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何逊与何逊墓

何逊与何逊墓

王树栋

南北朝时期,东海郯之何氏家族,涌现出许多名士贤达,以文学名家者首推何逊,他与族人何思澄、何子朗合称“东海三何”,流芳后世。何逊墓在山东省兰陵县县长城镇长城村内,当地俗称“墓子汪”。

何逊(约480—518),字仲言,南朝梁著名诗人,东海郯人(今属兰陵县长城)。他出身于世代簪缨的封建家庭,曾祖父何承天,“精通今古,尤精历数”,是历史上著名的无神论者和天文学家。何家并非世族,至何逊时,家业衰落,“宗派已孤狭、财产又贫微”,但何逊生于名儒之家,他天资聪慧绝伦,自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少时即有才名,《梁书》本传说他八岁能赋诗,16岁时被州郡举为秀才,见重于当代名流。当朝重臣范云见到何逊举秀才时对策之文,“大相称赏”,二人成为“忘年交好”,文坛领袖沈约说读何逊的诗“一曰三复,犹不能已”。

何逊虽文名很大,但仕途并不通达。梁武帝天监初年入仕,起家奉朝请,为梁武帝所赏识,但何逊秉性高洁。不久,梁武帝萧衍以“何逊不逊”,疏隔不用,天监十三年(514年)被安成王萧秀聘为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天监十六年(517年)迁广陵王萧绩记室,后随萧秀到江州刺史府任记室,518年病逝。

何逊一生坎坷,长期游宦诸王府邸之间,职微位卑,宿志难遂,但他不甘沉伦,孤洁自守,潜心诗赋,何逊以文学名家,名冠一时,亨誉后世,是颇有成就的。他与同时期文学家刘孝绰并称何刘,又与比他稍晚些的诗人阴铿齐名世称“阴何”。清王士祯选古诗以何逊冠梁代诸家之禛首。何逊现存诗文一百余首,题材大多赠答酬唱、送离伤别和纪行之作,抒写行役羁旅之思思乡怀乡之情,其中不乏人生感慨之作,《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清巧”,但多“苦辛”之词,正是何逊一生遭遇坎坷的反映,诗作多不平之鸣。

何逊为梁代诗人,梁元帝萧绎曾评日:“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何逊”。何诗之“能”,主要表现在声律的精工上和写景的新巧上。何逊受当时“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谢眺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唐曰本僧人遍照金刚《文境秘府论》在论诗的声律时,曾举他的《伤徐主薄》三首为例,有些诗还被后人误为唐人所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从古诗向近体诗过渡中,何逊做出了贡献。何诗长于写景善于炼字,又得民歌之长,风格婉转清新。他注意向乐府民歌吸取意境手法,“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就是借鉴了《子夜歌》中“明灯照空局,悠然末有期”之句的手法。何诗写景描物,细微贴切,意境清新,秀句殊多,诸如“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赠诸游旧》)、“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右丞》)等。唐代大诗人杜甫深受影响,赞道“能诗何水曹”,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杜甫·解闷十二首》)。何诗写景,绘声绘色,意象精妙,表现出了过人的创造文学意象的能力,“水夜看初月,江晚诉归风”(《赠韦记室黯别》)两句彼此映衬技巧,类似唐人律诗“互体”“江晚”这个意象被后代诸多名家采用,如初唐张子容的“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张子容《春江花月夜》、宋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菩萨蛮》)等。何诗这种精于写景工于炼字特点,清·沈德潜评日“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原》)。

如何逊一首著名的离别诗《赠韦记室黯别》就能从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风格,其诗曰:“故人傥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

诗的首名统领全篇,开章明旨。一个“傥”,蕴藉丰富,隐含着“送或不送都可以”的意思,居东礼客是古代礼仪中最起码的礼节,“停车水东”,只要求老朋友表示一下主人身份即可,全句意思是说,作为老朋友,这次离别,倘若一定要送,你只要略表主人之谊不在乎饯别是否隆盛。首句辞真而意婉,娓娓话别中透露出的是朋友间真挚的情谊。三、四句语调清畅活脱,此句巧借“白云”寄托离思别绪,六朝文人常以“白云”为思亲友之喻。在临别那一刻,萧萧行帆徐徐驶去,悯悯之绪情不能已,诗人真切地告诉韦黯:你送我时不要凭栏远眺看不见船帆才离去,你只须记得悠悠白云那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对朋友如此体贴入微,足见其友情之醇厚。

