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一处感人细节

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作为黑马逆袭爆款,已经坐稳了春节档冠军的宝座。它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流浪地球》的一处感人细节

这里,我暂且不说它种种科幻的的硬核设定,不谈那堪比好莱坞大片的顶级特效,不谈它掩藏在硬核底下的种种人文情怀,如家国情怀、父子恩怨、集体主义、众志成城、煽情泪点等。我只谈一点细节,没有被导演忽视的一个小细节。

这电影中的精彩细节太多了,而且大多还首尾呼应。像开头和结尾的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魔性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那加加林时代就禁止带的酒,开头提了一下做伏笔,结尾发挥了大作用。希望如钻石一样珍贵,韩朵朵开始不明白,最后懂了。更多通过回忆、闪回交代的细节,如病床上输氧的妈妈等,都算匠心独具。

《流浪地球》的一处感人细节

我也不想吐槽。片中一直喊回家,但家在哪里啊?地下城是家吗?地表曾经住过的屋子是家吗?失去了亲人的地方还是家吗?离开了熟悉的太阳系,那个陌生的比邻星真的是新家吗?问题得不到回答,心中始终空落落的,情感得不到释放,总是不舒服的。

这电影有太多的泪点和槽点了,但我仍然关注到这个细节。

就是用行星发动机点燃木星还差五千公里这一段。空间站的刘培强想起站内还有三十万吨的燃料,加进去就可补上这五千公里的差距。于是他驾驶着空间站,飞蛾扑火般地迎向自己的牺牲。这牺牲的崇高自不必提,这正是高潮来临的一刻。但此时空间站的休眠舱内还留有作为人类火种的空间站工作人员,他们处于休眠状态,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如此,拖着他们一起赴死,合适吗?

这时,刘培强在紧急时刻还没忘记干这件事-------将休眠舱与空间站脱离,他独自带着空间站奔向死亡。这一细节,漂亮!

《流浪地球》的一处感人细节

这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分量很重,重于泰山!它体现出的人文情怀,不输美国大片的普世价值观输出。

试想下,如果刘培强不是放休眠舱的人逃生,而是带着他们一起殉葬,那又是种什么样的感受?至少视人命如草芥,不尊重个人意愿之类的负面评价逃不掉,拿到国外放映,也易引起那些信仰民主自由的外国人的反感。甚至可能因这个反感,毁掉整个电影建立起来的正面情感,让电影一败涂地。

遥想当年,美国911事件中,四架被劫持的飞机中的最后一架,93号航班,在得知飞机被劫持以及前几架飞机的命运后,机上全体乘客和机组成员进行了投票表决,决定反抗。乘客们的勇敢行为,导致歹徒撞击哥伦比亚特区的计划破产。飞机最后坠毁于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镇(Shanksville)附近的一处采煤田场,离国会大厦仅20分钟远的路程。乘客们与歹徒同归于尽。该事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仍用投票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这一点。它表明,即使是正当的、正义的行为,也必须征得他人的同意。任何一个合法公民的生命,不能由别人来任意处置,哪怕是出于高尚的动机。最难做到的是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还能想到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自由。这是种文化沉淀。

我们缺少这种文化沉淀,做不到那种生死搏斗前还要投票决定的民主。但我们有我们的人道主义,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在这危急关头,完全可以喊一句怕死的就退下,不怕死的跟我上,牺牲自己,幸福他人。所以,在休眠舱的众人无法为自己做决定时,唯一有能力做决定的刘培强,代替他们做决定时,只能做决定让他们生,而不能让他们死,这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要求。随意剥夺他人性命者,历来都是反面角色。我们讨厌不必要的牺牲。

最后,刘培强带着三十万吨燃料撞向木星的时候,他的眼泪在空中漂浮,以此为这段情节画上句号,圆满落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宾夕法尼亚州   细节   这一点   木星   空间站   危急   歹徒   怕死   关头   美文   中国   乘客   情怀   感人   牺牲   地球   飞机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