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三江中学退休教师黎树鸣


图文/樵苏无忌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三江中学教书,这段时间不长。

黎树鸣老师那时已近退休,任学校工会副主席,教音乐美术,兼学生工作。他给我的印象是着装简洁、为人谦和、工作认真。那时有人告诉我,说黎老师年轻时曾被人一句话误了前程。


访三江中学退休教师黎树鸣


多年来我很好奇。最近,专程去拜望86岁的黎树鸣老师。老远他就迎了出来,身姿和精神状态看上去至少年轻15岁。

黎老师的家,前后院以及楼上全是精致的盆景。我想到了晏殊《无题》中两句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访三江中学退休教师黎树鸣

黎老师告诉我,他1935年出生在崇州三江永同村。父亲是做烟丝的小生意人,很早就去世了。家中只有两亩薄田,靠母亲黎李氏独自经营西河石板滩一处碾坊,养大了他们兄弟姊妹六人。他年龄最小。碾坊的收入微薄,加工一槽谷子,加工费就是半升米,不足两斤。

大哥务农。二哥先是替人刨水烟,后在1948年任保长,家庭情况有些改善。二哥是本分人,没有血案,任上只买过一个顶替壮丁。解放时,土匪李泽儒攻三江城,二哥虽然没有枪也被裹挟参与,解放后劳改十年。

母亲信佛,乐善好施,解放后一直守碾坊,直到60年代。

黎老师解放前读过私塾。后来在何店子读保上的国民学校,因为国民学校只有一位老师王玉山,同时教了五六个复式教学班,几乎学不到东西。两个月后他主动退学回家务农。


访三江中学退休教师黎树鸣

1950年,黎老师参军,部队番号暂九师基干六团。最初驻三江九大队张家林。入伍时,他虽然只有15岁,但因他能识字有文化,在一营一连给指导员当警卫员。后来部队迁县城宫保府,他时常被派去城隍庙站岗守粮库,有时还参加演习和县城巡查。再后来,部队移防都江堰时,他已是上士班长了。他得过全连标兵,多次受嘉奖,加入了共青团。1952年4月他被部队推荐去参选空军未果,即从部队复员。


回乡后,黎老师到新津仁和乡先祖寺读高小。1954年考入新津中学,他还清楚记得那年学校减招,只招两个班,作文题目是《我的祖国》。

1957年初中毕业后,他回三江舒庵子小学(富国村)当民办教师。在那里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爱人黄老师与他同校,不过人家黄老师可是来自县城的公办老师。

1958年,黎老师报名参加高考,竟一举考上西南师范大学五年制本科音乐系。9月初,黎老师怀着兴奋和幸福,带着粮食关系从成渝铁路乘火车去了西师。新同学还没有到齐,早到的同学被安排体检、劳动和临时性学习。9月15日开始编班,领新书。刚领到历史教材,音乐系一位老师把他喊出教室,告诉他说:“你们当地领导叫你马上回去。”还特意叮咛他一句“你回去要尊重地方领导干部”。黎老师如坠五里云雾,他不明白什么时候自己不尊重哪一级的哪位领导?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回去?回去干什么?那时人特别单纯,既然领导要求回去,就无条件服从吧。只是黎老师说“我没有回程路费”,西师音乐系就批给他10元钱。

回家以后,他没有问原因,仍被安排在舒庵子小学任劳任怨教书。旁人为他抱不平,他也不过多关心自己为什么会被“发配”回乡。

一年多以后,大队财粮委员黎正清才帮他揭开了谜底:原来他在田坎上找大队书记徐X办理西师入学手续时,没有称呼对方“徐书记”而是直呼其名。正过官瘾的徐书记第二天觉得自己被冒犯,顿生嫉恨,得知“大不敬”的黎老师已经离开崇州去了重庆,立即叫嚷着去找上级部门。政府工作人员说“黎树鸣已经去重庆了”,那位徐大书记当即暴跳如雷,“走了也要给我喊回来”!

知道原委的黎老师也很无奈,他说徐书记本来和他很熟,既是平辈近邻又都是复原军人,年龄相差也不大,简直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谈至此,黎老师很感慨,他说:人的命运就如大海中的漂流瓶,冷不丁冒出一股海流,就完全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黎老师不怨天尤人,继续认真教书。


访三江中学退休教师黎树鸣

文革开始后,他经常被抽调到三江公社写文稿、搞扫盲,兼文教专干。文革后期开始复学,他仍在舒庵子小学教书。1973年三江中学收生只有100人,他所包的班30多学生就考上了18人,以至于第二年富国村小的毕业班竟集体转到他班上"搭伙",要他带毕业。这批学生后来多人从事教育工作。

1981年温江专区教师民办转公办考试,黎老师报考音乐专业,以96分名列专区第一,被调三江镇中,他教数学和音乐。1984年8月,因为三江中学(完中)唯一的音乐教师工作调动,他调入三江中学教音乐和美术,直至1993年退休。

那些年,多名中师生上线找他提前辅导参加面试,他的家门庭若市。也有部分学生考入高一级艺术院校深造。 

带着另外一个好奇,我问黎老师:你的音乐美术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他说:他本人其实是音乐美术“草根”,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就因为喜欢和持之以恒——自学,几十年如一日。

早年在部队期间,来自北方的战友拉京胡,他就跟着学。复员回家就地取材,用竹筒、马尾和蛇皮自制二胡,自制竹笛,自学五线谱,乐此不疲。读小学和新津中学时遇到好老师,送给他二胡,借给他提琴,还把音乐室钥匙给他。一次德阳文工团来新津中学,老师还特意给他放假三天跟团拜师。他自购作曲书籍、和声学教材等自己钻研。他还自己作词作曲六七首歌曲,《三江是个好地方》《渠系改造就是好》等,有的作品(包括快板书)参加过四川省演出,歌曲《学大寨,比贡献》被县文化馆推送,刊载于《都江文艺》。

我说,如果您当年上了西师音乐系,人生将又会是什么?他一怔,避开话题,笑而不答,只是说“音乐对人生很有意义”。

  谈起自己36年教师生涯,黎老师笑得很开心,但讲得很简单:“对学生要好”、“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做人太计较很累,不划算”。

刚要离开黎老师家,恰遇黎老师的儿子黎敏回家。黎敏随即展示一条原三江中学邱德辉老校长刚刚发给他要他转给他父亲的微信:“……我和黎老师共事多年,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优秀教师!!!(邱德辉)”


访三江中学退休教师黎树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崇州   新津   碾坊   解放后   音乐系   美文   大队   县城   部队   书记   美术   老师   小学   学校   学生   音乐   黎树鸣   江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