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人们或许对《红楼梦》很熟悉,却对曹雪芹很陌生;人们或许对《红楼梦》心醉神痴,却未必通晓其更理性的阅读方式和更深邃的文化意蕴。经典与经典背后,有太多奥秘并不为人所知。

大哉红楼,梦起西山,回望曹公,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曹雪芹墓园”的坚守

自2004年入曹雪芹纪念馆工作,樊志斌老师已在他口中的“曹雪芹墓园”坚守了十四年。是何种力量使他坚持在曹学、红学的土地上耕耘,这片土地又结出怎样的果实?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位于北京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

人生中能与曹雪芹、与《红楼梦》结下因缘,应该值得珍惜。对经典的研究通常有两个方向,一是回到原典,通过考察文字、作者生活时代等等来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把经典与现实相联结,实现现实关怀。樊老师在研究中感受最深的是:研究原典,是为了避免过度偏离作者原意。曹家是内务府包衣,皇帝的家奴,只有了解了这种世代为官的主奴关系,才会懂得焦大对贾府的感情。“西方有石名黛”源于樱桃沟的黛石;“骚达子”是俄文“哨达子”,东直门内胡家圈胡同就有俄罗斯佐领;“土番”指的是金川地区的少数民族,香山法海寺下有番子营;红稻米在玉泉山有大量种植……凡此种种,都是《红楼梦》创作的可能素材,在北京城内真实存在。海淀史地、园林、北京民俗、《红楼梦》文本、曹雪芹家世,樊志斌老师的研究范围广阔,没有局限,因为它们隐隐都存在联系,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联系自然浮现。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曹雪芹的真实面目

一部《红楼梦》之外,曹雪芹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卖画换酒、举家食粥的惨淡。历史上的曹雪芹果真如此吗?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关于曹雪芹其人,首先在身份上有两点需要明确:第一,曹雪芹是旗人;第二,曹雪芹不是职业作家。旗人有“铁杆老米树”之称,无论是否当差,旗人每月都会有固定的收入,不至于过分潦倒。曹雪芹也不是职业作家,写作《红楼梦》无法给他带来收入,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是才子佳人小说或演义小说,而《红楼梦》的精彩并不在情节的激烈,而在细细品味中的悠长韵味。旗人在当差之外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提笼架鸟式的享受生活,二是人际交往。旗人不与汉人通婚,婚姻多为家族联姻。这种婚姻形式和交往方式使得旗人对曹雪芹很熟悉,早期很多旗人都知道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知道他是曹寅之孙。大量有关曹雪芹的传说也得以流传下来。

身份之外的曹雪芹,性情疏狂,才华横溢。他号“梦阮”,是欣赏阮籍之意。阮籍有青白眼,为人率真不作伪,曹雪芹个性也是如此。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当差,他的高谈阔论给好友敦诚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罹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可见其旷达不羁。曹雪芹工诗善画,诗风似李贺,语言绮丽,想象大胆,诗笔中有“奇气”。他的画也广受朋友们称赞。

曹雪芹的天才在《红楼梦》中充分展现。《红楼梦》没有什么主义,如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如果非要加个主义的话,那应该是曹雪芹主义。曹雪芹主义远远超越那个时代,也超越我们所理解的那个时代。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红楼梦》:文学与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何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红楼梦》,是读者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红楼梦》出现到近一百年的新红学,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没有停歇。从文学的角度上看,几百年来,《红楼梦》文字的准确与细腻一直为读者所称道。中国传统的诗文都讲究炼字,《红楼梦》尤其如此,仅仅一个字、一句话,就能摹人逼肖。其次是人物的创造。曹雪芹的所长并不仅仅是所创造的人物形象鲜明,更可贵的是他笔下的冷静。他没有把自己的好恶加诸人物身上,只是在描述和再现了他所遇到的不同的人。他写赵姨娘,却并没有说这个人应该受到读者的讨伐,他只是在告诉读者,有这样一个人在做这样的事。读者在读《红楼梦》时,往往对某个人物产生代入感,但为了品味作者的良苦用心,理应避免这种代入感,才能跳出好恶,真正有所学。另外,《红楼梦》的结构是“天衣无缝”。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前后文间有大量照应、暗示。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曹雪芹《红楼梦》的意义更为深远。在曹雪芹的时代,凡是读书人,对儒释道三教必然都有涉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著名的理学家,却归于禅宗;他的舅爷李煦也是儒家知识分子,最后信了道教。这种家族风气影响了曹雪芹,所以《红楼梦》中设一僧一道,贾宝玉喜读《庄子因》《参同契》等书。《红楼梦》实现了儒释道三教的打通。“红楼”指富贵之家,繁华终成一梦,书名就揭示了全书“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主旨,这是《红楼梦》的佛性。但《红楼梦》不只是一部佛书,贾宝玉只是焚去那些附会先贤之书,并没有焚去四书。作者写一甄一贾两个宝玉,容貌相同,性情相类,同样经历家族大变,贾宝玉出世而去,甄宝玉入世醒悟。儒释道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只是在教化不同的人时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儒、释、道是中国的三圣,如果有第四圣,那应该是打通三教的曹雪芹。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意义重大,与人类的幸福、人生目的的解答有着重要的关系。

《红楼梦》的力量

人类文明史上不乏文化符号式的人物。仅凭一部小说延伸出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却是难得的文化现象。

以一部书产生一门单独的学问,《周易》有易学,《诗经》有诗学,《说文解字》有许学,《文选》有选学,当然还有《红楼梦》的红学。经典能够历经几百年而留存下来,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有着其他作品不能及的价值和地位。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文学价值,更在于其对知识和时代的承载,以及关于人生价值走向的追问。鲁迅先生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曹雪芹可谓摹人圣手,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红楼梦》中所写人物数量之众多、面目之鲜活、描摹之真切,殊为罕见。《红楼梦》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十八世纪,承载了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文化。《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推进故事时,描写场景十分细腻,某种意义上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更重要的是,《红楼梦》涵盖了不同生命个体的终极思考和追问,对于读者来说,它满足了各个阶层的诉求。这正是《红楼梦》在两三百年中经久不衰的关键。

换个角度读红楼——经典与经典背后

樊志斌老师推荐书目:周汝昌《红楼魅力》、段启明《红楼梦艺术论》

笔记整理:文中子

编辑/制图:Snow

(文中所阐述专家观点,不代表红迷会官方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红学   旗人   红楼梦   当差   经典   墓园   美文   北京   红楼   角度   主义   读者   老师   人物   作者   时代   文化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