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苍穹之下,你我之间,那些生命的流转从未曾经中断。孩子因你而来,却不是为你而来。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那么,有没有一本书可以指导我们完成这一场父母与孩子的修行呢?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爱和自由》就是在这样一本实用的育儿修行指南,本书最初来源于一部演讲稿,后经作者整理后,于2000年8月正式出版。千万父母因此本书而改变,为之震惊,“原来孩子是可以这样来解读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本书是一本幼儿教育的革命性著作,荣获原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活动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奖。”

作者孙瑞雪,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创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创始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寻找为人父母的修行之道吧。

1、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

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从胎儿在母体形成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可以敏锐地感受到母亲的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当我们用超声波仪器观察胎儿的胎动时,会发现胎儿的胎动因母亲的情绪不一样而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状态。

孩子好像很弱小,其实他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孩子一出生即带某些先天性反射。先天性反射主要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就算初为人母,当母亲抱起孩子喂奶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出现吸奶动作。这个过程遵循的是他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任何外力的控制与指导。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孩子出生并非一张白纸,岂能容许你乱涂乱画?也不是空瓶子,岂能容你强行灌入?孩子是自我发展的。身为父母的我们,请别再打着爱的幌子,充当“造物主”的角色了。

2、给孩子感觉的权利

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觉。——蒙特梭利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初来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有的孩子一生下来都会用口来认识世界,然后用手摸。

成人自认为用外界事物不断刺激孩子,使这些事物留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某种印象,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智力状态。就如我们日常夸的一些小神童,某某某2岁多,就能背很多首唐诗宋词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而这种状态只是外在的表象,并非来自孩子的内部。就比如你教孩子认“苹果”,单纯拿出两个字,你不断教他,他当然会认识。但可能换个地方的“苹果”,他就不认识了。也许,你会懊恼?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正确的做法就是,你得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苹果,让孩子看,视觉感受--“红”色;让孩子摸,触觉感受--“滑溜溜”的感觉;让孩子闻,嗅觉感受--“香”;让孩子啃一口,味觉感受--“甜”。通过孩子自身这一系列感觉,就认识了苹果。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安全范围之内,无限允许孩子用自身的感觉去感知,通过这种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果,变成孩子生命的一部分,那是自己的。这样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3、充分理解孩子的“慢”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的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孙瑞雪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孩子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孩子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个月都不烦。

在这个重复听的过程中,孩子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准确的概念。对于其他事物也是如此。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孩子自发的心智发展是连续不断地,其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每个孩子认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以马上做到,有的孩子需要漫长的时间。

当我们认识到这点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了。我们就当牵只小蜗牛在散步吧。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的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张文亮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4、结语

用了十年去明白,陪伴不是义务,而是彼此生命的见证,而最奢侈的教育资源是时间。

——戴亚楠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用心去爱,用爱去教,和孩子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便是今生最美的遇见。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岂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父母   孩子   先天性   胎儿   美文   蜗牛   创始人   反射   智力   事物   最初   不好   母亲   苹果   感觉   生命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