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ye)山的历史记载和美丽传说

贾学平/搜集整理

《襄陵县志》记载:姑射山在县西三十二里,三嶝山之北。以姑射仙人故名。庄子所谓神人居焉者。三嶝山之南有九龙沟、盘龙山、狼尾坡、白石坡、豁都峪;三嶝山之南有焦石岭、摩云顶、龙斗峪、华池峪等。以上山、沟、坡、岭、顶、峪皆襄陵之西南姑射山之地也。以上之地都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太平县志》记载:禹贡九州皆表以山川。太平隶属冀州,姑射峙于西,汾水绕其东,郑夹漈所谓山川之形千古不易也。修祀事为民祈福,非守土者之责与?姑射山在县西十五里,自北而南亘邑境。中有樵夫遇仙人围棋烂柯处,棋石并足迹存焉。《述征记》:尧巡登姑射山。《五老志》:临汾有姑射山。《通典》:姑射山在临汾广固北。郦道元云:姑射山即尚书之壶口山。太平之西姑射山有九原山、汾阴山、照望峰、盖塔峰、安儿坡、清凉洞、混元洞、太和洞、霸王峪、尉礕峪、豁都峪等。以上之地亦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备注:太平古称临汾)

《平阳府志》记载:姑射山在城西三十五里,近山诸邑志皆载焉。如汾西之青山,临汾之九孔平山,襄陵之三嶝山,非其别名即其支也。其与霍岳、雷首、龙门、砥柱,同为一郡之瞻明矣。乃俱引《庄子》:“藐姑射山,有神人居焉”为据,至神居洞、神人洞显然并列。且以庄子“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遂有谓藐姑射仙子者。噫,亦诞甚矣!查《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姑射国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临汾县志》记载: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姑射山由姑射神女为民射虎的传说而得名。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姑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因而扬名天下。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姑射山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姑射村,距临汾城西35千米,方圆40平方千米。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这里山势险峻,危崖高耸,洞穴密布,苍松翠柏围裹,林木葱郁。尤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在幽雅的环境中,南北两处仙洞相呼应,两洞中间横卧一条深达50米的壕沟,也即峡谷,沟南称为南仙洞,沟北称为北仙洞,两洞间深沟隔断,无法逾越。   

《汾西县志》记载:姑射山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风光绮丽,四季宜人,山峰叠翠,树木葱茏,鸟鸣泉泠,松涛啸吟,大片的原始森林展现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秋时节登高揽胜,可壮观天地一消胸中块垒。夏季清爽宜人,是避暑的胜地。冬天山寒水瘦,银装素裹,好一幅北国风光图。看云卷云舒,叹造化无常,油然而生'青山秀色亘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之慨,而耸峰幽谷的自然景观最能淡泊人的心境,感红尘渐远,心灵澄碧,萌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流连之情。

作为中国古代名山,藐姑射山实际上在《山海经》中早有记述。如《山海经·东山经》里所讲的姑射山、北姑射山、南姑射山,《山海经·海内东经》里又提到列姑射与姑射国,事实上它们讲的这些历史地名都应该在今天临汾盆地两侧的吕梁山中。如在汾西县境西部就也曾有姑射山的地名在使用,同样在襄汾县的历史地名中也可找到姑射山,甚至在运城地区新绛县北部的山地中照样也可寻找到姑射山的古老称谓。近些年来,有的人研究《山海经》,认为其中“列姑射”和“姑射国”应该是指日本,其理由是因为《山海经》中讲列姑射与姑射国都近海临水。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殊不知临汾城西的藐姑射山在大约3000年前时,其周围就正是一派水域泽国的生态状况

“藐”是遥远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在那里。“神人”是庄子的处世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一个象征,庄子的本意是以之表现他对于人生最高境界的认识,即一种心灵上极度自由的状态。庄子对“神人”的描述,与儒家描述的“君子”不同,“君子”的境界是生活的境界,是可以达到的,而庄子的“神人”,乃至“至人”、“圣人”的境界,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向度,一种精神超越的企求。

