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一辈子几十年,都要面临诸多选择,特别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婚姻更需小心谨慎,一旦做错,难以弥补,一旦走错,悔恨终生。


婚姻是人生大事,如果一步错,那就步步错,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本故事当中的张刚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如今留下的只有后悔。


张刚是一名北京人,是一名知识青年,为了响应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曾经在陕北杨家湾三大队5队插队落户十多年,而结婚生下了两个孩子。


为了返回北京城里,嫌弃和他同甘共苦多年的妻子。抛弃了幼小可怜的孩子。独自一个人跑回城里。


如今有人问起他在陕北插队的往事他面露愧疚和自责。一直反复唠叨自己犯了一个了不可原谅的错误。自己的良心被狗叼走了……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和张刚一起去的16名知青到了1976年夏天。已经杨家杨家湾三大队5小队生活了9年。16名知青当中有7名通过推荐上大学或者招工招干。陆续离开了杨家湾三大队五小队,还有两名知青在当地结婚安家。


剩下的知青和他一样没有机会离开杨家湾回到北京。


到了1978年秋天。张刚已是三大队副大队长,他觉得招工上大学机会渺茫,没任何希望回到北京。


便和小二队漂亮姑娘王素花结婚安家,他在当地结婚安家事情,被杨家湾三大队他作为典型在公社大力宣传。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还请他到县里去做报告。并把他的事情登上了报刊。并把它作为典型扎根农村青年,在县里广泛宣传,还给他颁发奖状,补助他一部分奖品……


王素花是贫苦农家孩子,家里弟兄姊妹众多,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奈家里贫寒。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回家务农,挣工分养家糊口。第二年调到大队教小学。成了一名民办教师,王素花不但漂亮,而且心肠特别善良,贤惠,知书达理,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人干女孩。


结婚后王素花尽力照顾好张刚的生活,家里的重活全部包揽下来,从不让他干一点重活。张刚在家里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从不做一点家务……


张刚能娶到这样贤惠、能干的老婆,村里后生和知青都很羡慕他,不知张刚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够娶到那么好女孩……


就在他结婚的第2年恢复了高考,他迫不得已参加高考,和他一起参加高考知青只有一名榜上有名,其他都名落孙山。用他的话来说:“今年高考难题很很复杂”。只答了几道题,就急忙丢下考卷,跑出了考场。


回家见人就发脾气,王素花知道他心情不好,使劲安慰他:“抓紧复习考明年再考”。


张刚一直想逃离农村,逃离陕北旮旯角落,一直抓紧复习,准备明年再参加高考。第2年又急忙报名再次参加高考。和他一起参加高考知青又有两名榜上有名,结果他还是名落孙山……


高考失利他却有了爱情结晶,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男孩。看着胖胖的外孙。丈母娘一直就劝他:“既然有了孩子,不要再去参加高考,在农村也是大有前途,况且是副大队长了,在农村极有面子,努力干也会升职。等孩子长大了好好享福,安度晚年”……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张刚心想:“女人就是目光短浅,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到了晚上告诉王素花她心中的打算:“农村这么贫穷的地方,谁愿意呆一辈子?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参加高考,无论如何要逃离农村,逃离陕北。抓紧再复习,争取明年再考”……


当初王素花和张刚谈恋爱的时候,遭到王素花父母极力反对,认为他是北京人,早晚要回北京去……


“婚后半路抛弃你,抛弃孩子怎么办?找一个“门当户对”农村男孩才比较安稳”……


可是王素花认为:“张刚是有良心的人,况且说过要爱我一辈子,该有男人担当,他不会那么无情无义,只要我真心对他好,他就会好好爱我一辈子,不会嫌弃我”……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张刚毕竟是副大队长,空闲时间较多,只要有空就抱着书本“啃书”,老丈人见他经常复习资料,准备参加高考,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担忧当真考上大学抛弃女儿,外孙怎么办?


有一天老丈人问他:“如果考上大学,女儿怎么办?外孙怎么办?”张刚看老丈人一眼却没有回答……


1980年夏天,他怀着很大希望再次参加高考,却仍然名落孙山。高考多次失利,他仍然坚持复习资料,参加高考。


当年提升为正大队长,都没有改变他在农村扎根想法,基本上都是抓紧学习,复习资料。


除了开会从不出门,从来不下地不干活,家里事从来不管不问,除了复习还是复习,孩子生活都与他无关。这些所作所为遭到知青和社员们的指责。


已经在陕北结婚安家,就要对家庭负责,所作所为不是好男人,没有男人的担当。对好心人和知青们的指责,他只是一笑了之。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就在当年没考上大学的下半年,王素花又给他生下了一个胖胖的女孩。


