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集》背后的故事

文/张廷涛



这世间,总有温暖來袭。

天气阴冷,快正午时分,清静晏然中,杨虎特意来访,并带来一本《燕云集》样书。

书为小16开,封面呈淡淡的米黄。书香扑面,带着几分古意,让人温暖。

摩挲着这书的封面,久久凝视。它的命运竟也和人的命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该有着怎样的过往和遭遇,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有了安排。

《燕云集》是一部古诗集,作者文钰先生,一个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文化人。少时曾应州试第一,而以后却屡应秋闱不第,入不了官场。为谋生计,开始设塾教书生涯。他有个朋友在河北高邑(今属石家庄市)当知县,邀他去入幕参与政务。他正年轻,憧憬着诗和远方,于是欣然前往。

一去十多年,日子点滴成串,期间,他遭遇到辛亥革命,也遭遇了专制复辟和军阀割据的至暗时期。他将自己在燕赵之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诗文。这些诗文,或咏物抒怀,或感事伤时,或托古讽今,凡此种种,无不充满了悲悯和沉重。是那个动荡时代的忠实记录和写照。

1920年,文钰从河北返乡,年逾六旬。是时,他应崇庆县县立中学校长龙应铭之聘,出任学校国文教师兼学监。不久病逝,得年六十有五。

他辞世后十多年,有个叫郑家相的人,将其诗文遗著编排刊印于世,取名《燕云集》。

这些,《崇庆县志》均有记载。


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南史)

闲来无事,这日和南生、杨虎一块在我家小院里喝茶摆龙门阵。谈到这世间的文脉渊源,杨虎将头凑向南生,说他在民国的《崇庆县志》上翻到文钰的记载,说他著有本《燕云集》的诗。这文钰该不是你家什么人吧?南生说他是我祖父啊!那一刻南生十分惊喜,他两眼禽着泪花,眼光越过那些楼宇,似乎在与袓父的目光遥遥相对。祖父在世时,自己尚未出世,三代相隔,犹山水迢迢。这《燕云集》还是小时候听母亲讲过,至于其它,便一无所知。拂去历史烟云,今天听朋友讲起这桩旧事,自然是感慨万般,纵有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谈起。

南生,乃吾多年挚友。爱好广泛,喜欢唱歌,朗诵。许多時候在饭桌上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唱一曲"天边的骆驼",或朗诵李白的"将进酒″,总是赢得满堂喝采阵阵掌声。不时,还有美文示人。2002年,作协编辑出版反映崇州一地知青生活的《青春碎片》一书,他有篇《干瘪的乳房》入选。文中母亲的艰辛至今想起也会令人黯然神伤。他举止儒雅,气度阔绰,朋友间隔三岔五一块喝酒吃饭,他总是抢着给钱。还有,此人还好美食,精于烹饪。有回上他家吃饭,他花了一天时间,吊了道参汤。我喝了,说这该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好喝的汤了。他好客,喜热闹,除精于烹饪,凡朋友来,总要你酒醉饭饱回去。我说他,你就像唐朝的那位"郇厨″!

祖父上了县志,且有著述存留于世,这让南生喜出望外。好久,他就打算继写文氏族谱,祖父的事自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燕云集》的诗县志上载录不多几首,倘若能找到完本,那是再好不过了。

由是,我想到寓居都江堰的施廷俊先生。

廷俊,也是我多年挚友。生性爽直,直言不讳。此公博闻强记,中国古典文学学养深厚,举止言谈,透着古风,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头颅相许的朋友。是67年吧,我去兰州看我大姐,他和另外两个朋友一道专程陪我。其时中央已明文规定,停止串联,而我们仍以串联名义,爬火车去了兰州。时值盛夏,到了兰州,几个还跑到黄河里洗了个澡。

迋俊家兄弟姊妹众多,他是老四。早年辍学,为减轻父母负担,背了被卷出门,到三渡水大桥工地修路,以出卖劳力挣钱。正式参加工作,在都江堰一家砖厂当工人。77年恢复高考,入彭州师专就读,毕业后到我县白头中学任教,后来调到都江堰教师进修学校。退休后遂为都江堰市政协文史资料编撰主笔。治学严谨,文采斐然,时有著述发表于《蜀学》等刊。

我将《燕云集》一事讲给他,以他的博闻,看他有没有办法,将它从历史时间深处打捞出来。

他果真不负众望,隔没两月,他告诉我《燕云集》硬是找到了!

他有个在彭州的朋友高光俊(后来听他讲此人居然是个石匠,正当壮年,饱读诗书,让我大惊),给了他省图书馆所藏的《燕云集》的复印件!

"如烟往事难许说,似水韶光为感伤。″ 仿佛是久别多年的亲朋乍一见面,这意外的获得竟让他"喜出望外,至于泪涕!″ 迋俊,实乃至情至义之人!

接下来的日子,廷俊耗时数月,不顾年迈体弱之躯,呕心沥血,倦心伏案,长夜里孤灯一点,对《燕云集》一百多首诗文进行了精心的斠注。

书成,他在书中分别写下了导言和后记,为更臻完美,他说你看你或找XXX写个序吧。我自知才疏学浅,难担此重任,至于XXX似乎也不太理想。

想了一阵,我说就请杨虎吧!

理由很简单,这事的开端是由他说起,现在有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由他来说几句什么最妥,而主要还是他笔墨精致,才情勃勃。近年来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不俗的表现,他来写这个序很合适,我相信他定不负众望。

杨虎和我属相相同,属猪,小我两轮,我俩算是忘年之交。

在本土文学圈,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虔诚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对文字怀有敬畏之心的人。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在黑石河边长大,一路从乡村走来,彳亍在人生的阡陌,他的行囊里总是背着一个叫文学的东西。这些年,他远离嚣嚷,独善其身,一直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积极乐观的诗意文学人生,潜心创作。对他的散文,我是特别推崇。

一年在《罨画崇州》编辑会上,我说《罨画崇州》上一些栏目的文学作品,已具有相当水平,完全有资格在省市级文学刊物上正式发表,我主要是指杨虎那篇《发现(洪武南藏)》长篇散文。后来此文在一个大型杂志《溯方》刊出,被多家刊物和媒体采用,引起广泛好评。

后来他写出不少佳作,分别刊发在《中国作家》《散文选刋》《四川文学》多种杂志。

我说过,他已把我甩了几条街。

望其项背,无人可出其右,这写序的事不找他找谁?我找到他,给他说写序的事,他也没多讲什么,看着我只是笑了笑,点头应允,说,好。

几天过去,序写出来了。我仔细拜读,不由击节赞叹: 这序写得真好!

文字细腻悠长,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杨虎对先贤的无限敬重,对这片乡土的无限挚爱,情真意切,感悟独到,动人心扉。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诗人余秀华说的话: 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我就觉得,当自己在读廷俊写在《燕云集》的前言和后记,读杨虎的这篇序,回到了诗歌,回到了文学,自已似乎也变得纯粹干净起来。

这里,特别要感谢《罨画崇州》主编杨黎女士。《燕云集》的整个发掘过程,一直受到她的关注和支持。以她的智慧和一贯的热情,将《燕云集》列入崇州历史文化系列图书推出。这一举措,为崇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建设可谓功德无量,此乃为吾乡之幸事也!

《燕云集》背后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崇州   彭州   都江堰   崇庆   兰州   县志   不负众望   著述   喜出望外   诗文   祖父   美文   诗歌   散文   朋友   故事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