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社会时钟”下的大龄剩女

后台收到一条倾诉私信,一位35岁的女士说,自己被催婚到不敢回家,五一假期,身边的人要么出去游玩要么回老家看父母亲人,而她一不想出去人挤人,二不想回老家。

自从过了三十岁生日,老家变得越来越难回,每次回去总免不了被催婚,被拉着去见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渐渐地,她开始不怎么回家,但父母的催婚电话依然是每周如约而至。

她被催婚催得烦不胜烦,问我:我是不是应该找个人嫁了,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不让父母操心?

看到这条私信,我还挺有感触的,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选择单身和受不了家人的催婚随便嫁人,哪个选择更合适?

没有标准答案,或许下面这个故事,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从前单位的合作方,她22岁大学毕业那年便来北京闯荡,一直一个人,醉心工作,薪资和职位年年上升,终身大事一直空缺。

她刚过了25岁,父母便开始催婚,每周都会打电话问她的感情状况,得知她一直单身,便着急给她介绍相亲对象。

开始介绍的都是和她一样北漂的单身男,七大姑八大姨的人脉都利用起来,那时的她正是事业上升期,不想结婚,虽然去见面,但是见完面就说不合适。

后来给她介绍的都是老家的人,每次放假回老家,她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当然,结果依然是不合适。

从25岁到29岁,那几年她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母亲质问她:“等你年纪大了,别人家欢声笑语,你一个人孤孤单单,你能过得了这种日子吗?”

家里的亲戚们也来讨伐她,好像不按照大多数人的既定人生轨迹走,她的人生就一无是处。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那段时间她陷入了迷茫中,她不是不想结婚,她只是“爱情至上”,想找到那个一眼望去就能确定是一辈子的人,她不想凑合。

但是外界的声音扰乱了她的坚持,好像找一个合适的男人嫁了,让父母不再操心,也不错。

30岁时,她开始接受父母给介绍的相亲对象,他们说哪个小伙子不错,她就去见见,还会跟母亲讨论相亲对象的优缺点,亲子关系缓和了不少。

结婚对象是父母看好的,跟她学历相当,家庭条件相当,总之,看着很合适,算是别人眼里“对的人”。

认识半年,她结了婚,结束近十年的北漂生涯回老家生孩子,她丈夫在老家的市区工作,婚姻平淡如水。她对那人其实不怎么来电,就算结了婚,她还时常恍惚,不知道他们之间究竟有没有爱。

生了孩子她便没再上班,曾经叱咤风云的职场,离她越来越远,她不常发朋友圈,偶尔会怀念一下北京。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我一直以为,她认命了。

前几日深夜,我在写稿,她忽然发来消息,问我怎么样,而后自顾自说起话来。

她今年33岁,看着朋友圈里还在北京奋斗的前同事们,再看看自己,突然就后悔了,她说:

我以为嫁给父母眼里“对的人”,按照他们的意思结婚生子,好好过日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他是我父母看上的人,却不是我看上的人,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抛弃曾经的一切换来一场婚姻,这是我父母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33岁,嫁给所谓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我不该妥协。

“社会时钟”下的大龄剩女,被要求到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结婚生子是既定路线,想改变很难。

我理解她的无奈,更能理解这种无奈背后的妥协,处在那种四周都是催婚者的环境里,要坚持自我很难。

不过,大龄剩女的路也不只有不结婚和随便结婚两条路。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能走的路有三条,第二条劝你慎重

33岁女人的经历给了“大龄剩女”一些忠告:你有三条路可走,第二条劝你慎重选择。

爱情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候,你越想拥有,便越难遇到。

年纪越大,遇到真爱的就越难。

因为大家在选择爱情之前,首先是看双方的条件是否匹配,再纯粹的爱情,都无法忽视这一点。

而大龄剩女,在婚恋市场竞争力下降,接触到的条件匹配的人少,想遇到真爱就更难了。

并且,在坚持的道路上,还会受到来自家人的质疑和伤害。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随便找个人嫁了,这个人选可能是父母认为的合适的人,却不一样是你自己心目中的合适人选。

遵从父母的期待,随便找个人嫁了,意味着认命。但不管如何认命,总会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生出不甘。

为什么说第二条路要慎重选择呢?

这就像抓阄,运气好,选的路比较平坦,嫁的那个人即便不是你一眼就认定的,也能在日常相处中培养出爱情;运气不好,心有怨气,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或者两个人本来就不合适,那么你就错失了爱情。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第三条路和第二条路的不同之处在于,选择的对象符合你心目中的标准,而不是父母认为的对的人。

或者你们兴趣相投、三观相合,或者你们有共同的事业追求,即便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那么相配,只要精神世界处于同一高度,先从培养友情开始,慢慢也能培养出爱情。

友情是爱情的基础,是维持一段感情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条路,或许是最适合的路。

其实,到了这个年龄,不管你是选择独身、还是选择爱情或婚姻,选那个你最想选择的,后悔的几率会小一点。

就如李银河老师所说:

如果是特别特别看重结婚,就是说我这辈子非得结婚,那你就不一定非得要等到爱情。

如果你一定要等到爱情,那你要做好终身单身的准备,因为爱情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也不是说一定能够得到的。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嫁给对的人,才知道我错了

“从众心理”下的选择

前文中所写的那个北漂近十年回家跟相亲对象结婚的女性,她之所以选择了第二条路,遵从父母的期待,随便找个父母眼里对的人嫁了,其实就是一种“从众心理”下的选择。

“从众心理”就是随大流,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在对婚姻的选择上,大多数人是到了适婚年龄结婚,没有结婚对象的相亲结婚,结了婚的生孩子,抚养孩子长大,慢慢地变老,迎来下一代孩子。

这种压力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个体被裹挟其中,可能在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的从众选择,也可能是不自觉跟随大多数人做出的选择。

出现这种“从众心理”,原因有两个:

其实,“大龄剩女”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外界猜测她们不结婚的原因,周围的亲朋好友针对她们不结婚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她们想要坚持自己太难了。

但我依然想奉劝大龄剩女们:如果只是凑合着选择婚姻,不如不选,要结婚,就不能放弃该有的底线,往后的路还很长,选择父母眼里对的人,不如选择你自己心中对的人,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你如何看待“大龄剩女”的婚姻?

花影人间:专注解读婚姻情感问题,在喧嚣尘世中给你抚慰与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美文   北京   慎重   老家   群体   年纪   眼里   合适   随便   对象   年龄   单身   父母   婚姻   心理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