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鲁城,夏商时缯国边陲之地,因季文子驻足于此,筑城设邑,旧称为“鲁庙”、“鲁邑”,千年沿袭,方有鲁城之名。镇内神山、响水泉两大流域古树成林、风景秀丽;会宝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沂蒙七十二崮石城崮天匠神奇、壁立俊绝。《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字稚圭,东海郡丞县 (今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人,西汉经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勤学事迹名世。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匡衡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辍。父亲先把他送到几里外的老书房一个私塾里求学。匡衡母亲对他特别疼爱,每日晨时早早起床从匡王村步行翻越匡山送匡衡上学,直到看不到他的背影,还要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老书房方向张望。放学时,母亲又到这块大石头上翘首以盼,迎匡衡回家。天长日久,这块大石头便留下了匡衡母亲的一双清晰的脚印。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匡衡学习十分刻苦,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晚饭后都要到自己屋里学习,每天如此。由于家贫,常常买不起灯油,父母又是心疼又是着急。匡衡的邻居比较富裕,夜晚灯火通明,于是匡衡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洞口透过的一线光亮来读书,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西京杂记》记载:匡衡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曾到别人家去当长工。他听说本县有一位姓文的大地主,家中藏书甚多,于是就去他家当长工。在商议工钱时,他说:“只要允许把你家藏书让我读,便可以不用支付工钱。”姓文的地主一时感到惊讶,细想觉得很合算,就把家中的藏书搬出来让匡衡读。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匡衡十七八岁时升入太学,从经学家后苍学《经》,在《诗》上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诗》学泰斗。太学诸儒曾赞扬说:“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汉元帝对匡衡的《诗》向来很欣赏,他继位后非常重视儒生,便下诏书任命匡衡为郎中,兼太子少傅,辅导太子学习《诗》《经》。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据《临沂县志》记载,匡王村是西汉匡衡的故乡。现匡王村南边的山叫“ 匡山”,匡衡上学的那个村庄叫“ 老书房村”,母亲迎送匡衡上学站过的那块石头所在地村叫“ 望子石”(后演变成王子石村)。匡衡晚年因朝内矛盾由丞相贬为庶民返乡,但未回到匡王村,而是投奔亲友,在距离老家不远的枣庄市峄城区匡谈村设坛说书讲经,在此度过晚年,死后葬于匡谈村,现存“汉丞相安乐侯匡衡墓”一处。据此,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是匡衡的第一故乡。

文化鲁城之匡衡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陵县   响水   西京   大石头   凿壁偷光   太学   经学   长工   丞相   工钱   西汉   故里   美文   藏书   太子   书房   母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