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就在古城安庆大南门街修讫之后,到那里随便逛逛,应该看到的是飞檐、瓦重楞,木门、木雕,外设景池,有竹、草、藤……一派古风古韵,应该这个修缮是花了不少资金和功夫的。

特别偶尔看一处的塑像,应该勾我们一些非常美好的回忆。在学校读书时,清晨会有人吆喝着:卖馄饨了,有吃馄饨吧……当时五毛一碗,早餐解决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这个塑像真是逼真,有一小孩正在买馄饨,有长者在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喝着。(桌子一旁的一把剪刀是刚才环卫工人放的)。木凳、目桌,都是我们小时候家乡家家户户的吃饭的摆设。应该那个时候家具比较简单 一张桌子四条凳子,就是“堂宴”的成设了。

一旦那家办大事,——是指红白喜事、或者是建房子,就把邻居左右的桌子、凳子借了,事情办好了,就还给人家。

桌子的摆法都是要讲究的。摆在堂宴的最后面,就是靠近中堂(即画或者是字,画两边是对联,字是装裱的),或者称为香火台(堂屋后靠壁的地方一般摆有一张条形长桌,这个桌子有些做比较精致,一般把祖宗的牌位放在正中,左右摆些东西,过年一些地方有接祖的习惯,这个因此得名),或者有称为宝书台(这个应该是当时长辈们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把毛主席语录(红色塑料封面小本子,是烫金字,上有毛主席头像)、和毛主席石膏像摆在上面,那时候毛主席语录那个小册子,被称为“红宝书”,因此这个桌子也就称为宝书台了),摆在这里是主席。一般由家婆家的人坐。其余的就可以随便了。一张桌子的摆法,决定了席位。桌子缝对大门,靠东上(左边上)第一个为一席,对面为二席,一席旁为三席,三席对面为四席,两边可坐四人,都是要招待的客人,上下称为横头,一边可坐三人,这个都是来陪客的。如果桌子缝对两边的墙,那么靠后面的从左到右分别是一、二席,东上为三席,对面为四席,三席旁为五席,对面为六席,靠大门一边是没有席,可以随便坐,也是陪客的。

这个桌子、凳子,代表我们的礼仪。应该记录着我们的谦让,在坐席的时候总是要拉扯一番。承载人们的悲欢离合,应该是生活,就在这里可以找到。

人生总是在五味杂陈之中,你不可能一直都是甜甜蜜蜜,你也不会一直都是厄运交加,应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对人安慰,不过你在安慰之时,总要静下来思考,摆脱虽然有些难,方法你总要想,然后默默地去努力,或许就会从中走出来。

各种人生的垒加,走成人生的路。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这是一盘好棋,应该两个在思考如何把对方棋子一个个拿掉,然后把对方的老将给将死,就获胜了。(这个是在疫情期间,有人给对奕者戴上口罩)。人生其实没有下棋这么简单顺利。因为,你只有知识是不行的,你要面对是社会,是形形色色的人。所谓“实现人生价值”,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说得清楚的。古人讲究处世之道。对弈讲究的是方法。一件事情你做好不一定行,这个就不是下棋。

在这里我们经常在小时候和小伙伴小什么军旗,象棋当时没有怎么下过,只是看大人下,觉得非常好奇,后来自己就默默观察,知道了玩法。

象棋比军旗要难一些,特别是要有观察力,只有长期下,你才能要比较好的技艺。应该就像酒,酒是陈的香。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这是一个掉酒塑像,应该为什么叫“掉酒”,我没有问过长辈。过年的时候,我们父母总是说,糯米掉酒真的好喝。可以问就是没有酒量,闻到酒的气味,脸就红了。酒一沾就醉,因此也不敢喝。到了大学,同学们要我练。他们说,那有不能喝酒,你经常喝,就有量了,越喝量就越大,我真信了他们。到礼拜六和他们喝酒,哎呀,那是醉得晕天黑底,要吐,……非常难受。练不出来,只好做罢。他们是从家里带来的酒,糟蹋了。后来在聚会、学校过节会餐,他们帮我解援:他确实没有酒量,就以茶代酒吧。现在回想起来,场面还是记忆犹新!

