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与深耕密植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这在当时也是热火朝天的一件大事,人民群众有句很经典的话叫“唐朝修塔,宋朝修庙,共产党修河道”。说远点的,我父亲先后参加了板桥水库,鸭河口水库,南湾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建设,常年在外,那时候参加这些劳动不给钱,每天记十工分,每半年才能回家一次,这些水库直到现在还在发挥着良好作用。说近点的,村东的河沟上也修了两个拦河大坝,我曾参加过劳动,也是从那时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比如什么叫坝,什么叫溢洪道,什么叫夯,什么叫劳动号子,什么叫挖坑筑坝,一个大坝为什么下边地基宽上边窄,一个大坝需要多少方土等等。水坝修好后,当年下雨储满了水,形成了宽一百多米、长一千多米的微型水库,像一面镜子,美丽至极。后来在下游又修了更大的坝,两个水坝相接,雨后更加壮观美丽。不过,大坝后来不知被谁拆了,消失的无影无踪。一九五八年,人们在村边还打过三眼井,可惜打到二十米深也没见水,都半途而废了,盲目打井,成本高,劳动量大,工分却挣了不少。

毛主席提出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影响当代中国农业20多年。它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大跃进”期间,人们对农业“八字宪法”的歪曲和误解,出现了虚假浮夸、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问题。如密植,本是针对原来农习禾苗间距太大,而提出来合理密植,执行中,却说越稠密越好,结果减产了。原来活土层就是有点浅薄,植物既不抗旱又不耐涝,只有根深才能叶茂,适当深耕细作,有力提高产量。但有些生产队竟深翻的像挖水渠一样,还大喊“深翻三尺三,产量翻几番”的过激口号。有一次我去后孙冈,一群农民正在深翻田地,一量没有三尺三,也有一尺多半。我问他们,这样能增产吗?他们笑了笑说,这是队长要求的,明天上边要来检查!其实这样深挖,翻上来的全是埋在地下的生土块子,把顶层的活土都深埋在地下的做法,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减产。后来中央发了通知说,深耕要适当,密植要合理,这两种不良倾向才得到了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大跃进   板桥   河口   深耕细作   溢洪道   大兴   生土   水坝   工分   水利建设   大坝   美文   水库   宪法   产量   地下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