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层次和境界有「禅宗智慧」

#禅宗智慧#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真正区别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层次段位。

有的人,让你觉得相见恨晚;有的人,让你觉得对牛弹琴。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缘分;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报应。

佛家有云:层次不同,不必解释。

面对不同层次的人不需要争论,在层次比你高的人面前,你的想法略显幼稚;在层次比你低的人面前,即便你有理有据,他也听不进去。

在懂你的人面前,你不需要争论,他也能懂你、信任你,因为你们是心灵上的契合。其实归根究底是你们境界不同,层次各异。

其实归根究底,是你们境界不同,层次各异。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层次和境界有「禅宗智慧」

1、层次不同,不必争辩

俗话说:“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人生在世,有两个人最值得珍惜,一个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一个是棋逢对手的敌人。

如果层次不同,说什么都会是一场鸡同鸭讲的徒劳。

从前,一个秀才和一个老农,扭打到了县太爷的公堂上。

老农说:“三七等于二十四。”

秀才说:“三七等于二十一。”

他们二人,请县太爷给他们评评理。

县太爷听后,打了秀才20大板,无罪释放了老农。

秀才不服气,县太爷说,“三七二十一没错,错就错在堂堂一个秀才,却和目不识丁的老农纠缠不清。”

《道德经》中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有些事,自己心知肚明就好,听不懂话的人,不要说;辩不明白的事,不要辩。

能屈能伸,是大丈夫;学会装傻,是真聪明。

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走时也不过是两手空空,那何须去争。有些事自己心知就好,听不懂话的人不要说,辩不明白的事不要辩。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学会装傻是真聪明。

佛语有云,不争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人生。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百年过后,终须尘归尘土归土。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层次和境界有「禅宗智慧」

2、层次不同,不必深交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一致的灵魂。

人之所以走着走着就散了,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三国时,管宁、华歆(xīn)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一块金子。管宁看都没看一眼,华歆却捡起金子,看了半天。他们一起读书,门外王侯的车队经过。管宁不闻不问,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于是,管宁一刀把坐席劈开了两半,和华歆从此绝交。

《易经》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气味相投的人,再疏远,终会走到一起;貌合神离的人,再亲近,终会分道扬镳。

与人相交,贵在交心,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会过得舒心。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人生的智慧里写道他认为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在金钱等等物质上,而在于人自己本身。金钱等等物质因素,都是外在的客观的,你不存在它也存在,怎么能认为它能影响到你呢?反而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由人自己本身所创造的。世界上的人都大不相同,有悲观厌世者,也有快乐生活的人,有占有无数金钱也不快乐的人,也有贫穷却能笑着面对的人。这一切其实都取决于人的内心想法,一个悲观厌世的人看到半杯水只能想到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却能想到还有半杯水,反而会更快乐。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层次和境界有「禅宗智慧」

3、层次不同,不必计较

古人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层次高的人,懂得自律,不需要用刑罚约束;层次低的人,修养有别,没必要过分苛求。

斤斤计较不如相逢一笑,追着不放不如顺其自然。

金庸笔下,有一位武林高手——风波恶。他经过一座独木桥,迎面走来一个挑粪的农夫。

独木桥只容一人通过,桥下就是迅猛湍急的河流。两人谁也不肯相让,气急之下,农夫舀起一瓢粪水泼在了风波恶脸上。风波恶一掌就要打到农夫,忽然哈哈大笑,扬长而去。把农夫丢下河,只需要一根手指;不和农夫计较,却需要一生的修行。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层次和境界有「禅宗智慧」

4、层次与境界,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当时与齐国结成联盟,自身无法抵御魏国,迫于无奈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援助赵国,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带领八万兵马前去帮助赵国。起初田忌就想带兵直接去邯郸,孙膑就给出建议,魏国的精锐都在邯郸附近准备攻城,内部一定十分空虚,如果我们转向去攻打魏国,袭击他们空虚的地方,它们必然自顾不暇,会退军保护魏国,赵国的危难就被化解了。

  而后田忌采纳他的意见,带兵去攻打魏国的大梁,魏国的军队果然回撤想要保护自己的领土,长途奔袭后魏国的军队已然人困马乏,齐国乘它疲惫,在这时杀出,魏军因此大败,而赵国的危难也被化解。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田忌与孙膑思维方式所造成的不同,如果田忌没有像孙膑那样反而是去邯郸解围,不仅增添了自己的损失,还有可能两败俱伤或者被魏国消灭。孙膑的逆向思维就展现出他与田忌不同的境界,减少了损失,还以逸待劳大败了魏军,成功帮助赵国缓解了危难。

身在低处,才会和更低处的人为难;群峰之巅,不会和低矮的山丘一般见识。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会陷入到怪圈之中,每天都很努力,却好像生活没有什么变化,人生没有什么进展。这其实就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

你的努力没有用在你的希望和愿望上,而是被用在了欲望上,满足欲望能满足生活,却不能让生活更近一步,满足希望与愿望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得到前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于发展,从而让自己的思维有所提升。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层次和境界有「禅宗智慧」

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往往是境界决定的,而思维方式决定了人所处的境界,学着去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思考就做出决定,相信因为这多几秒的思考,会让决定更加理智,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三界分六道,人品分九等。

层次不同的人,生活的世界也不一样,谁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

《太上感应篇》中讲:“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不要太挑剔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只有做好你自己,才能拥有一个层次更高级的人生。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魏国   道德经   老农   悲观厌世   归根究底   邯郸   县太爷   层次   境界   齐国   禅宗   贵贱   危难   秀才   农夫   美文   智慧   孙膑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