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文:云海O先森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说起读书这个事,其实充斥着童年时光的苦涩味道。不过也像发亮的星星曾经闪过在记忆的暗夜中,曾经带给我们这一代人一点点光明和希望。因为我们那时候都太穷了,物质贫穷,精神贫穷,没有人认为多读书是一件顶重要的事,索性这一点点亮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在小学阶段,除了那几本教材之外,可读的书极少。村里的孩子,放学后早早吃完饭,剩余的时间就是在一起疯闹游戏。大家差不多一样的穷,偶尔能看到的就是“小人书”了。这种连环画,孩子们都爱看,谁那里有,这些孩子都要想方设法借来。有的时候是两个玻璃球,有的时候是几个硬纸叠成的风车,甚至是晾干的一捧打弹弓的泥球......总之是小孩子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换。现在还记得一些小人书呢,都是黑白的,什么《上甘岭》、《董存瑞》、《聊斋》、《三国演义》啊,后来还有一些从电影当中截图做成的连环画,我们更爱看。不知不觉也看了不少题材的小人书,了解了不少“外面”的故事。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小学阶段有一件事终身难忘,那是一种特殊的读书方式——听评书。那时候都没有电视,甚至是经常停电,煤油灯和蜡烛都是要花钱的,谁家也不能天天点,实在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一家人通常都是躺在炕上听评书。哎吆!讲得那是真好啊!老一代艺术家了不得,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田连元等几位大师的评书差不多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耳熟能详。《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这些书中的内容差不多都是那时候听来的。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那时候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少儿节目——“小喇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面对学龄前儿童的广播。通常时间是在放学后时间播出,那时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人。最爱听的就是《西游记》啦,如痴如醉啊,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的事。

上中学,去离家六七里以外的学校念书,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教材,好在内容广泛了一些,通过读教材,知道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知道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知道了中国以外还有别的国家,知道了地球只是茫茫宇宙的一粒微尘,对生命开始了懵懂的思考,知道要好好学习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除了教材以外,能够读到的课外书籍还是十分匮乏,再加上学习任务也比较多,所以读课外书的人很少。记忆最深的是关系要好的邻居同学,借给我几本《少年文艺》,哎吆,第一次看到里面有那么多的故事,都是挺有正能量的内容,还有一些散文或随笔之类的文章。第一次认识到,写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从中找到了一种自我的东西。也曾试着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想法,有几次,语文老师在班里翻读我的作文,内心有了小小的满足和骄傲。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中学时代,还有一种阅读的方式比较特别——读报纸。那时候农村都是土坯房,屋里的泥墙每一年都要糊一层报纸,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这倒成了我们阅读的好机会。没事的时候就站在墙边一条消息一条消息的看,所谓的“新闻”大抵已经是几个月或一两年前发生的事了,但仍旧看得津津有味。自己家的看完了,还可以到叔叔大爷家看看,这些都是记忆当中难忘的场景。其实,也谈不上对于读书有多么渴望,实在是没什么书可读,物以稀为贵啊,太少了,只要是书就可以拿来读。

上了师范学校,算是进城了。世界一下开阔起来。我们这些农村的穷小子们,第一次看到了学校的图书室,看到了学校之外还有很多的书店。有这么多书可以读了,就从学校的图书室借回一些书来看,那个时候也读了一些书,现当代的一些作家的作品接触了不少,也看了一些外国名著,视野开阔了不少。那个时候武侠小说刚刚兴起,一下子在少年派当中刮起了武侠风。男生们想方设法弄一些这样的书大家疯狂阅读。金庸、梁羽生、古龙、卧龙生几大武侠小说派系的作品看过不少,《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等,没有男生们不爱看的。也许类似于今天的电子游戏吧,让很多人上瘾。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有点遗憾的是,在那样一个学习负担不是很大的年代,我还是没有把读书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荒废了很多时光,其实可以看多少书啊。可惜时光不再来。

上班以后,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牵绊,静下来读书的时间不多了,但还是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书,喜欢鲁迅、史铁生、路遥、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书,但是阅读量仍然不是很大,算不上是一个读书人,时光仍在虚度。

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生的一些体验,对教育工作本身的一些思考,还有我能否胜任一个好父亲的压力,起码的缺少谈资等等,让我觉得自己实在还是以前的那个贫穷的人,这些都让我渐渐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不看点书不行啦。逐渐拿起了纸质书,尽量挤出一些时间看一点,感觉,读书让人觉得内心的安静,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手捧一本书可以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这感觉真的挺好。

读书能带来什么呢?只有一点最明显,就是你和不读书人的差别。你的人生观、你的世界观都是不一样的,你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余年里,不把这件事放弃掉。我们都是普通平凡的小人物,起码通过读书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大一些, 尽量和这个世界相通。


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曾这样读书

想起自己的这一点读书经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真的很少看到现代人读书啦,手机夺走了一切,就连最应该读书的孩子们,也没有几个是真心喜欢读书的,读书为了考试为了分数等等,充满了功利化色彩,所以感觉真的可惜。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读书是我们最大的奢望,它太难得到了。而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年代,读书也成了一种奢望,因为它简单、太刻板、太容易得到了,以至于很少人珍惜它。

还是捧起一本纸质书踏实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上甘岭   小人书   图书室   连环画   纸质   评书   读书人   美文   爱看   贫穷   艰苦   时光   年代   记忆   教材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