1981年到1982年,他连续参加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感觉这一辈子再也回不到北京,在陕北这个地方生活一辈子的时,独自一个人屋里大哭一场。埋怨老天对他不公平……


就在他神情非常低落,却另外得到了一条好消息:“插队落户的知青都可以回到城里了”。


不久。他看到公社诸多知青到县里“知青办”办好一切手续顺利回到了北京。


他也带着自己的相关手续到县“知青办”办公室要求返回城里。


可是“知青办公室告诉他:“对于结婚安家落户知青,还没有返程的相关政策。至于什么时候才可以返程,他们也不知道,要等待上面政策下来才可以回复”……


从县里“知青办”回到家的当天晚上一句话不说,饭也不吃,蒙头大睡一个晚上。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到支部书记那里去吃辞去大队长职务,回家后仍然不吃不喝,把自己的学习资料全部烧掉……


就连自己的孩子到他身边晃动,也会招来一顿斥骂……


跟泼妇一样:一吵、二闹、三上吊,逼迫王素花离婚。他的这些所作所为,把王树花也吓怕了,又伤心又难过,更把他做出什么好歹来,急忙叫来支部书记和自己家人。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支部书记劝王素花说:“他既然已辞掉大队长职务,心已死了,留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放手对双方也是解脱”……


丈母娘说:“结婚多年什么事都没有做过,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几年中只抱着书本学习,复习高考,任何事情都不做,孩子也是不闻不理。他的心根本不在这里,心在北京。就算把他留下来,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会不好过。也不会过上好日子,让他走吧!


都结婚几年了,家里什么事都没有做过,从来没有挑过一担水,做过家务事,在一起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到了年底,张刚如愿以偿回到了北京。


张刚这些所作所为遭到亲朋好友的纷纷指责,就连最心痛他的亲妹妹也骂他:为了返回到北京城里不择手段,抛弃自己心爱的老婆。抛弃了自己亲生骨肉不配做人 。以后会遭报应……


他的大哥当场给他一记耳光骂他:“当初你说的要扎根农村,就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既然选择和王素花结婚,就应该对自己的婚姻负责到底,孩子那么小,你就这么忍心抛弃他们?,你还是人吗?今天我要好好教育你怎么做人”说完还要去打他。被他两个弟弟死死拉住。……


张父母本想去看望陕北的俩个孙子,无奈年纪较大,要求大儿子夫妇带表他们心愿去看看他们。张刚大哥夫妇怀着愧疚和不来到陕北。看见两个可怜的孩子和十分伤心的王素花流泪了。大哥跟她商量一下,想要把两个孩子接回北京想法,可是遭到了王素花的强烈拒绝,男人不要我,抛弃幼小孩子,你们再把孩子接走,让我活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这是在逼我跳井啊!


大哥夫妇看着母女三人抱在一起痛苦的场景,心里很难受。弟弟在外面做了这么没良心的事情。临走的时候偷偷把张刚父母给他的200多斤全国粮票,和250多块钱放在枕头下面,强忍住泪花悄悄默默离开了陕北……


到北京的张刚也在家待业半年,在他的远方亲戚帮助下,很不容易才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在工作的厂里认识了比她小8岁的女孩。不久他们就迈人婚姻殿堂。


第3年他们也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们的婚姻总体还不错,日子过得还可以……


想不到在2000年的时候。厂里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年底面临倒闭,夫妻双双都成了下岗工人,下岗后张纲年龄比较大,又没有什么其他技能,所以找工作也成了老大难。


有人介绍他摆地摊或者做零售,他觉得没面子。丢人现眼,他掏出一点钱来买了一部三轮车,在车站码头拉拉旅客,挣点生活费还是没问题。随着儿子逐步长大,连学费拿不出来了,经济非常拮据,入不熬出……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夫妻两人为经济经常吵架。由于张超没能力赚钱,经济上面临很大的困惑,夫妻两人感情里只剩下吵架。不久双双走上法庭离婚。张刚连儿子的抚养权都失去了……


后来听说:“老婆带着17岁的儿子。嫁给了郊区以外一个养猪专业大户,不过他很有钱。有一次他乘车去看儿子,刚到养猪大门口,被养猪专业户叫人一顿毒打,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去看自己的儿子。成了一名孤孤寡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踩三轮车感觉力不从心,赚更加难赚,后来帮人家拉点水果或者货物,赚点零花钱和生活费。


有一天回到妹妹家里诉苦,妹妹跟他提起了,他曾经在陕北的孩子。他才猛然想起。自从离开陕北过后,已经10多年从来没有联系过王素花,想起自己曾经在陕北有一双儿女。可惜兜里实在没钱,他厚着脸皮跟两个哥哥借了3000块钱踏上了陕北的火车,去看看自己的一双儿女……


