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一个平平无奇的一天,我像往常惯例般刷着朋友圈,突然看到了一句话:“喜欢的前提是尊重,没人喜欢卑微的烂好人。”


我关上手机,自嘲地笑了笑。


是啊,他们只会认为你的付出理所当然,根本不会在意你为他们所做的,甚至有时候连句敷衍的谢谢都不愿留下。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我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因为我总会认为拒绝他们就好像做了错事一样。


我害怕看见他们失望的表情,那样我的内心总会充满愧疚。


我总是会很敏感地察觉到其他人的神情变化,他细微的一个表情都能让我胡思乱想一整天“我刚刚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他会不会不喜欢我?”之类的。


我很少会去找别人帮忙,因为我认为那样是在给别人添麻烦,每次自己实在搞不定时,才会自己纠结犹豫很久“我一会儿要怎么说”“他会不会拒绝我”这样的事情。


每当和他人微信聊天时,我的每句话,每个标点符号,甚至连一个表情包我都会考虑再三,生怕自己说错了话,也害怕别人理解错意思。


我承认这样活很累,我自己也不喜欢这样,想要改变,想过要拒绝,但是每次话到嘴边,就是没有勇气说出那个“不”字,依旧习惯性笑脸相迎。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上说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


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


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所以我开始改变自己,从自我开始,我开始读书,开始写作,渐渐地,我从书中和写作中得到了满足感,不再去迎合和讨好,开始不断丰富自己,也在里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当你在一个领域找到一个自己所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爱好时,你内心的自信感就会大大增加,不用去刻意迎合别人的你一样很好。


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摆脱那自卑的心理。


所以我会在很多时候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我很好,我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完成那些本不该我做的东西,我没有理由去委屈自己,搞得自己欠他们的一样。”


但只做心理暗示是没有用的,在其他人眼中,我的身上依旧贴着一个“好好先生”的标签,撕碎它是需要付出行动的。


一个刻入骨子里的习惯是很难改的,所以起初我很无措,别人找我帮忙时,我会态度很强硬地怼回去,告诉他这件事我不想做。


说实话,在我心里预演过很多遍的嘲讽并没有出现,他们也没有我想象中的生气,自己的内心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如释大赦。


拒绝他人好像也并没有那么难,我做到了。是的,我做到了!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在我拒绝“讨好型人格”的这条路上,我经历了一个作家马歇尔·卢森堡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中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其实很大。


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


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


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


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和惭愧。


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对他人负责。


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


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治愈自己是个过程,这个世界很好,你也很好。


跨过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坎,去迎接本该属于你的理解和赞美,开始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吧。


因为你值得!


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


艾晓曦的树洞城堡



~在这里可以遇见有趣的灵魂和平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卢森堡   人格   非暴力   都会   美文   其他人   义务   害怕   内心   样子   态度   表情   阶段   价值   发现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