五、六句集中写离情别绪。设想一下分别后双方独处的寂寞情景,促膝倾谈,把酒释怀,吟诗唱和,是好友相聚最怡人的风景,如今不再有寄酒抒情、倾吐哀曲之兴致。七、八句,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浓笔重彩写离情:“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缘景生情,情景交融,充溢着浓重的怀友情愫,诗人以清丽、宛转的笔触借助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暮行图:萧瑟的江面上月色融融,沐临着江风,诗人独步江渚,行吟泽畔,仰望一轮新月,思友之情在心中蔓延,这不正是诗人异地怀念故友的心境物化表现吗?”“江晚”、“水夜”两个意象,将浓烈的怀友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全诗结尾简洁有力,“临别言志,聊以共勉。”“生羽翰”是借喻,以凌苍穹的鹏雁借比施展宏大的抱负,“千里”是千里志的意思,这两句诗意,谓目前我们宿志难遂,但终有一天我们会像凌空的鹏雁一样,一举千里的。

这首情真意切的留别诗,全诗艺术特色表现为两点,一是情辞宛转,从娓娓道来的离情赋写中透露出触人心扉的怀友情结;二是工于炼字,意象精妙,将离情别绪赋予了浪漫的意味,把浓烈的怀友心绪表达得委婉真切,令人回味无穷。

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亦为千古传颂的赋写梅花佳作,诗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仲言衔霜、映雪、却月、凌风二十字韵度天然。千百年来的咏梅者,不敢轻视六朝,恐怕就是因为这首咏梅诗写的令人折服吧。陆时雍说:何逊“当梁之时,去艳修真,会归本素,亦可称大雅君子矣!

何逊除诗之外,还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如《穷乌赋》《为衡山侯与妇书》等。何逊去世后,由他的同乡王僧孺将他的文集结集8卷,现仅存《何水部文集》3卷,还是明人辑录的。

岁月沧桑,梁代大诗人何逊谢世至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了,我们翻阅《梁书》何逊传,品读他的诗文,依稀能目睹他当年独步江诸舒啸倜傥的儒雅风采。徜徉于何氏故里,昔日的何家楼亭台阁早已荡然无存。保存下来的是长城村内那棵古槐,依然婆婆摇曵,好像正诉说着何家昔日的辉煌。古槐南500米处一座古冢,掩映在青水波光潋艳中,其上芳草茵茵,薜萝蔽覆,静寂幽雅,这就是何逊墓。置身其前,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引起人们对何逊曾为尚书水部郎奔波理水的缅怀与敬意。

何逊客死南方,归梓故里,埋葬祖茔,地方史《沂州志》《郯城县志》均有明确记载“何逊墓,在县西六十里长城社”(《郯城县志·陵墓》卷四),即今兰陵县县境内长城镇长城村三亩许的水汪中,当地群众俗称的“墓子汪”。现墓地呈现半球状,封土堆积,直径10米左右,占地100余平方米。历年来,当地群众在墓上遍植树木,倍加保护。1979年被苍山县革委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当地镇政府筹资刻石建立保护标志,以垂久远。2015年当地政府对何逊墓实施保护修葺,墓子汪周围被整修绿化,并建成护坡,现整个墓地及周边环境,绿水萦绕,巍巍壮观。这位六朝时享誉诗坛的名人遗墓,已成为鲁南的一大人文景观,供后人去拜谒。何逊墓,现为临沂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谒何逊墓,品读这位六朝著名诗人的清丽蕴藉的诗歌,在喧嚣繁芜的当今,可寻古风,可慰风尘。正是——半世漂泊一生情,绿水潋滟掩青冢;江晚行吟赠挚友,后知后觉慰后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长城   陵县   宿志   郯城   初月   离情别绪   近体诗   东海   村内   能者   离情   县志   意象   古诗   美文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