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多读读历史

小时候,历史就被列入所谓的副课,应试教育,目标就是为了考一个高分,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记住节点事件的年份、重要人物和准确的字句,老师讲课也是流水账的形式,于是对历史不感兴趣,甚至心里还有些排斥。

特别是高中文理分科后,高考就不用考历史,理科也不再开设历史课,因此我文科的基础并不好。工作后,要胜任岗位,要赚钱自立,成家后又要赚钱养家,即使读书,也是读专业书,因为学习了专业就能提升能力,能力提升后做事的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当然赚钱既多又快。工作好多年,我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学习基本上都是空白。自己做公司后,慢慢地拾起书本,广泛阅读,涉猎了大量人文社科的书籍,其中就包括不少的历史题材类的书籍,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闲来多读读历史

现代社会的节奏很快,我们都信奉速食主义,推崇快餐文化,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充斥,看似忙忙碌碌,但实际上这些信息即没有多大用,而且信息的真伪也很难辨别。甚至很多的事件在当时看书正确的,合适的,但时过境迁,却是谬误的,大逆不道的。

人年少时是读不懂历史的,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也缺少阅历,但成年后不读历史,就会走很多弯路,载很多跟头,吃很多不必要吃的苦头。古人云,“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意思就是,可以以历史为镜子,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可以弄明白自己的选择我,以历史为戒,可以与不正之风作斗争,以弘扬正气。今天我就来谈谈我读历史的感受和体会。

一、读史可以通规律,少走弯路

现在的书本很多,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和阅历也会不断增加,但是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知识是死的,活学活用才叫智慧,很多爱读书的人讲读书无用,实则是不会应用,不会触类旁通,不会举一反三。所谓的举一反三,就是发现了了不同事件之间的规律。规律是隐藏起来的,仅仅只看到了事件而不去思考,是无法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例如教育孩子,领导团队,实则都是管理自己,影响他人,把自己做成榜样,但现实中很多人只会要求他人,但对自己却无限的“宽容”,管理既做不好,孩子也教育的不成功。

阅历和经验这东西,没有不行,但是有了并不见得是好事,很多人败在没有经验上,但更多人栽跟头,是载在过往的经验上。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所谓的经验是把一次经历重复很多次,没有创新,没有进步。在互联网社会,很多老板还在执着的圈地建厂购买设备扩大投资,这个经验放在以前能够成功,在现在死得会更快。读历史,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梳理出规律和趋势,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死守所谓的经验,可能会走进死胡同。

闲来多读读历史

二、读史可以明事理,做明白人

读历史,如果当故事读,就会把“宣武门事变”看成是唐王弑杀兄弟,逼父亲禅堂位,但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当时,站在李世民及同僚的处境,就会发现事件的必然性。太子李建成如果即位,被弑的可能是李世民和其同僚,李渊照样被逼退位。生在皇家,兄弟之间的亲情依然会退到争名夺利之后,皇位只有一个,而人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渴望是无法改变的,何况作为皇子,距离晚上只上的皇位的渴望,可想而知。

最近读郭德刚的书,书中记述了一些历史,对于细说和正史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很多的戏说、杂剧、故事,与正史出入很大,甚至很多都是异想,再以讹传讹。故事很精彩,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往往却不符合逻辑和规律、趋势。或者说这些东西都是虚假的,根据我们的欲望需求量身定做的,既不接近真相,又不符合人性,但是普罗大众喜欢,于是更多的故事被制造出来,使得我们距离真理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从众和盲目,甚至无知和愚昧。

我曾经对比过小说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小说被改编成剧本,剧情改得面目全非,悲剧改成了喜剧,坏人变得可爱,让死人复活,这些满足了我们的欲望,但是却不符合常理。所谓的收视率,就是取悦大多数人的喜好和欲想,让商家赚到更多的利益,但对于民众的开支,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读史,可以读名著,读人物传记,读经典小说,反正就是读已故的人写的,流传久远的,甚至读书也不要读什么所谓时兴的畅销书,有好些年我都不看电视剧了,甚至电视也很少看了。

烦恼少的人叫明白人,烦恼多实则是很多事情参不明白,想不透彻,当然也干得不坚决。

三、读史可以更通达,更快了断

人生短短几十年,最多就活一百多岁,有的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效率的差异,效率的差异实则跟努力程度无关,而是跟决策正确后的努力和坚持有关。选择大于努力,就是首先要做出正确的抉择,然后再继续努力,但大多数人的努力是建立在错误的选择上,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要做一个正确的决择是非常困难的,能常常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难上加难。我个人认为,要做出正确的决策,符合时势和场景的决策,首先要占用尽可能多的信息,还要分析归纳整理,权衡利益得失,研究过往历史,判断发展趋势,在未来和当下做出适当的决策,还要在正确的时机拍板。既要全面又要深入,本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我曾经说过,科研技术人员轻易不要创业,创业也不要当领头人,当老大要能够决策,善于决策,勇于决策。对于技术人员,工作的特点就是专而不全,对于很多教授博士,在专业方面做出一定的成就,然后放弃相应的成就开拓新的能力,放弃的成本太大,因此做最久的决策人实是勉为其难,但是人愿意当带头大哥的理想都有,于是就有了太多的以身试法,葬身鱼腹的烈士。

做决策,实则在于对概念、本质、真理、规律和趋势的掌握、把握和驾驭,但做事的的人都沉于事中,很难着眼全局,做出的决策就很难全面,符合客观。因此读史是提升效率的捷径。

闲来多读读历史

四、读史可以知进退,审时度势

人生很多时候,要知进,还要知止,更要知退。有的人在人生中撞得头破血流,有的是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历史上,遇到昏君奸臣,很多所谓的忠臣以死为谏,最终要么隐退回乡,要么搭上了性命,勇气值得嘉奖,但策略不值得称道。唐朝时,武则天掌权,改国号为周,李唐王朝的所谓忠臣以死为鉴,而狄仁杰与武后斗智斗勇,忍辱负重,最后劝晚年的武则天将王朝归还李唐王室,后才有李唐中兴。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些时候,有些事就得忍,就得装,否则已经送了卿卿性命,那来东山再起。

昨天跟一位朋友聊起职业转型,他说只要收入不降低,职位还有所提升,就考虑换工作,如果达不到就继续在原岗位待着。我给他说,他原来从事技术工作,能够胜任技术岗位,要去做管理,就要学习管理,学习管理,就要占用做技术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学习是不产生成果的,那么你就要忍受收入的降低。世俗方面的追求,无非名权利等,晋升了职位,名权得到的多了,利自然要让一部分出去,如果名权利都要占,要转型成功,获得提升就更难了。

学习历史还有很多的好处,例如可以用成功人士的思想方法和行为选择验证你的想法,对的就快速行动坚持;可以从失败者身上找出经验教训,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此处不再赘言。

闲时莫论他人非,人后多读有趣书,历史相关的书籍就是很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王朝   正史   历史   阅历   美文   得失   规律   效率   正确   努力   事件   经验   发现   故事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