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好病就少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可是有些方面我感觉反倒不如以前。比如说,现在吃的、喝的是比以前好了,但是食物的味道却没有了。以前吃的黄瓜有一股清香味儿,现在没有了。以前柿子虽然个头不大,但是酸酸甜甜特别好吃,现在这种味道也大大减退了。在超市里、市场里贩售的食物虽然品种多,但都是人工的,或者反季的食物,来自食物的后天之精质量不高,人体的先天之精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于是身体的根本就弱了。

心态好病就少

心静

这些年来,生活方式变化也非常明显。网络发达了,电脑、智能手机普及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很多年轻人白天坐着上班,晚上坐着娱乐,身体缺少适当的运动,长此以往,气怎么能在身体里正常地运行呢?一旦气的运行不顺畅,不是这儿瘀了,就是那儿阻了,身体怎么能好呢?

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与饮食、运动相比,有一个问题可通大家的不学路意识到了,这就是情志,或者说情绪。道志就是喜。型、、用、、策、整等七种情结.《金匮要略方论》中将六钱,(型、就食劳防看成是学散人生病的三大主因。认为“千般疚难,,可见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注意到了情志致病这个问题。生活中经历七情就像咨桌上品尝五味,是很自然的事情。《张的经》中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期体成白话就是说,一个人有时高兴,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是品,好蒙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一样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七情太过致会司身。(养性延命录》中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很多人熟知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七情太过而伤身的典型例子。现实生活中,大家也一定听闻过有人大怒大喜之后突发脑卒中的案例。七前对身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从脏腑的角度来说,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优伤肺、恐伤肾”的说法。不过,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我发现情志太过对脏腑的伤害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因为人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脏腑受到影响,其他脏腑也难免受到独及。《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了“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观点。

从气的运行的角度,情志也会扰乱气机,具体来说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关系,所以说“百病生于气”。从阴阳平衡的角度,《黄帝内经》有“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和“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之说。人的健康离不开阴阳调和,只有“阴平阳秘”,才能“精神乃活”;一旦“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心态好病就少

独处

情志致病是先伤人神、气,再伤人形体,这和六淫多伤人形体是不同的。因为情志失衡有时不会很快在形体上反映出来,所以我们常常忽略了它。

如何调节好情志呢?中医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是“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对于“静”的认识,自古便有很多。老子主张“致虚极、安静笃”,庄子认为“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而我认为这个“静”更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七情是我们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喜怒哀乐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七情中的一种或几种,而是要避免大喜大悲的波动,以及经常情绪低落、压抑、躁动的状态。要让我们的情志维持在平静、知足、喜乐的状态,才能像《黄帝内经》里说的那样:“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心态好病就少

心宜静不宜燥

不管来自何方压力,心情宜"静"不宜"燥"只有这样才能善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蒙自   黄帝内经   心静   阴平   金匮要略   脏腑   形体   美文   伤人   阴阳   心动   心态   角度   食物   身体   状态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