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强调,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11—2012年笔者运用包天仁教授创立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高三英语教学中展开深入研究,2012年学生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实验班学生成绩整体大幅提升,平均分增幅均超过对比班,而且两极分化得到有效遏制。成功的背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坚持的“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策略功不可没。该策略使得中等生的成绩大幅跃进,优等生能保持领先,学差生顺势而上,全体学生你追我赶,成绩大幅提升。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一、两极分化的产生

两极分化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等主观因素;教材难度大,学生基础差等客观因素以及学生自信心不足和缺乏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但人为的因素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如果能解决好教师如何聚焦学生,学生如何挑战自我这两个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遏制两极分化。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生;或者,片面追求平均分,只抓学差生。这两种做法只注重了“两头”——优等生和学差生,而忽视了“中间”——中等生。结果,优等生越来越少,学差生越来越多,两极分化加剧。

首先,优等生的学习基础最坚实,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觉性高,但是易产生骄傲心理,因此不需要教师的重点关注,只需适时提醒。与之相反,学差生学习基础最差,几乎无学习兴趣,学习被动,虽然提升空间最大,但由于欠缺的知识太多,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鼓励,给予希望,付诸行动。至于中等生,基础中等,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相对端正,提升空间很大,一旦得到教师的帮扶,受到重视,就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所以,教师重视中等生,提高他们的成绩最为现实。

其次,优等生学能突出,风格特异,节奏较快,会让其他学生跟不上;学差生综合素质不高,学能逊色,缺乏正确导向。中等生人数最多,学能中等,上进心强,思维活跃,所以他们的带动作用更切合实际,更可行,最具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聚焦中等生,带动优等生和学差生,即“抓中间,带两头”才是解决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二、“抓中间,带两头”的价值与涵义

“抓中间,带两头”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属于教学管理策略。对于此策略,包天仁(2006)指出,“中间”就是中等生,包括英语成绩中上等和中下等的学生,大致占一个班级学生人数的70%,“两头”指优等生和学差生;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就是要抓大多数,抓了大多数就等于抓了全体学生。抓住了中等生等于就给学差生树立了榜样,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建立心理优势。这样,学差生就有了成功的信心。另外,教师课上多提问中等生能回答的和能激发他们自信心的问题,课下适当指点、鼓励他们,做好思想工作,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逐步转化学差生。这样,教学才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正是课改的目的所在,也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理念。

抓中等生,让中等生进步与成长起来,从客观上就能促动优等生和带动学差生,实现全体提升。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班中等生成绩稳中有升,富有后劲;优等生更加努力精益求精,力争保持学科优势;学差生一鸣惊人,后来者居上,形成全班学生你追我赶的比、学、赶、帮、超的局面,高考总平均分增幅超越了对比班。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三、“抓中间,带两头”的实施

“抓中间,带两头”重在“抓中间”。面对中等生,我们应该“抓”什么,以及如何“抓”是有讲究的。

(一)“抓”什么

首先,抓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前提。“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从差转优的根本,也是《课标》重点强调的。具体而言,针对中等生的现状从语音、词汇、语法到阅读,写作以及听力的培养,一样不可少,并且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其次,抓状态。态度决定一切。一定让中等生放下思想包袱,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自信,不断进取,让中等生逐步建立心理优势,迎难而上,实现超越。

另外,还要抓习惯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习惯的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都是学习英语的好习惯。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约束,帮助中等生形成上述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抓”

1. 确定中等生,心中有数是前提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为了落实“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策略,就必须把全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差生分辨清楚,列出一个详细名单。坚持中等生占班级总人数的70%左右,优等生15%—20%,学差生10%—15%。例如,笔者把执教的一个34人的实验班,分成5名优等生,24名中等生,5名学差生。利用高信度、高效度的试题,严格组织考试和评卷,根据成绩和分配比率确定三类学生名单。然后,对中等生牢记在心,为实施“抓中间,带两头”策略做好准备。

2. 研究中等生,因材施教是关键

教师要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适当的研究,研究学生偏好的个人信息接受模式,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冯雅菲,2009)。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等生大致分三类。一类中等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英语没有兴趣。我们对他们不放弃,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类思维较封闭,甚至僵化。他们习惯于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愿从新的思路去尝试和努力,不能随问题的情景变化而灵活应变。对待这样的中等生,最重要的是激活他们的思维,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杭州余杭高级中学英语组,2010);还有一类中等生虽渴求进步,但眼高手低,缺乏恒心和毅力,易知难而退。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缺乏意志力。对待这样的中等生,教师要经常对其进行理想教育,制订短期目标和树立学习榜样,不断督促和鞭策他们进步。