当他坐火车到达陕北杨家湾三大队五队的时,王素花当天早就到女儿家里 ,毕竟是孩子的亲生父亲,让母亲招待他一下。


后来他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延安一所学校教书。丈夫也有自己的公司,儿子大学还没毕业就去当兵了,目前还没有退伍是副连长……


王素花一再叮嘱母亲看在儿女的份上招待他。让他住宿。第二天张刚想打听孩子的详细地址。王素花母亲满脸不高兴,就想撵他走。

王素花母亲很生气的告诉他:“要不是看在外孙的面子,不会为他烧饭,也不会招待他,你要知趣一点,既然当年已经抛弃了亲生骨肉和老婆,你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早一点走吧,在这里没有任何人会欢迎你”。


曾经在陕北待了10多年的社员们,一点不欢迎他,在乡亲们的谴责和耻笑声中,悄悄的离开了陕北。偷偷的离开了他曾经生活 10多年的第二故乡陕北杨家湾3大队五队。


张刚回到北京以后,在父母身边待了两三个月,才出去找工作养活自己。


后来他才知道,大哥、妹妹、都去看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在他们大学期间。父母两个哥哥和亲人都寄过钱资助他们,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在大学期间基本上每年都要拿钱资助他们的学费……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后来张刚他在远方亲戚的安排下去帮亲戚看厂,吃穿不愁。

去年和弟弟合资开了一家餐饮,生意还好。赚下一笔钱,日子过得还不错。


到了2013春天初。张刚父亲病危,还没有去世的时,王素花和一对儿女都在北京见了爷爷,一直陪着爷爷,他们料理爷爷的后事,还继续陪着奶奶呆了10天才离开奶奶。王素花母女三人离开奶奶的分手哭泣情感场面,任何人见了都要流泪……


如今的张刚母亲已经95岁,身体健康,头不晕,眼不花,身体非常硬朗。自己还可以种点菜,养几只鸡,还可以洗衣服,下厨房烧饭,就连张刚的生活都母亲在照顾。


71岁的张刚身体很差。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还不如他母亲身体。张刚如今背已经驼了,步态蹒跚,老态龙钟。


他的两个儿女经常跟奶奶视频聊天,经常邮寄家乡特产,对他的父亲却置之不理,从不过问,无视他父亲的存在……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当初张刚母亲想让他们复婚,想让张刚尽力补偿他们,可是王素花回答:“儿女已经养大,生活过得挺好 ,根本不需要张刚的任何补偿,王淑花根本不在打算再婚,即使再婚也不会选择他这种人,让张刚彻底死了这条心!


张刚在陕北经历过的坷坎经历。如今的他终于认识了当初犯的不可原谅的错误。那么贤惠的妻子和亲生骨肉都要抛弃,应该受到恶报。


后悔当初做出的错误决定。孩子那么小,妻子对他那么好,自己仍然没良心,逼她离婚,狠心抛弃亲生骨肉,独自离开陕北回到北京。


犯的错心里最清楚,做了一件比犯罪还不如的事情。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当初选择了婚姻的时候,就应该挑起家庭的责任。不是一味的让对方付出,坐享其成。


人生当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男人必须要有责任和担当。承认和担当会让男人成长强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家庭更加温馨和谐,身边越来越多的知心朋友,如今所有的人都嫌弃他。


自己做的错、做的罪孽自己都不可原谅,从来没有想过奢求别人能原谅他。


每当说起这段往事他都会老泪纵横。心里无比难受,更多的是愧对很自责,这将是他人生当中永远难以释怀的罪孽。


是他一辈子当中永远的心痛,一辈子当中的最大遗憾……


小编还有话说。

真心爱老婆的男人,他会承担婚姻当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哪怕是琐碎的家务他都会尽力承担,任何事情他都会尽力去做,他觉得是应该的,而是在帮妻子的忙。这样的男人才能看见妻子的付出,会感恩妻子所做的一切,他会怜惜妻子。舍不得让妻子受苦受罪受任何委屈……

知青往事:当年抛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


本故事当中的张刚,他就不懂得珍惜眼前妻子的任何付出。自私自利,抛弃了那么贤惠的老婆和幼小的孩子。独自回到北京,犯了任何人不可原谅的错误。成为一名孤苦伶仃的老人,最后酿成的苦果自己尝,酿成的苦果自己买单。……


希望所有人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婚姻。一旦迈入婚姻殿堂,男人就应该挑起男人的担当,男人在婚姻中,要真正的承载起应该担当的责任来,做一个坦荡、任劳任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自己爱的人撑起一片蓝色天空,让美好幸福的号角响彻整个天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知青   陕北   生下   名落孙山   都会   美文   北京   大队   愧疚   儿女   城里   当年   往事   妻子   家里   儿子   娃娃   母亲   婚姻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