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可能我们的讲解不到位

古代诗词可能我们的讲解不到位

讲解诗词不是这样的

现在各类电视节目里,各类知识付费平台上,讲古文诗词的多。

我不评论。

我觉得如果我来讲,画风不一样,有另外一种惊喜。

接地气,接人气,也带点仙气。

例如讲杜甫赞美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很多人无非就是说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感动了仁人志士,完全不懂杜甫的文案策划能力啊!这两句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营造强烈的代入感,哭诸葛亮的都是英雄,你哭诸葛亮,你也是英雄,你也和三国英雄一个档次,无形当中杜甫就送给你一顶英雄的帽子,读者多有成就感啊。所以愿意转发点赞啊。你以为杜甫就是爱爱国家朝廷、叹叹黎民百姓而已吗?

老杜是懂传播规律的。

再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一般人分析只会说什么借莲花比喻君子,你会鉴赏文章吗?

周敦颐是个花草推广高手,他重新打造荷花的形象,将南朝时期定调的荷花的妖娆形象,改造成高冷的君子形象,这是妥妥的颠覆式改造和包装啊,等于为荷花又重新开通了一处审美市场啊,让君子仁人也加入赏荷的队伍,扩大兵改造了粉丝圈。将已经成心理定势的形象扭转过来,而且不用长篇大论,这得有多强大的文案策划能力啊。

这是继陶渊明塑造菊花形象以来的有一个文化包装壮举。

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是将相思物质化,生理化,自己画了一条血管循环图,从头部到心脏位置,让人觉得相思亲切可观可触。写抽象的东西,要可感,就必须把他物化,可视化,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也是如此。你们都叽叽歪歪说爱情,我特么就把它具体化,它是哪根疙瘩啊,它是哪根血管啊,简直从医学角度来描述了。读者感兴趣的是物质化的画面化的玩意。李清照和元好问都掌握得很好,他们是传播高手。

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其实分明如同复仇者联盟的结构,将时间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事件放在同一个画框里,本来,在船上想老婆,是一个时空,和老婆共剪西窗烛是另外一个时空,这两个画面是先后进行的,可在李商隐笔下,这几个画面同时存在,在同一个框框里,这是妥妥的平行宇宙概念啊。这首诗爆款的地方就在于平行宇宙概念。

古代诗词可能我们的讲解不到位

古代社会也跟现代社会一样,有传播意识,有流量意识,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清高,否则李白不会去长安,不会想方设法认识皇室的公主,他要努力进入一个高流量朋友圈,才能换得广泛的传播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实就是说他离开蓬蒿人这个朋友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别的朋友圈。

古人的奇妙之处,古人的策划奇招,都被一帮迂夫子教没了,我堂堂中华五千年圣贤之用心,岂能埋没?

讲古文诗词,或许有另外一种讲法,我愿意去探索,和大家共勉。

古代诗词可能我们的讲解不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周敦颐   迂夫子   诗词   蓬蒿   杜甫   古文   文案   美文   君子   古人   朋友圈   血管   流量   画面   古代   形象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