“吸风 吮 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说明他是一个与世无为的人物。 “其神凝”, 也就是精神专一于道,与道合一,达于自然无为之境。无为,就能任万物之自然,万物各得因其自然之性 而 发展,结果万物皆治,所以“其神凝”便可使万物不病而谷物丰收,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这种人的道德并不 “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即并不辛辛苦苦以治天下为事,却 “ 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 ,即德被万物而使天下大治。“旁礴”是广及无所不至之意。“蕲”同“祈”,求之意。“乱”是“治”的意思。因而以治天下之民著称的尧,到了藐姑射山、汾水之阳,见到类似神人的得道人物之后,也不禁神往,而忘其天下。神人既然是无为的,也就是无功的。

其实,姑射山乃吕梁山的余脉,从汾西县姑射山峰往南,经霍州、洪洞、尧都、襄汾等县,同时包括临汾市的西山各县一直延伸到运城市的新绛、稷山、河津等地。

姑射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最著名的要数尧王和鹿仙女的传说。

相传尧帝之妻鹿仙女就生在姑射山中,鹿仙女生得肌肤若冰雪,体态娇艳,俨然绰约处子。她心地善良,好济困扶危,为民除害。仙洞沟附近黑龙潭中,潜伏一条黑龙,经常兴风作浪,惊扰行人,还溯河而上到鹿沟一带伤害鹿群。鹿仙女顾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决心制服黑龙。一天她来到黑龙潭边,向黑龙挑战,黑龙从潭中奋身腾跃而起,张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龙一指,黑龙一下子瘫软地陷在河滩上,向鹿仙女求饶,表示愿终身为仙女效劳。鹿仙女饶它不死,将它关押在黑龙洞里,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从此,黑龙对仙洞沟一带生灵的危害始得解除。  

帝尧受命于危难之时,先是“十日并出”,禾稼焦枯,继而洪水泛滥,淹没田园,各地部落方国,割据称雄,独霸一方。帝尧依靠后羿等部落方国领袖的支持,削平群雄,重新统一中原,率领群众与水旱灾害作斗争,万民称颂。一天,他到仙洞牧马坡巡视,同牧民谈论畜牧之道。牧民们顺便也讲述了鹿仙女为民除害的故事。正说之间,忽见一位仙女凌空飘然向仙洞而去,众牧民惊喜地指给帝尧说,那就是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尧回尧都以后,鹿仙女的形象一直浮现于他的脑海里,萦绕在他的心头。夜里梦见鹿仙女飘飘然从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来,与他并肩携手,互诉衷情,驾云凌空同游。帝尧微服到姑射山访察,走到仙洞,远远看见林边草坪上有一个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儿腾空,忽儿遁地,穿石如人虚,履空如平地,身边有一只小鹿陪伴着她。帝尧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于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礼。不意她竟未答话,抽身躲到一棵松树后边,面含娇羞地装作用木梳梳头。待尧将走近时,她将木梳往这株树上一扎,又转到另一株树后边嘻笑着。帝尧也嘻笑着追赶,不觉来到一个僻静处,猛然从山谷窜出一条巨蟒,口吐红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尧扑来,帝尧后退不及,被地上的草丛绊倒。在这危急时刻,鹿仙女见状,折身一个箭步跳到帝尧身前护挡住他,倾手一指,只见那巨蟒浑身颤抖,瘫痪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谷退去。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尧。帝尧惊恐之余,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随回仙洞途中,互相倾诉衷情,情投意合。当晚帝尧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领着帝尧游山观景,鹿仙女指着闪闪发光的大镜石说:“我常常对着它照面整容”。走到涧沟下的石台边,鹿仙女说她“常坐在这台上梳理头髻,大家传为我的梳妆台。”她向对面岸上的层层石阶一指,说她经常从那里拾阶而上,人称仙梯。她说她经常骑黑龙去后沟的龙须瀑沐浴戏水o“我喜欢这神奇的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从见到你以后,我打内心里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志,甘愿扶助你光大帝业”。帝尧听后,十分欣慰,表示愿作比翼鸟和鸣齐飞。二人遂订立婚约,择定吉期成婚。帝尧与鹿仙女双方结鸾俦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后来人们便称这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   

复制转发,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临汾市   吕梁   临汾   山川   吕梁山   汾西   太平   县志   山海经   神人   人居   庄子   美文   仙女   万物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