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库

故乡的水库

本期作家:蒋红辉

故乡的水库

老家村西的山脚下有一座人工水库,它就像一条缀满蓝宝石的飘带,轻盈盈地缠绕在田野山间。水库周围一年四季风光旖旎。春天,万物复苏,山花盛开,水库沿岸嫩绿的柳枝拖着柔嫩细长的身姿在风中摇曳。被寒冬封锁了几个月的冰层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了,几只小小的野鸭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来回穿梭;夏天,水库周围绿树成荫,浅滩上的芦苇荡里经常可以捡拾到鸭蛋、鹅蛋。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芦苇荡里筑巢,生卵,繁衍生息;秋天,水库两侧的麦子熟透了,金黄黄的一大片。山里的各式果子也是你熟透了我登场,相继亮相,有红彤彤的山楂,粉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火红的柿子……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分外诱人;冬天,水面结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不一会儿冰面就变成了一条无比宽敞平坦的大棉被,有人砸开一个小小的冰窟窿去钓鱼,总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会挎着竹篮到水库里去洗衣服,水库两岸树木葱茏,轻盈的翠鸟点过水面,留下圈圈圆晕,笨重的鸭子浮过,粼粼的微波在阳光下格外得明丽耀眼。水里早已有一片片黑纱般的蝌蚪群来回穿梭,让人忍不住弯腰掬起一捧,精灵似的小蝌蚪捧在手里软软的,再把它们小心翼翼放进水里它们就摇头摆尾欢快地游着四散开来。忽然,一条蛇顺着竹篮飞速爬了过来,吓得我一下子坐到了岸边,只一瞬间那条蛇却早已不见踪影。现在还记得那蛇的名字“白连线”又名“草上飞”是我们沂蒙山区常见的一种蛇,微毒,因为其背部镶嵌一条白白的线,且行走如飞而得名。水库里也是淹死过人的。村里有个小伙白白净净,小小巧巧,精致的小脸上最跟别人不同的是两只更加小巧的耳朵,所以村里人都叫他“小耳朵”。“小耳朵”到了二十七八岁的年龄还没娶上媳妇,家里人就东拼西凑花了八万元钱,在云南为他买了一房媳妇。婚后十天,媳妇人间蒸发般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家里值钱点的家当。小耳朵望着家徒四壁的空房捂着头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哭过之后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再后来小耳朵也不见了。两天后村里看水库的老人发现了小耳朵,他像一个气球似的,浮在了水面上。从此村里没有了“小耳朵”,之后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有人听到水库边传来痛彻心扉的哭声。于是,村里就有了一个传说:水库里住着一只“水鬼”,这水鬼在水里力大无穷,在岸上四肢无力,喜欢用哭声引人到水里,趁机抓下水,吸取血液,吃眼珠、指甲、骨头,喀吧喀吧像嚼冰糖一样就把人吃了。投水自杀或者意外而死的人,会徘徊在当初被淹死的地方,变成水鬼。然后在水里耐心地等待、引诱,或者是强迫人落水而死,来充当自己的替死鬼,水鬼无忧无虑地靠这个方法投胎转世,摆脱来自地狱的苦难。这件事像一抹乌云一般笼罩在村子里好久好久,自此谁家大人也不允许孩子们去水库里游泳了。家里的长辈为了防止孩子偷偷去水库洗澡,使用的方法就是恐吓加威胁。所以我们村里的孩子除了知道水库里住着“水鬼”,还知道那个水库里有个妖怪,那妖怪青面獠牙,有着硕大的半张脸,一张血盆大口,行动迅速而且力气特别大,能把岸边饮水的牛拖进水里吃掉,而且一旦被“半个脸”抓到脚脖,任凭你再好的水性,再大的力气也回不到岸上,最终被它拖到深处活活溺死。村里的孩子对于“半个脸”“水鬼”的传说深信不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终于意识到“半个脸”“水鬼”只是大人哄骗孩子的伎俩。但自小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恐怖却是不可能消失殆尽的,当我独自站在水库边时脑海里还会闪现出小时候内心刻画出的“半个脸”“水鬼”模样,心里还有一丝丝凉意。随着时间的流转,村子里相继有了一茬又一茬新的娃娃,而“半个脸”“水鬼”的传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雕刻出千奇百怪的模样。


故乡的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沂蒙山区   水库   芦苇荡   竹篮   岸上   妖怪   岸边   哭声   美文   村里   媳妇   水面   来回   故乡   耳朵   家里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