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椽柳

在陕北,随处见一种颠覆概念的柳树。没有婆娑的倩影,没有依依的柔枝,树干之上,齐刷刷长着几十根粗细均匀、笔直向上的枝条。而且无论树龄大小,枝条一律的充满生机,鲜活整齐。

来公司报到的时候,正值陕北的金秋八月。车窗外,广袤的荒原,浑圆的山梁,纵横的沟壑,单调的色彩,使人视觉疲劳,恹恹欲睡。忽然间,一团团、一簇簇醒目醉人的金黄透亮的远树挤进眼帘,宛若一面面生命的旗帜,在灰蒙蒙的广袤背景上随意点缀,既星星点点,又疏朗有致,肆意渲染,尽情铺张,壮美而大美,使人想起深秋的银杏和那些醉人的油画,睡意顿消!

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椽柳,又名塞上柳、蓬头柳、扛椽树。陕北气候干燥,植树不易,木材和冬储饲料匮乏,人们就将椽柳的头部锯掉,使其满头长椽,最多的可有七八十根。一般三年统一锯一次,周而复始,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潜能,既防风固沙,绿化环境,又缓解了栽树难的问题。柳椽质轻性韧,而且不易虫蛀,用来盖房子,搭猪舍,做农具,围篱笆,树叶和嫩枝用来喂羊。

因为好奇,我时常造访椽柳。从树下向上望去,头顶宛若一片茂密的森林,一根根柳椽笔直挺拔,蓬勃向上,互不相让又相依相伴,如同一位老人手托着的一群茁壮成长、奋力拼搏的子孙。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塬梁或峁上的老椽柳,它们孤单而醒目,远看好像电影中的信号树。它们扎根于贫瘠的沙土甚至砂岩中,忍受着炎阳饥渴,傲视着风沙严寒,几十年、上百年地坚守着这片不毛之地,如同戍边的忠贞将士!所以,有时候我会忍不住与它们做亲密接触:抱抱它伟岸的躯干,摸摸它粗糙的皮肤;挠挠它空朽而神秘的内脏,坐坐它外露而虬曲的根枝。

靖边红墩界镇神树涧有300余棵树龄500年的古柳,最长的达1050年。有的已经坍倒在地,宛若雕塑,但整个树身仍挺满了笔直的椽枝;有的躯体干瘪空洞,甚至开裂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但只要树皮活着,依然嫩枝傲树;有的躯干中心开花,呈手掌状,但不屈的手指上青春依旧,使人想起福建的老榕树和新疆的古胡杨。

这就是陕北的椽柳,屡经砍头,生生不息;忠贞坚守,默默奉献。它们和陕北人一样,是黄土高原上的精灵、主宰和守望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陕北   靖边   黄土高原   沙土   炎阳   猪舍   嫩枝   疏朗   树身   不毛之地   躯干   枝条   广袤   忠贞   醒目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