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制作工艺中,为什么有“焙火”?


白茶的制作工艺中,为什么有“焙火”?

前几天朋友拿来一包白茶茶样,说是从一间茶室里买回来的,让我尝尝怎么样,刚打开茶包一闻,淡淡的茶香中布满了烟味,隐约还透着一股酸。我告诉他这应该是焙火过头了,朋友不解的问我,白茶的制作工艺也需要“焙火”吗?

福鼎的天气犹如闹脾气的小娃娃,说下雨就下雨,前一秒艳阳高照,后一秒就下起雨也是常见的事,白茶的制作工艺本就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样一个多雨的环境下,采下的茶青可等不了雨过天晴,要保证批量的生产,所以很多商家必须要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于是就人工的模仿自然天气,日晒、风吹等等,这就是室内萎凋和干燥的技术。

而焙火,则是干燥的一个步骤,是商品茶出厂前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成品茶的质量问题。


白茶的制作工艺中,为什么有“焙火”?

因天气原因,很多工厂都采用复式萎凋法,日晒与干燥交替,最后收尾的一步则要焙火,焙火有什么作用呢?

1、蒸发水分

茶叶对含水量有严格的要求,出场含水量要在6%以下,最好在5%左右,若是含水量超出标准,不仅滋味单薄,香气低沉,更易在后期的存放过程中产生返青霉变的可能性。

2、提香

说到焙火提香,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岩茶的香气,那是焙火的典型体现,浓浓的香气,让人联想到一位沧桑的老烟枪,由内到外写满了故事。

但白茶的焙火可不会那么重,轻轻的焙火提提香气,足矣。

3、使茶性稳定

经焙火之后,茶叶的内含物质相对稳定一些,蒸发水分、破坏茶叶叶内残留的酶活性。


白茶的制作工艺中,为什么有“焙火”?

但焙火是有要求的,比如眼前这款茶,就是焙火非常失败的案例。

焙火分为碳焙和电焙,电焙一次所烘焙的茶量是碳焙的十倍左右,十分效率;碳焙的效果自然要比电焙的好很多,但是耗时耗力。大批量生产的工厂,自然都是电焙工艺,虽说电焙不及碳焙好,但工序完整符合标准的话,茶叶的质量也是绝对没问题的。

依照白茶的等级与茶性,会调整烘焙的次数和程度,若是大批量的生产白茶,会采用电焙工艺;若是茶量珍稀的白毫银针、高山茶或是荒野茶,仍然会用碳焙工艺。

但电焙也不是有多省事,它要严格遵循焙火的标准。电焙时,机器的火温不能太高,要控制在40°到45°左右,反复焙火,直到茶叶含水量符合标准为止,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白茶的制作工艺中,为什么有“焙火”?

有不少不良商家按耐不住,直接用高温焙火,一是省时省力省成本,二是大大的给白茶提香,不是毫香而是烤焦的地瓜一样,是焦香。拿到市场上充当老茶去卖,价格还不低。

这种高温焙火的茶不利于后期保存和转化,走水不彻底,高温破坏叶内营养物质,就算存放的再得当,等来的也只是发霉变质。

茶友们在选购茶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烤焦的茶叶当作宝,完全没有保存价值不说,它也失去了白茶应有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白茶   福鼎   多雨   烟味   含水量   美文   水分   香气   茶叶   干燥   后期   高温   天气   自然   工艺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