3. 历练中等生,主动成长是核心

笔者以中等生为主组建智囊团,定期召开学法讨论,集中学生的智慧,这样就可以充分了解学情,凝聚众人的力量,整合优势资源,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推行值日课代表制度,每天让一名中等生担任值日英语课代表,负责一天的学习,常务课代表予以协助。具体做法为:早操后,值日课代表针对即将开始的一天的学习提出要求,包括课上,课下作业,辅导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第二天针对过去一天的情况作总结,找出不足,提出希望,下一位值日课代表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要求,开始新的一天。这样,中等生的主人翁意识就会得以强化,积极性高涨起来,由于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整个班级就会井然有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为中等生创造锻炼机会,并对其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促进其挑战自我,不断突破,主动成长。

如此一来,中等生深深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学好英语的,就会以更高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中,这种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激励优等生和学差生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4. 思想工作常抓不懈

思想工作第一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始终坚持的原则(崔茂兴,2000)。学习成绩由差转优是一个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水到渠成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研究发现,前期实验班进步幅度不及对比班,但后期开始超越,表现出很强的后劲,而此时对比班却举步不前甚至负增长,最终实验班赢在了终点线上。实际上“四位一体”打造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成长——成功的轨迹。在考试过后,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坚持不批评,不埋怨,勉励他们坚持不懈,做行动家而不做评论家,始终做学生思想的坚强后盾。在整个高三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的思想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5. 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表彰注入动力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会渐渐提高(于丽华,2008)。笔者坚持运用激励机制,持续不断给学生倾注力量。每次大型考试之后,都要认真组织一个总结表彰会,客观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和成长奖,让获奖学生作总结发言,实现持久的激励效果。这一举措效果非常好,所有学生都受到极大的激励,优点得到彰显,不足得到鞭策,从而以有形带无形,以量变促质变。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四、研究数据与分析

高考数据表明,实验班英语平均分增幅13.3分,对比班11.823分,超越对比班1.477分。下图探究了中等生、优等生和学差生成绩增长的内在联系。

图4.1 实验班与对比班前测、中测和后测三次测试成绩平均分走势对比图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注:前测采用2011年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英语成绩;中测采用2012年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成绩;高考采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课标卷)英语成绩。

从图4.1可以看出,前测平均分实验班不如对比班,起点低;中测时两班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后期实验班开始超越,至高考时与对比班差距大幅缩小。

图4.2 实验班与对比班中等生、优等生和学差生前测、中测和高考三次测试成绩平均分走势对比图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注:A代表实验班,B代表对比班。

分析图4.2可知:

1. 中等生:两班均呈上升趋势,前期(前测至中测)对比班增速超过实验班,但后期(中测至高考)实验班增速超过对比班。

2. 优等生:实验班呈持续的快速上升之势,整个过程中始终在超越,最终实现反超对比班;对比班前期与实验班增速相当,但后期出现减速,最后呈现负增长。

3. 学差生:前期两班均呈上升态势,实验班明显大幅跃进至中测时反超了对比班,后期两班均出现负增长,但最终高考成绩实验班仍超过对比班。

图4.3 实验班与对比班中等生、优等生和学差生前测、中测和高考三次测试成绩平均分增幅走势对比图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注:增幅反映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幅1=中测分数-前测分数;增幅2=高考分数-中测分数;增幅3=增幅1+增幅2=高考分数-前测分数。

分析图4.3可知:1. 中等生:两班前期增幅均大于后期。实验班前期增幅不及对比班,但后期超过对比班,以致总增幅差距缩小,实现实验班赶超过对比班。

2. 优等生:实验班前期增幅略逊色于对比班,到后期不但反超对比班,而且实现大幅超越,增幅为正数,对比班的增幅为负数。总增幅实验班大幅超越对比班,增幅为对比班的2.685倍。

3. 学差生:实验班前期大幅超越对比班,是对比班的2.229倍,后期下降幅度略低于对比班,总增幅仍大大高于对比班,是对比班的2.182倍。

“抓中间,带两头”的英语教学策略,实现“全体”提升的教育目的

五、结语

“抓中间,带两头”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主张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抓住了最容易改变的自变量——中等生,在充分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基础后,对他们重点培养,使他们学习积极主动,成绩进步,从心理学角度让优等生有危机感,让学差生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于是因变量——“带两头”得以实现。可以预想:中等生抓的越好,他们的成绩增幅越大,带两头的效果就越突出。但是不可以走极端,要设法营造和谐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最终实现全体学生都进步。经过一年的实验和研究,我们运用“抓中间,带两头”策略实现了中等生稳步增长,厚积而薄发,优等生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保持了稳定的优势,学差生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最大限度遏制了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实现了全体学生的成绩大幅提升。


(摘自《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 富海中心3号楼607室

邮政编码:100081

联 系 人:朱华

联系电话:010-88375280

投稿信箱:teaching@tefl-china.net

网 址:www.tefl-china.ne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英语   两头   目的   优等生   两极分化   教学法   增幅   美文   后期   大幅   平均   成绩   教学策略   思想   代表   教师   基础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