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中的测不准

我们知道,微观的物质世界中有量子论中大名鼎鼎的测不准原理,即粒子的位置与速度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与速度的不确定性遵守不等式ΔxΔp≥h/4π,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如果要把一个粒子的位置测得越精确的话,那么对它的速度测量也会越不精确;如果想要精确测量它的速度,那就不能精确测定它的位置。类似于位置和速度这对不确定组,还有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都是这样的组合。

意识中的测不准

与物质相对,意识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测不准原理。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甚至人类的思维都可以量子化。我们的意识同样不是连续的,科学研究发现每隔0.042秒就有微小的断开。那么我们的意识就可以视为以0.042秒为一份的量子化意识。

但唯一真理论认为的意识中的测不准原理不止意识量子化那么简单。它涉及到的是意识中的存在者和存在物。对存在物关注越多越精确,对存在者自身就会忽略而不精确;对存在者自身察觉过多认知越精确,对存在物的观注度会下降从而越不精确。或者说,对存在者自我的知道得越多,对存在物这样的非我就知道得越少。对自我和非我,一个观察得越准确,另一个就越模糊。无法让两者同时精准。以自我为中心的话,非我就处于边缘。也就是中心的观测力强,边缘的就弱;中心的弱,边缘的就强。这也是所谓的中心原理。

由此,可以对意识的存在者和存在物作多种解读,正如量子论中测不准原理指向的有几对组合一样。像产生的意识和与之相伴的神经脉冲信号就是一对存在者和存在物。这里的存在物不是物质,而是物质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属于意识的。意识对自身的反映是存在者。存在物和存在者都是关于意识范畴的概念。

一般来说,意识中不存在空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空间对意识无意义。根据时空对称性,衡量意识的距离用的是时间,此时一念头,彼时一念头。以此时的念头为基点,过去的念头叫前思,未来的念头叫后想。意念的纠缠,如同量子纠缠般,往往称作前思后想,左右思量。对意识的测量,往往测的是时间。测不准原理所体现的不准,体现在时间上。类似ΔxΔp≥h/4π这样的公式,最后的单位是时间。

测不准,只是针对量子而言。深入量子内部的精细结构,就没有测不准这回事。物质如此,意识亦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普朗克   量子论   意识   组合   量子   粒子   美文   精确   测量   念头   物质   原理   速度   位置   时间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