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比较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以锻炼能力并获得成就感。

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非常有分寸的,不会刻意地难为孩子们。

因此,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求助,不要逞能。”毕竟很多问题确实超过了孩子的处理能力,没必要难为孩子们。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可问题是,很多东西都是过犹不及,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宠爱过了头,那么就会使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且找家长或者老师帮忙。

明明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情,却半点不肯动脑子,只肯动嘴去找帮手。

这可急坏了很多家长:平时在家里,生活上的问题家长们还能“代劳”,可是进入了学校之后,学习上如果还是这样,家长们可帮不上忙了。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小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去问答案?

又是一年幼儿园的招生季,家有适龄儿童的家长们都纷纷报名,按照家里的情况给孩子们选择适合的幼儿园。可是西西却一直在纠结,看着玩得开心的小女儿,她说不出的愁。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西西的女儿长得既可爱又乖巧,而且很机灵,小小年纪嘴巴就非常甜。但是就一样,孩子被家里人惯得特别娇气,只要遇到困难,马上眼泪含眼圈地喊:“妈妈!”

之前西西觉得孩子只是太小了,长大了就好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西西的小毛病非但没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本来之前遇到问题时还愿意自己动动脑尝试一下,现在干脆两手一摊,直接“投降”。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适合送进幼儿园了,毕竟一个老师要管好几个小朋友,不能时时刻刻围着一个人转。西西很烦恼:这个小毛病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孩子缺乏自我思考,可能是因为“思维惰性”在捣乱

在育儿的路上,孩子这样的小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除了西西女儿这种遇到困难就撒娇解决的情况,还有的孩子会在考试的时候理所应当地跳过需要动脑的问题;以及偏爱简单的动画片;随遇而安,毫无目标等各种表现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的一些情况,家长就要要注意是不是“思维惰性”在捣乱了,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到孩子们以后的发展。

“思维惰性”到底是什么?

惰性大家肯定不陌生,这是人的本性之一。而思维惰性指的就是一个人没有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一直去依赖别的人或者别的事物。

思维惰性其实并非简单的不动脑子,而且有一种“靠天吃饭”的感觉。不主动进行有难度的思考,而且靠着直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而这种思维的出现一般有几种原因:首先,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快餐文化”充斥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主动灌输到孩子的大脑中,根本不需要他们主动思考,久而久之自然会养成“思维惰性”。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们过于严厉的要求其实也是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家长在愤怒的时候都会口不择言,贬低孩子的智商。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觉得自己就是比其他人更笨。

那么了解了“思维惰性”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后,很多家长一定有这样的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要怎样亡羊补牢呢?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遇到这类情况,家长们要记得及时引导才行

●直接或间接引导孩子说出对事物的看法

孩子在“思维惰性”出现的初期,其实也会抱着试探的态度,不断尝试爸爸妈妈对于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反应。

所以当家长发现端倪时,一定要当机立断,直接要求孩子说出看法。

在孩子主动思考后,家长们也要给予鼓励。千万不要一边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边又我行我素,要让孩子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才能帮助他们不断的进步。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家长适当“退一步”,避免让孩子产生依赖

上文说到了,孩子们也是很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家长们越帮助他们,他们越会尝到甜头,不断试探爸爸妈妈的底线。

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们突然“退一步”,孩子们发现无人可以仰仗,自然就会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了。所以,对于宝宝太严密的保护也是不恰当的。

●尝试示弱让宝宝自己解决问题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都是“超人”,无所不能。那么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居然有求于他们呢?孩子们会作何反应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很多家长应该已经懂了。平时让孩子帮助大人拿个碗,拿点东西,或者幼儿园的老师安排小朋友发勺子,小朋友们可都是非常踊跃的。

孩子遇事不思考,总想用“嘴”问答案?家长要注意“思维惰性”

所以,孩子们很享受自己比爸爸妈妈“强”的感觉。所以家长们恰恰可以利用这样的心理,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示弱”,让孩子们来帮助自己,这样孩子们为了帮助爸爸妈妈,自然会主动进行思考了。

写到了最后面: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有“思维惰性”。所以家长们也要从自己做起,拒绝随波逐流和得过且过,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一起进步!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出现过这类情况吗?你又是怎么样解决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惰性   动动脑   思维   家长   孩子   都会   美文   小朋友   幼儿园   主动   爸爸   答案   能力   自然   妈妈   老师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