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8月8日,某大厂高管灌醉女下属并对其实施性侵的事件,引爆舆论。


9月6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就该案发布消息称,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实施的强制猥亵行为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当晚,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对王某文终止侦察,并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十五日的处罚决定。


不过,今天我们不想和大家讨论这一结果。


而是和大家聊一聊该事件发生以来,一直被大家热议的“酒桌文化”、“猥亵”、“酒后乱性”等问题。



01

酒后乱性,是假的


性侵犯的事实能够归因于酒精的作用吗?不能。


酒后乱性的说法并不新鲜,多项研究和调查显示,酗酒是性侵犯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在一个被认定为酗酒或者高危饮酒者的工作单位中,男性喝得越多,同一部门工作的女性同事遭受性骚扰的可能性就越大。”(Samuel B Bacharach,2007)


但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和性侵犯经常同时发生,并不能证明酒精会导致性侵犯。


这种因果方向很有可能恰恰相反,即施害者可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在实施性侵犯之前喝酒,为自己的行为提前找好借口。


犯罪学教授Aaron Chalfin在2019年发表了一项关于饮酒和犯罪之间联系的研究,研究发现,有动机的罪犯会提前寻找目标,而不是“喝得太多就失去了控制”。


醉酒导致的“失控”,往往发生在施害者决定喝酒之前。


根据这项研究,再来看看施害者们常见的说辞“如果不喝酒,我永远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酒精让我们失去了意识,这是偶然发生的”,就显得多么可笑。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图/ 前几日#全季酒店男子夜半赤身闯入顾客房间#,

事后该男子的家属也将其行为归咎于醉酒。


所以,施害者常常用酒精作为性侵犯的借口,而受害者常常因为喝酒而感到内疚,当酒后乱性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识”,性侵犯行为的严重性也被相应弱化。


并且,这种弱化更进一步地影响了性侵犯行为的发生。


社会心理学博士Antonia Abbey专门研究了熟人之间的性侵犯行为,她对酒精和性侵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解释模型:既存信念和情境因素的结合导致了熟人性侵犯。


也就是说,施害者对于“酒精和性”的已知看法,是实施性侵犯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已知看法包括:酒精是用来促进性行为的东西、在喝酒的氛围下强迫性接触是正常的、喝酒过程中包括醉酒的攻击性是男性性魅力的体现。


这些看法背后关乎的“权力和暴力”,才是性侵犯行为不可模糊掉的部分。



02

酒局之上的权力游戏


社会对“酒精和性”的这些已知看法,正是这两天被大家广泛议论的“酒局文化”。


台湾学者黄淑玲曾经研究过台湾的“喝花酒文化”(没错,就是你理解的“喝花酒”),她认为,这项社会制度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营造了一种默许的性别支配关系。


酒局之上处于支配位置的人,不仅仅被看作是有“男子气概”的表现,而且被视为是成功男性享有的特权和地位的象征。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这不仅仅可以用来理解“喝花酒文化”,同样可以用来理解职场中的“酒局文化”。


酒局不是喝酒,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展现。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带一位女性职员参与酒局,并声称“给你们送来一个美女”。女性因为其“性”的价值,被当成了一种达成商业目标的工具和筹码。


而作为一个工具和筹码,就意味着你可以被随意地“使用”。


你必须接受毫无分寸地灌酒,喝得越狼狈,看的人越高兴。


你必须充当一系列黄色笑话的听众,如果不附和,就被认为“不够识大体”“不给面子”“脸皮太薄”。


在此之后,可能还有未经同意的性接触,甚至是强迫性性行为。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习以为常的酒局文化中,没有人意识到,“每一杯酒,都是在社会对待女性的权力态度之中喝下的”。


更可怕的是,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甚至在非常露骨地“教育”女性,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工具价值。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长得美、能喝酒,就可以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前途无量。


而不能喝酒的,无法“发挥其价值的”,干脆就不要了。


这些台词默许了对女性的物化,默许了支配的权力关系,更默许了社会对“性和性别”的普遍态度。


这种普遍态度是性侵犯的遮羞布,也是性侵犯发生不可忽视的背景。



03

我们要抵抗的,

不单单只有酒局文化


所以,杜绝掉丑陋的酒局文化就可以了吗?


在#丑陋的酒局文化#上热搜之前,还有一个一闪而过的热搜#破冰文化#,说的是在公司的团建活动中,设计一些有性骚扰和性暗示的互动游戏。


#酒局文化#、#破冰文化#,都只是社会对待“性和性别”的普遍态度的一个切面而已。


我们要抵抗的,远不止于此。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20世纪70年代,“强奸文化”(Rape Culture)的社会学理论逐渐发展,这种理论认为,由于社会对待强奸的普遍态度,而使得强奸“普遍化”和“正常化”。


具体来说,它表现为:



依据这个理论,再来梳理阿里这一次的事件,就会发现,除了酒局文化,整个事件过程中,还有很多间接的行为、观念,同样助长了强奸文化的倾向。


比如,媒体在报道性侵案件时使用的“标题”和tag,大多使用“阿里女员工被侵害”的表述,而忽略了真正的施害者。阿里的内部通告中,更是多次曝光女员工的姓名。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图/以施害者的姓名当新闻标题,

才是正确的媒体标题。


再比如,事件发酵之后,多条关于“女性如何防范被侵害”的话题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门榜单,这样的议题设置,本质上还是在教导受害者“应该保护好自己”,而非教导施害者“不应该犯罪”。


有一种暴力叫作“他喝多了”

图/微博热议话题下,

有网友质疑这个问题本身的设置有问题。


在关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再一次想到了曾经收到的一条求助信息,那个女孩的继父醉酒后性侵了她,女孩问我,“我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让自己不再痛苦和愤怒?”


我编辑了很长很长的心理学知识,但最终没有发送出去。


我很害怕自己列出的硬邦邦的一二三四条,让她觉得,这个性侵害的事件是她的“责任”,是她的“过错”,是她可以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选择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一段话发给她:


“虽然你才十八岁,虽然你有选择,但是如果你永远感到愤怒,那不是你不够仁慈、不够善良、不富同理心,什么人都有点理由,连奸污别人的人都有心理学、社会学上的理由,世界上只有被奸污是不需要理由的。你有选择——像人们常常讲的那些动词——你可以放下、跨出去、走出来,但是你也可以牢牢记着,不是你不宽容,而是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希望每一个人都记得,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济南市   阿里   酒后   受害者   美文   酒精   暴力   权力   看法   态度   男性   男子   发生   事件   女性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