的财富。用讨伐(有罪)召集诸侯,却用贪婪来结束它,恐怕不可以吧?”楚王说:“很好!我没听过这样的说法。归还陈国,可以吗?”申叔时回答说:“(这)是我辈小人所说的‘从他怀里拿来然后还给他。’”于是重新恢复陈国。取陈国每乡一个人带着他们归(楚国),(聚一地),叫它夏州。所以《春秋》说:“楚王入陈。使公孙宁、仪行父进入陈国。”这样记载是认为(楚庄王)合乎礼。

“我有辞也”,可以理解为“我有借口”或“我有理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以理解为“想强加的罪名,怎么会担心没有借口”;

“犹可辞乎”,辞者,讼也;讼者,争也;因此可以理解为“(我)还可以争辩(几句)吗?”

申叔时在申辩之前,先问一句能不能申辩,妙啊!试想,楚庄王在问出“何故”时,心中就隐隐有怒气了,这时,如果申叔时马上回答一大通理由,楚庄王会觉得他在狡辩,不一定能听完他说的话。但是,申叔时先可怜兮兮地问一句“老大,我可以为自己申辩几句吗?”,就立刻使楚庄王陷入不好发作的境地。若楚庄王说“不可”,别人会说他刚愎;如果说了“可以”,则中途不好发作。

如何劝谏地位超然的上位者,历来是一门学问。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说话的语气和申叔时很像,都委婉谦和,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后世进谏者不可不学!


57、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

原文: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连尹襄老。襄老死於邲,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又使自郑召之曰:“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对曰:“其信!知罃之父,成公之嬖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甚爱此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郑人惧于邲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郑伯许之。(P703-704)

试译:楚国讨伐陈国夏氏(时),楚庄王想纳夏姬(为妃)。申公巫臣说:“不行。您召集诸侯,是因为讨伐有罪;现在纳夏姬,是贪图她的美色。贪恋美色是淫,淫(要)被大罚。《周书》说:‘彰明德行,谨慎惩罚’,这是文王创立周朝的原因。彰明德行,说的是致力于推崇它;谨慎惩罚,说的是致力于避免它。如果出动诸侯(军队),因而遭受大的惩罚,就不是谨慎避免了。君王您应当(仔细)考虑这件事。”楚庄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子反想娶夏姬,巫臣说:“这是个不祥的女人。她使子蛮夭折,克死夏御叔,使陈灵公被弑,夏徵舒被诛,使孔宁、仪行父逃亡,陈国遭灭亡,什么样不祥的女人(能)像她这样?人生实在不容易,难道有不遭受死亡的吗?天下多得是美女,何必一定要(娶)她?”子反于是放弃。楚庄王把夏姬赐给连尹襄老,襄老战死在邲,没有要回尸体。襄老儿子黑要与夏姬私通。巫臣派人示意夏姬,说:“(你)回(郑国),我娶你。”又派人从郑国来召唤夏姬说:“(襄老的)尸体可以得到了,一定要来迎接(尸体)。”夏姬把这话告诉楚庄王。楚庄王向巫臣询问这件事。巫臣回答说:“应该可信!知罃的父亲,是晋成公的宠臣,且是荀林父的弟弟,新近做了中军佐,而且与郑国的皇戌交好,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他一定通过郑国来归还王子和襄老的尸体,用这来交换知罃。郑国人担心邲之战(得罪晋国)就想讨好于晋国,他们一定会答应这事。”楚庄王送夏姬回郑国。将要动身,(夏姬)对送行的人说:“得不到襄老的尸首,我就不回来了。”巫臣在郑国聘夏姬(为妻),郑伯同意了。

想必巫臣在说“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这句话时,他真正想说的恐怕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唯是至美,吾必获之!”劝退楚庄王,要楚庄王讲武德,颇费口舌,极难;劝退子反,“不祥”二字足以吓阻,“天下多美妇人”即今之“天下何处无芳草”,因“不祥”而不值,子反果然中招。接着安排逃离路线,难度极大,果然是无权无财者,无福享美色也。
58、楚材晋用

原文: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郤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子反请以重币锢之。王曰:“止!其自为谋也,则过矣,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忠,社稷之固也,所盖多矣。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P705)