掉酒,应该是什么传统的秘方,我们长辈在生产、生活中创造许多,应该可以发展到现在,都无数先辈一步一步努力的。

这个塑像旁边被人人们摆着盆等东西,人们总是有些不珍惜别人的劳动,应该在有些人看来艺术和一般物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背后的心血或许他们不清楚。不知道不怪。应该从构思、设计、雕塑,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脑力、体力劳动的过程。

生活的简单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你看看理发师,能把一个人头发塑造得有型有样,他(她)端详着你五观,从而构思一直简单适合的发型,让被理发着顿时面貌焕然一新,精神起来。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这个塑像,理发师正在聚精会神给人理发。我们小时候是没有理发店的,是乡下有人学了理发,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个一个地传下来的。一个人包几个生产队,是用一个木制的箱子,装着理发工具,夸在肩上。一般是半个月给理一次发。孩子们非常调皮,经常编些顺口溜子骂理发的,理发的也不在乎。理发的我们那时候叫剃头。剃头的一来,一群不经事的黄发小子就跟在后面喊:老油条,老油条,背着箱子满畈跑。我们父母知道了就教训我们:没大没小的。剃头的可是见官大一级。给皇帝理发,皇帝都要叫他师傅。是的,应该也确实辛苦,前后几个生产队就一个剃头的。理一周半个月要发狠干,也是累,应该生产队有三四百人。

所有说,各种劳动都不是那么简单,你看着简单吧。生活就是一日三餐,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了。其实这三餐是多么的不易。多少人为这三餐不辞劳苦。小时候,父母说要给我们搞点带眼睛的菜,都是不容易的。他们常说:韭菜一棵,鸡蛋一个,家无常理,哪有许多。确实,在六七十年代,条件整体都差,什么都凭票供应,生产力水平低,物质匮乏。带眼睛的菜,就是鱼肉之类的。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开始钓鱼了,长辈们说:这就是搞生活。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到了礼拜天(星期天)就到外面去钓鱼。有时不钓鱼,就带一个脸盆、板锄去搞鱼。就是找到沟,用板锄挖草皮拦上一段,然后用脸盘把水排干,就可以捉鱼了。我们叫“胡鱼”(可能不是这两个字)。这是自己知道怎么搞生活了。但是父母不提倡,因为经常会听到小孩溺水身亡。看到我们天黑还没有回家,就到喊了。

有事有人偷着在晚上把塘给“闹”了,也就是下药了。早上有人知道了,就喊:xx塘闹了,去搞鱼喔。于是人们纷纷拿着捞兜、虾扒(竹编的,像虾子形)去捞、去扒。

搞鱼,辛苦,也有乐趣。看着这处塑像,让我想起了快乐童年。应该说快乐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温暖下的。天真无邪的童年,因为有父母。

不懂的生活的原本,是没有生活的。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盼着过节,特别是过年。但是我们父母经常说:孩子(ajige,方言音)望过年,大人望插田。确实,辛苦了一年为了招待自己,特别是孩子。父母的心愿总是让孩子过年有新衣新鞋,有果子吃。

虽然,经济条件差,但是我们还是感到还提时代非常快乐。

一次在外面钓青蛙,那个时候青蛙很多。钓青蛙是给鸭子、豚吃。天突然狂风大作,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菜地睡着了。突然起来,身上衣服是干的,那一块地方也是干的。别的地方水都多深的。后来想起这次机遇,觉得非常离奇。

回到家中,父亲正在用面杖擀面粉。下了一锅“粑撩”(方言发音,就是那种短的方块长条,用山芋粉在外滚一层,外嫩里软),非常好吃。其实我们那里是以水稻为主,就是利用菜地种一点小麦,只有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才把收起来不多的麦子拿到面粉厂(说是厂,其实就只有一台加工面粉的机器),要排队,有时为了一点面粉要排一两天。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家用粑叶(一种树长的叶子,做粑非常香),把面粉和好做粑放在上面,让它自然发酵。一个村子里都闻到那种香味。接着就开始蒸。谁家蒸好,都送一些给邻居左右吃,看看好不好。也包粽子、煮鸭蛋。

到这里工作了,就是喜欢吃附近饭店里千层饼,就是现在油饼。


真的看到了往日的记忆

这中面粉做出来饼了,是一锅一大块,要多少就切多少。有葱香。外面有芝麻。脆香。

这个塑像,就是这种香脆的饼了。

香脆可口,是一种享受。

生活,就是看到享受的时候,懂得后面酸甜苦辣。

应该说,老街这些塑像,让我回想起许多,不是一点文字所能表达清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香脆   陪客   老油条   生产队   家家户户   塑像   馄饨   凳子   美文   面粉   往日   桌子   小时候   确实   父母   记忆   简单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