试译:到楚共王即位,将要发起阳桥战役,派巫臣去齐国聘问,同时告诉齐国出兵的日期。巫臣带上全家人和财物出发。申叔跪跟随他父亲准备到郢都去,遇到巫臣,说:“奇怪啊!这人有肩负军事重任的戒惧,却又有桑中幽会的喜悦,大概是准备偷别人的妻子而逃跑的人。”到了郑国,(巫臣)派副使带回财礼,就带着夏姬走了。打算逃到齐国,齐国新近战败,(巫臣)说:“我不住在不打胜仗的国家。”于是逃到晋国,并且通过郤至,得以在晋国作了臣子。晋国人让他担任邢地的大夫。子反请求用重礼来禁锢巫臣(使他不得为晋国臣)。楚共王说:“停!他是为自己谋划,是错了,(但)他为我先君谋划却是忠诚。忠诚,是巩固社稷,所能保护的东西就多了。况且他如果能有利于国家,即使(送)重礼,晋国就一定同意吗?如果对晋国没有好处,晋国必定抛弃他,哪里用得着禁锢他呢?”

子反是楚庄王的弟弟,楚共王的叔叔,他被骗,足见其智商不如巫臣,故恼羞成怒要借刀杀人。楚共王继位之初,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楚国,他能怎么办呢?说出这番话,无非是给自己一个安慰罢了。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申叔时和申叔跪父子,申叔时就是那个说出“犹可辞乎”的智者,连他儿子申叔跪都能看出巫臣的异样,何以申叔时看不出?既然他肯定也能看出,何以不发一言,不置一词呢?他同情巫臣?或者认为巫臣是一劳永逸解决夏姬这个祸水级女人的良药?

巫臣念念不忘夏姬,但夏姬带来的祸患远不止此!


59、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原文: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尔以谗慝贪婪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p728)

试译:楚国包围宋国那次战役,楚军回国,子重请求取得申邑、吕邑,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赏田,楚庄王答应了他。申公巫臣说:“不可以。这申、吕之所以为城邑的原因,就是以这些田地作为军赋,用来抵御北方。如果(被私人)取得这些田地,这就没有申邑和吕邑,晋国、郑国一定会进逼到汉水。”楚庄王于是撤回命令。子重因此怨恨巫臣。子反想娶夏姬,巫臣阻止他,最终(巫臣自己)娶了夏姬并逃亡(到晋国),子反也怨恨巫臣。到楚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和清尹弗忌以及襄老的儿子黑要,并且瓜分他们的家产。子重取得了子阎的家产,让沈尹和王子罢瓜分子荡的家产,子反取得黑要和清尹弗忌的家产。巫臣从晋国写信给子反、子重两人,说:“你们用邪恶奸佞贪婪事奉国君,而且杀了许多无罪的人,我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注:“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句中的“于”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一般不必译出。

一个女人引发的战争已经箭在弦上!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夏姬引发了吴楚之战。围绕夏姬,我们看到了楚庄王、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子反、子重、巫臣、公子蛮、夏御叔、夏徵舒、连尹襄老、黑要。受其影响而死的子阎、子荡、清尹弗忌。抢夺财产的沈尹、王子罢。夏姬就像一个漩涡,吞噬她周围的一切!


60、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p728-729)

试译:巫臣请求出使到吴国,晋景公同意了他这个请求。吴王寿梦喜欢巫臣。于是吴国和晋国通好,率领两偏成一卒共30辆战车到吴国,留下两偏中的一偏即15辆战车在吴国。送给吴国射手和御者,教吴国人驾驭战车,教他们战阵,教他们背叛楚国。(巫臣)把他儿子狐庸安排在吴国,让他在吴国担任行人。吴国开始讨伐楚国、讨伐巢国、讨伐徐国,子重奉命奔驰(救援)。马陵盟会,吴军攻入州来,子重从郑国奉命奔驰(救援)。子重、子反于是在一年中七次奉命奔驰(救援)。那些从属于楚国的蛮夷,吴国全部攻取它们,因此开始强大,吴国与(中原)上国通问(往来)。

注:(1)春秋徒法----五人为伍(5人),五伍为两(25人),四两为卒(100人),五卒为旅(500人),五旅为师(2500人),五师为军(10000人)。最初,一两卫一车;后来,一车有甲士3人,步卒72人,总共75人;

(2)春秋车法:两偏为卒,五偏为伍。二十五乘之偏(25辆战车),五十乘为卒(50辆战车),百二十五乘为伍(125辆战车);十五乘之偏(15辆战车),三十乘为卒(30辆战车),七十五乘为伍(75辆战车)。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6-06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6-06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6-06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6-060)

作文金句----《左传》经典句子(056-06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左传   晋国   国君   楚国   明德   句子   经典   吴国   齐国   牵牛   战车   不祥   诸侯   妇人   美文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